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許麗卿
疫情下,有人缺錢慘兮兮,有人大賺樂透透;某些行業跌入谷底,某些行業卻生意興隆,際遇真是天淵之別。
例如賣吃的淒慘到要賣房套現,而賣椅子的卻在一個月內砸數千萬元購兩豪宅。
本地疫情反複,防疫措施前進三步後退兩步,餐飲業者的情緒也跟著上上下下。
政府一宣布7月22日起回到不能堂食的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一從事餐飲業的朋友即發來短信:我真想放棄生意,過著“躺平”的日子算了。
這個時候萌生“躺平”的念頭,多少是一種心力交瘁、無奈、想要逃避的心情反射。但他絕對沒有資格想躺平就躺平,因爲底下有一群員工要靠他養家糊口,不能隨心所欲選擇放棄。
過去一年多來,他的生意與情緒,隨著疫情高高低低,盡管備用資金幾乎耗盡,他始終堅持不放棄生意,也不抛棄員工。他告訴自己,不能有“好景時爲公司賺錢的是好員工,公司不賺錢時好員工就是冗員”的想法。
他已決定賣掉房子套現拯救公司,保住員工飯碗。
疫情下,有人缺錢慘兮兮,有人大賺樂透透;某些行業跌入谷底,某些行業卻生意興隆,際遇真是天淵之別。例如賣吃的淒慘到要賣房套現,賣椅子的卻在一個月內連買兩個豪宅。
最近媒體報道,28歲的本地電競椅公司聖臨創始人兼總裁洪正偉,在今年4月和5月,砸下逾5000萬元買下兩個豪宅。這個年輕人的壯舉,一時被傳爲佳話。
在疫情期間大手筆買下豪宅的不只他,據說,今年來就有52棟優質洋房轉手,接手的不少是30歲以下的科技新貴。這些洋房的總交易額達15億5800萬元,比去年同期多了四倍。
買房如買菜的也大有人在,今年6月份上半個月處于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看房活動受限,卻阻止不了國人買房,只通過視頻看房就下訂的作風令人咋舌,結果當月發展商共賣出了872個新私宅。
疫情雖然打擊我國經濟,但本地非有地私宅價格過去一年上揚6.1%,漲幅在亞洲最大。有人在水深火熱中求存,有人卻忙著搶購房子累積財富,這種同時存在的現象是否彰顯了疫情加劇財富不平等?
疫情下公司倒閉員工失業但沒耽誤富豪們賺錢
疫情導致許多公司倒閉、許多人失業,但並沒有耽誤富豪們賺錢。
瑞士信貸《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疫情之下,全球財富不但沒有“縮水”,反而有更多百萬富翁誕生。新加坡截至去年有約27萬名百萬富翁,占我國人口的5.5%,預計到了2025年會增加到43萬7000名。
大部分富豪的財富來自房地産和金融市場,尤其是房地産更是他們致富的工具和資産避風港。
人們求房若渴,激發本地發展商對地皮的胃口加大,最近幾個政府標地活動都競爭激烈,不僅多方競標,開出的尺價更是屢創新高。
上周四兩幅位于倫多中路和淡濱尼62街的執行共管公寓地段招標截止,各吸引到九方競標,其中淡濱尼地段更是刷新了共管公寓地段的土地尺價。
發展商標地不手軟,買家下訂不眨眼,結果房子越賣越貴,引起當局關注,擔心跟風的小市民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房價由市場需求推動,有大手筆的買家,就有大手筆標地的發展商,小市民若盲目跟風,沒量力而爲,將來利率提高時就得背負高額債務。
從曆史上看,全球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主要是由房地産投資所推動,一些國家多年前已在探討向富人征收財富稅來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新加坡也曾經討論過是否要征收房地産利得稅,也有人開始思考對財富征稅是否會比對收入征稅更加有意義。
疫情下,財富不平等現象更加明顯,富有的人更富有,貧窮的人更貧窮,要如何拉近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眼下要解決的是,如何幫助受到這次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所沖擊的餐飲業者,尤其是受重創的小販和巴刹攤主。
政府上周五帶來了喜訊,宣布再推出總值11億元的扶助配套,所有符合資格的熟食與巴刹攤販將獲得每人一次過500元的現金補助,受防疫措施收緊影響的業者,也會得到高達60%的雇傭補貼。
政府出手搭救餐飲業,讓業者看到一線生機,雇傭補貼暫時保住員工飯碗,但沉重的租金壓力仍未解決,不得不向業主求救。對資本相對雄厚的大業主來說,給租戶減免一兩個月租金只是九牛一毛,但卻能讓小租戶度過危機。危機關頭,大業主豈能對小租戶的呼救無動于衷。
500元對小攤販來說,是一種補助金,多少可以幫助他們緩解收入減少的困境。500元算多嗎?對擁有5000萬元的富人來說,只是個零頭的零頭。對有需要的人,可是一筆救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