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過手機或者是電腦打字的人們都知道,鍵盤設置中除了中文簡體這一模式外,還有中文繁體這一模式。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人們日常標記還是官方書寫,大多用的是中文簡體。那麽爲什麽使用簡體的人這麽多,鍵盤設置還仍然保留繁體這一選擇呢?原因當然是某些地區的人們仍然保持使用繁體書寫的習慣,例如:港澳台地區。作爲中國人,雖然從小就開始學習並接觸漢字,但是直到成年甚至年邁之後,都沒有人敢說自己認識所有的漢字,由此可見,漢字的範圍多麽的廣泛,這還僅僅是針對簡體字而言。學習過簡體字的我們在學習繁體字時尚且感到吃力,更別說初學漢字的人直接學習繁體字了,簡直是難于上青天。
中國有數千年的曆史文明,相應地,漢字也有幾千年的演變曆程,經曆了從甲骨文這一初始形態開始的漫長旅程。隨著朝代的更叠,字體也逐漸從繁體演變成簡體。由于繁體字的難學程度,再加上戰爭的原因,使得中國識文斷字的人越來越少,于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爲提高整體國民素質,國內的字體就開始從繁體逐漸演變爲簡體,簡體的漢字不僅簡單易學,還書寫方便,不像繁體那樣書寫繁雜。每一種字體的變化曆程都是漫長艱辛的,簡體字最初時興于國內的大陸區域,後來由于它的方便、易書寫等特點逐漸擴散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區域。
既然漢字的簡體形式這麽方便,受歡迎,爲什麽港澳台仍然堅持使用漢字的繁體形式呢?了解曆史的我們應該都知道,由于南京條約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導致香港和澳門被割讓給英國和葡萄牙,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但這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庭一樣,難免會有著不同的思想,不能夠真正融入到大家庭的氛圍中一樣。在國外生活多年,經濟建設等方面必然會比成立初期的新中國要強,自然不會學習相對落後的大陸文字改革,而是一直使用漢字的繁體形式,以此彰顯自己在中國的優越感。
香港和澳門不使用簡體漢字是因爲自己的內部原因,而台灣地區卻是由于外界的強制原因,才沒能轉換成漢字的簡體形式。國共合作破裂後,一次又一次地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節節敗退,最後落腳在台灣地區,當時正值大陸地區漢字簡化的風潮,台灣人民在這場風潮中雖然有著漢字簡化的意願,但卻被蔣介石處處壓制,當時在台灣漢字簡化的使用是不被允許的。因此,台灣也一直使用著漢字的繁體。
無論是使用漢字的簡體形式,還是繁體形式,都不會影響到中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不論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都無法動搖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意念。隨著中國的日益昌盛,漢字將會走出中國,面向全世界,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傳統故事,盡情散發它的文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