市場拾遺
數碼支付服務供應商米支付(MC Payment)的董事席位之爭,上星期三告一個段落。公司第一大股東陳積光的五人團隊,在特別股東大會上以高票進入董事會,而原有的五名董事則同時宣布辭職,包括米支付創辦人古明克。此外,古明克也以“身心交瘁”爲由,辭去總裁職務。
陳積光是豪利控股(Oxley)主席兼總裁,在米支付持有27%股權,遠超過古明克的5.9%股權。然而,在4月28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陳積光的兒子陳威宏以及豪利控股獨立董事伍永瑞在尋求連任董事時,竟然雙雙落選。根據陳積光的說法,古明克投下反對票。接著,陳積光要求董事會召開特別股東大會,並提名包括他的五人團隊進入董事會。
挑戰派陳積光與當權派的古明克針鋒相對,互指對方的不是。最終,陳積光要求在特別股東大會上,撤除當權派的五名董事。由于在特別股東大會上,陳積光的團隊順利當選,當權派的五名董事知難而退,結束了這場戲劇化的董事席位之爭。
盡管《公司治理守則》強調,公司董事會的成員應維持一定水平的獨立性以及多元性,以做出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決定,而從明年開始,新加坡交易所也要求董事會必須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獨立董事組成,但是從最近董事會之爭的多個案例顯示,志不同不相爲謀,要麽就是你的團隊,要麽就是我的團隊。即使是獨立董事,也難以擺脫團隊色彩。
勝寶工業信托(Sabana REIT)最近的董事席位之爭,就是另一個水火不相容的例子。去年,ESR Cayman控制的ESR房地産投資信托(ESR-REIT)有意兼並勝寶工業信托,但卻在Quarz資本以及Black Crane資本兩個維權基金的阻撓下無功而返,雙方結下了梁子。
ESR Cayman同時控制了ESR房地産投資信托以及勝寶工業信托的管理公司,也就控制了董事會。在兼並計劃失敗後,由ESR Cayman控制的勝寶工業信托董事會今年1月重組董事會時委任兩名董事,但在上述兩個維權基金反對後,這兩名董事自動辭職。接著,上個月初,董事會委任瑞士信貸前董事經理陳偉強出任董事。
三個星期後,兩個維權基金要求勝寶工業信托召開特別股東大會,撤除陳偉強的董事席位,並提名它們的兩個人選進入董事會。它們的理由是,ESR Cayman四年前以高過市價向陳偉強認購ESR房地産投資信托的股權,因此陳偉強與ESR Cayman是商業夥伴,不適合擔任勝寶工業信托的董事。
此外,它們也指出,陳偉強目前是寶澤亞太房地産投資信托(AIMS APAC REIT)的大股東,持有的股權市值約5000萬元,而他在勝寶工業信托的股權市值則只有約200萬元。它們聲稱,寶澤亞太房地産投資信托是勝寶工業信托的主要競爭者,因此陳偉強擔任勝寶工業信托董事,將産生利益沖突問題。
不過,勝寶工業信托管理公司拒絕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它指出,陳偉強與ESR Cayman的交易是在四年前,因此他的董事委任沒有抵觸證券《證券與期貨法》或《公司治理守則》。此外,它也表示,陳偉強不是寶澤亞太房地産投資信托的董事,因此沒有利益沖突的問題。
顯然的,勝寶工業信托董事之爭,是兼並事件的延續。兩個維權基金在勝寶工業信托持有超過10%股權,但卻連一個董事席位也沒有,相信它們不會就此罷休。另一方面,勝寶工業信托董事會也不可能容納這個不速之客。
在衆多董事之爭中,董事主席遭架空的事件,令人匪夷所思。
李添勝身爲綠科控股(ecoWise)董事主席兼首席執行長,也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因質疑董事會計劃發布的半年業績而要求展延公布,但卻遭到拒絕。在失去董事會控制權後,李添勝爲了“迫切需要保存公司的資産、證據、賬簿和記錄”,聘請資訊科技公司強行闖入公司的伺服機室,並換掉伺服機室的鎖頭。爲此,董事會通過議案,終止他的首席執行長職務。李添勝表示,他事先並不知道有這個議案,也不認爲它經過正當的程序。
新交所監管公司表示
密切關注董事“棄船”事件
李添勝在公開信中聲稱,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長曹世宣在未經董事會授權進行一些交易以及彙款到中國。他透露,兩名董事早已留意到內部管控問題,並准備文件終止曹世宣的職務。然而,這兩名董事侯恭泉以及陳偉賢在還沒完成這個工作前,便相繼辭去董事職位,導致公司只剩下一名獨立董事。
巧合的是,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上星期四(1日)發布文稿指出,在公司出事之前有意“棄船”的董事,應該考慮他們辭職是否會使公司陷入險境,或者影響到公司對所關切事項的調查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董事留任並幫助指導公司解決關切的事項,將更有利于股東的利益。
新交所監管公司表示,它正密切關注董事棄船的事件,並保留反對和公開質疑先前棄船董事被任命的權利。另一方面,它也要求董事在辭職時詳細說明原因,而不是籠統地以“追求個人興趣”的公式化理由敷衍了事。
在董事會之爭的過程中,敵對雙方爆料,讓小股東對公司的內情以及董事的行爲,有更深刻的了解。然而,不論是爭位、霸位或是棄船,董事會之爭都會影響公司的業務及股東的價值。小股東除了留意公開決裂的董事會之爭,也應捕捉暗流洶湧的董事會。當董事突然辭職、撤職或擔任董事不久後就以“追求個人興趣”爲由離職,都是董事會權鬥白熱化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