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性格是由父母雙方的言行通過日日積累形成的。父母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爲都是極其重要而且關鍵的。稍有不慎,你行爲和言語産生的感受就會在孩子的內心當中形成一個小雪球,隨著時間的增多,這個小雪球就會慢慢的變大,直到有一天你的孩子會在他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將這個雪球翻滾而出。如果這個雪球是鼓勵包容,那麽你的孩子最終的性格就是開朗自信,如果這個雪球是偏見冷漠,那麽你的孩子的最終性格就是自卑自負,疑心多慮。在你生命中的某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不但不是你的希望,而是你的一個複制,你留給他的那個性格缺陷需要他用終身的時間來消化。很痛苦,但很無奈;
- 有人會說我這個結論是我想出來的,沒有科學依據。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科學這個詞的解釋是什麽,這東西在古代稱爲學問,格物致知,格致,格物。只是到了現代更加具體化了。它的定義是由實踐檢驗並無限趨近真理的方法。從定義這一點上來看如果你仔細的想一想看一看你周圍五個家庭所培養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是什麽性格,你就會知道這個結論可靠不可靠。如果你非得說通過那些化學公式,物理知識,語文,數學之類的東西證明之後才能稱爲科學,那你可能得再等上幾十億年,因爲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人能夠總結出人性的規律;
- 本性可以遺傳,但是行爲只能是影響。只要是遺傳,那麽就是父母身上本來就有的天性,比如喜歡讀書,喜歡學習,喜歡一個人呆著,喜歡和別人聊天,喜歡指揮別人,你可以從一個孩子的性格當中直接推出他父母性格當中的一部分;只要是影響,那麽就會有程度的分解,在一定的程度之內是好的影響,超過了一定的界限,這個影響就是壞的。舉一個例子,勤勞。父母極其勤勞,對每一件事情都會用盡全力依靠自己,那麽孩子就會做什麽事情都勤奮努力,有獨立自主的行爲;但是如果勤勞過火把孩子本身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給做完了,那麽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性,變得懶惰,因爲反正有父母兩個人在做事情,自己爲何要費心費力;所以一定要區分開父母言行的本質和程度;
- 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所以只能整天想著自己很累,還要怪孩子不聽話。于是等著孩子長大了,還是和自己一樣勞心勞力。你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孩子的心是一顆單獨獨立的心,喜怒哀樂驚悲恐這些感受這顆小小的心完全能感受到,而且是自從出生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的,只是這些感受因爲孩子年齡小,語言系統,肢體系統還沒有發育好,所以只能通過大哭或者不停的摔玩具這種極其簡單的方式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其本質是要引起你的注意,抒發自己內心當中的需求。你越是不理解這一點,越是用自己的方法來看待孩子的世界,那麽你就越是在他叛逆期長心的那個時間段痛苦和無助,誰都無法避免;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就形成了,這種認知的模式和層次會在他以後的生活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所以在孩子三歲之前一定要非常的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等過了這個點,你就只能用自己的無奈來對抗他的叛逆期了。七歲看老這四個字是說孩子在七歲的時候的行爲習慣可以大大的影響自己事業的成功與否。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七歲的時候有閱讀的習慣,那麽他在以後事業的發展上面也會有不斷輸入的這種支持,這幾乎是成功的關鍵;所以你會看到現在很多人在想著各種辦法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就是根本的原因,而很多人只是在跟風而已,並不知道這是爲什麽;
- 陪伴孩子是你養育孩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必須,不是一種選擇和無奈。如果你在生孩子之前沒有想清楚這個,建議你再想想;如果你生了孩子以後因爲生活壓力不得不離開孩子,多給家裏放些書,多給孩子打電話,說說話,將這種陪伴的效果盡可能做到最大。雖說人的最終歸宿都是孤獨,但是這是需要一定的磨練之後才有機會明白的道理,很多人終身會用失落的感受來抵抗孤獨,這就是讓你孩子內心從小就處于通透和溫暖環境的唯一理由;
- 關于報不報那些興趣班的問題。答案是報一定要報,但是一個兩個就夠了,再多孩子會承受不了。另外,報的時候問一問孩子自己想報哪種類型的興趣班,一旦有了這個答案,就不要再猶豫了。千萬別說孩子還小,什麽都不懂,做父母的的應該給孩子做決定這種話,也別聽你周圍人給你說我的孩子報了什麽班,學習到了什麽知識和技能之類的,那是故意說給你聽,故意讓你內心有感受的。因爲一個人要說話的唯一理由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回饋,越是說的多,往往本質是自己越沒有得到內心當中真正的認可;
- 給孩子建立時間規則感,做一件事情就專注的做一件事情,要玩就使勁的玩,要學習就什麽也不想的學習,但是一定要有時間上的規定在一個時間段內只做一件事情,到了時間點就立刻去更換另一件事情,這就是專注力的來源。有些人工作好幾年以後自己還是做不到這一點,于是整天瞎忙然後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隨意的浪費揮霍時間,孩子到了學校以後也是自己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完全不在乎外界的規則,最終導致一事無成而且還會將這種一事無成怪罪于自己所處的環境。看到這一條你會說那些規則之類的東西不重要,孩子要隨性,當你能夠用自己的天性來施行自己行爲,做到最高級的自律的時候再用這句話來教導孩子;
- 我和隔壁的小孩每天都會有玩至少半個小時,我們在玩之前一定會講清楚玩的時間是多長時間,開始定時。小孩會對所有的東西産生好奇心,尤其是自己再次看到自己的視頻和聽到自己的聲音的時候,那種從內心裏面發出來的共鳴是最天然的。這個時候你就要去利用這種共鳴,引導孩子。所以我會問她說,我們定好時間了,我們錄下玩的時候的聲音,等時間到了之後我們可以再聽一聽,好不好?做上一次兩次之後,小孩子會自己主動要求你給她錄音,所以這個時候你根本不用去再想著怎麽給她建立規則,而是她內心中的想法去要求你做出相應的行爲,這一點越早越好;
-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過了這個年齡段,現在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你也不用過于擔心,任何問題的形成都有它的解決辦法,只要你能找出形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可以了。人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言行就是他內心當中能量的一種外在投射,所以你從他的內心層面直接去作用,就是在治療他行爲問題的根。而這個方法無疑就是閱讀。不要說他根本靜不下來讀書,就算他極其狂躁多動,他都會對拳擊運動感興趣,給他看這方面的書,那麽他就安靜下來了。之後你要做的事情無非是在他安靜下來的時候給他加點其他的書籍,一步一步這樣子扶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