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參與育兒有多重要?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也發現: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可是在國內,”喪偶式育兒”卻成了主流,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更有甚者,認為帶孩子是老人的事。父親參與育兒,本是理所應當的,在很多家庭中卻成了一件”奢侈品”。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就曾表示:「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這一觀點,在相關網站調查中得到60.7%網友的認同。
GreatDaily
明星奶爸
大部分父母都意識不到”父親缺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缺少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抑鬱、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擊性強。青少年期出現逃學、偷盜、早戀,甚至吸毒、迷戀暴力等行為的機率加大。
美、英、德等國專家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少時患「父愛缺乏綜合徵」的孩子,長大後成窮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學輟學率高兩倍,犯罪率高兩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要高出3倍。
這些研究都充分說明了一個客觀事實:父親參與育兒,孩子在大機率上更容易獲得成功與幸福。
看到這裡,有些男人就要說了:
“男人就該在外面打拚,帶孩子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我每天工作已經很辛苦了,回家哪有精力帶孩子。”
“我必須要在外面工作呀,不然家裡人吃什麼?”
對此,我想說,除了一部分父親為了生計,不得不與妻兒分離,背井離鄉討生活之外,其他都是藉口。
能帶好一個孩子,絕對不是件沒出息的事。連貝克漢姆、扎克伯格這樣的名人都開啟了奶爸模式,你還有什麼理由說男人帶孩子就是沒出息呢?
我理解男人在外打拚的辛苦,但這並不是你推卸育兒責任的藉口。職場媽媽上班同樣辛苦,可是下班帶娃從來都是義不容辭。而爸爸們通常是在玩手機,玩遊戲,充當甩手掌櫃。除了關心下孩子的身體和成績外,很少會抽時間認真地陪伴孩子。
孩子是夫妻一起孕育的小生命,雖然家庭分工不同,但是教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事。作為父親實在不該逃避屬於父親的職責。培養孩子的確需要物質,但比物質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
GreatDaily
扎克伯格認為陪伴孩子比會議更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那麼父親能帶給孩子哪些特別的力量呢?
一、父親能讓孩子的人格發展更全面
在小區的遊樂場上,爸爸帶孩子與媽媽、長輩帶孩子完全是兩個畫面。
媽媽、奶奶們總是擔心孩子會碰到,蹭到,身上弄髒,於是她們會跟在孩子身後不停地警告、干涉。如果孩子要求從高處往下跳,她們通常是拒絕的。
而爸爸們則顯得十分放鬆,孩子髒了就髒了,摔倒了就安慰,要玩沙子?來呀一起。要從高處往下跳?沒事,爸爸可以接著你。
與媽媽的溫柔細心不同,爸爸的”放養模式”,能讓孩子更獨立,自信,敢於探索。
在人格的發展上,母親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但父親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一般來說,母親情感細膩,趨於感性,容易情緒化;父親趨於理性,邏輯思維強於母親,情緒更為穩定。跟隨父親長大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邏輯推理、創造力要比只有母親或者女性長輩帶大的孩子強。
在與孩子的親密相處中,父親身上的勇敢、堅強、果斷、拼搏、進取等男性氣質也會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在幼兒期得到父親高質量的陪伴的孩子,人格的發展會更加健全。
GreatDaily
二、父親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德國哲學家E·費羅姆在《愛的藝術》裡說道:”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引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在傳統文化中,父親代表著”權威”,是家中規則的制定者。比起母親的無條件接納與照顧,父親往往會用社會規範去要求孩子。
中國古代的各類家規家訓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例如《曾國藩家書》中的”輕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朱子家訓》中的”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這些都對孩子的社會化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般來說,父親對於社會分工,競爭規則和價值標準的體驗與感受通常比母親更深。在孩子走上社會道路時,父親更具有人生導師作用,尤其是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豐富的父親。
