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威 報道
本地約7%的中年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症,但調查發現,本地婦女普遍缺乏對骨質疏松症的意識。專家因此建議她們采納亞洲人骨質疏松症自我評估工具,讓中高風險群體定期檢查,並及早接受治療,降低骨折風險。
國立大學醫院婦産科高級顧問醫生楊有亮教授介紹,本地45歲至69歲的婦女中有約7%患骨質疏松症,全國範圍內則有6%至8%的婦女被歸類爲高風險群體。
隨著本地人口迅速老齡化,因髋骨骨折入院的病患每五年增加兩三倍。
女性骨折發生數每年則增加3.3%,骨折患者死亡率也比普通人高出一倍。
不過,由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綜合診療所對99名年齡超過65歲的女病患的調查發現,55%的病患對骨質疏松症缺乏認識。調查也發現,對于骨質疏松症有較高的認識,並進行骨礦物密度測試的女性普遍上教育程度較高。拒絕進行測試的女性普遍上對骨質疏松症缺乏認識,並認爲檢測費用過高或生活習慣足以避免骨折。
婦女可自我評估患病風險
領導調查的竹腳婦幼醫院全科醫學服務迪提·魯拉醫生表示,公衆可輕易獲得骨質疏松症的資料,這項調查希望能鼓勵高風險群體進行測試,預防骨折。
楊有亮教授和蘇珊·洛根(Susan Logan)助理教授也在近期的《新加坡醫藥期刊》上建議,本地應采納亞洲人骨質疏松症自我評估工具,根據女性年齡和體重來判斷患上骨質疏松症的風險,屬于高風險的女性應該進行雙光子骨質密度儀檢測(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屬于中度風險的婦女,但具其他風險因素例如華族、骨質疏松症家族病史、吸煙和喝酒等,也應該進行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並進行治療。
研究員說,由于骨質密度儀檢測費用介于50元至126元,並需要特別儀器和經特殊訓練的醫護人員操作,讓全國所有婦女都進行檢測的效益還有待證實。
楊有亮教授指出,由于骨質的變化非常緩慢,因此高風險的婦女只須每兩年和五年檢測。他說:“此外我們也建議婦女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並定期進行負重和增強肌肉的運動,例如快走、排舞和太極以增強骨密度和肌肉力度。婦女也應該戒煙、管理體重,並適度飲酒。”
對于骨質疏松症的治療方案,研究建議,50歲以下的病患可進行停經後荷爾蒙治療(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50歲至59歲的女性可使用荷爾蒙治療或是具荷爾蒙特征的合成類固醇替勃龍(tibolone)、60歲以上的女性則可使用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等能降低骨折風險的藥物。
針對有研究指停經後荷爾蒙治療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風和膽囊疾病的風險,蘇珊·洛根助理教授說:“如果治療是通過皮下進行,那就不會造成所描述的副作用,如果治療是在60歲以前或是在停經10年內進行,則能保護心血管。使用療法的病患患上乳癌的風險同延遲停經、肥胖和飲酒過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