在父親與孩子接觸中,孩子會無形中掌握更多成熟的社交技能,瞭解更多的社會秩序,而且,父親在政治、軍事、歷史、地理、工程、經濟等知識面上通常廣於母親,孩子的知識面更豐富,會更容易立足於社會。
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波爾特在《父親因素》裡寫道:「在工作中是否與同事相處愉快,有沒有創業者的精神,是否對工作過分擔憂,是江郎才盡還是一路晉升,甚至做老闆,所有的這些都會受到父親的影響。
文章未完,點擊父親就是孩子走上社會的領路人,那些無法適應社會、不容易與別人相處、人際交往沒有安全感、自卑、焦慮、低自尊的人,背後通常有一位”缺失”的父親。
GreatDaily
三、父親能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
有位媽媽曾向我們抱怨道:”我家陽陽太斯文了,平時不喜歡和男孩子玩,不愛體育運動,就喜歡安安靜靜的玩積木,玩偶。而且還動不動就哭,一點都不像個男孩子。”
陽陽是個安靜細膩的男孩子,爸爸工作繁忙,經常出差,很少回家。陽陽一直跟在奶奶和媽媽身邊長大的。陽陽的這些表現可能跟爸爸的長期”缺席”有關。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認識只要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其實不然,對於一個還處在幼兒期的孩子,雖然知道性別有男孩女孩之分,卻不明白男孩是什麼樣子的,女孩又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方面模仿和強化,才能完成自己的性別認同。而父親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0~6歲這個階段。
男孩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榜樣,通過對父親的認同來完成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他們會觀察和模仿父親的言行、氣質以及為人處世等,希望自己能成為和父親一樣的男人。
女孩則會模仿母親的女性氣質,並通過父親的接納與肯定,來完成對自己的女性身份認同。
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認為,如果孩子和爸爸的關係足夠好,女兒會更富於女性美,兒子會更有男人味。
那些父親長期”缺席”的家庭,孩子少了模仿的對象,身邊又是女性陪伴者多,男孩會容易出現女性化,缺乏男子氣,不知道該怎麼融入男性集體中,女孩會安全感差,不知道該如何與異性相處。
GreatDaily
四、父親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婚戀幸福
假如父親”缺失”,男孩會很難理解什麼是責任感,他們不知道一個男人在家庭中該做些什麼,遇到事情只會逃避,這些直接影響成年後的婚姻狀態。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女兒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父親與女兒的相處模式直接影響女兒與異性之間的相處。
都說被父親寵大的女孩,不容易被渣男欺騙,傷害。
缺乏父親關愛的女孩,從小沒有得到來自異性的肯定,通常是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她們一方面渴望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
他們缺乏對男性的基本瞭解,在擇偶時,會迷茫,不切實際,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她們不太認同自己的女性角色,在處理問題上容易逞強,但又是外強內幹,在感情的路上容易走得艱難。
她們通常會選擇比自己條件差的異性相戀結婚,因為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向下尋求安全感。
因為安全感差,她們會很難開展一段感情,也因為太渴望獲得關愛,對方的一點點關注,就會令她們掏心掏肺,迅速投入到一段感情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渣男的欺騙傷害。
此外,父親參與育兒,能體會到妻子的辛苦與不容易,從而更能體諒妻子,增進夫妻感情。父母恩愛,是孩子性格健康的根本。
有人說:今天在孩子身上投入一分,勝過將來投入百分。今天在孩子身上少投入一分,將來投入百分也難以彌補。
在育兒的這件事上,中國的父親們首先要改變觀念,摒棄大男子主義,勇於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放下手機,放下游戲,少參加幾場應酬,多抽點時間好好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運動、遊戲、聊聊心裡話,這些比世俗的成功更重要。
那些暫時無法與孩子團圓的父親,一定要記得與孩子多打電話,多視頻聊天,和孩子聊聊近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父親形象,讓孩子明白,雖然父親不在身邊,但一直從未離開過。
要知道,再成功的事業,再多的金錢也彌補不了教育上的失敗。
這裡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