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芙蓉村的鄉村放牛娃,一文不名踏進南洋,最終打造起龐大的橡膠、黃梨王國,並一躍成爲金融巨子,他就是巨資捐建廈門大學的陳嘉庚愛婿、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
作爲一代海外華商巨子,李光前創辦的企業,被譽爲“君子企業”,總是穩紮穩打、量力而行,從不打腫臉充胖子,從未欠過別人一分錢,其經商之道有何獨特之處呢?他們“富不過三代”,家族産業跨越百年,其長青之術又有何卓越之處?
投我毛氈,報之雨傘!李光前因何受陳嘉庚器重?
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
當年走進國內外公認的“最美大學之一”廈門大學,首先印入眼簾的一組瓊樓玉宇般建築,就是建南樓群,這是廈門大學標志性建築,它就是由李光前先生捐建的。
“2017金磚國家廈門會晤”發行的那一枚紀念郵票,作爲廈門城市風貌地標性建築的首選,赫然在目、首當其沖的居然是廈大建南大禮堂。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土耳其中東大學孔子學院首任院長鄭啓五教授說:“連我這個老廈大人都大吃一驚,幸福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建南大禮堂’居然搶在了廈大一百年校慶之前,率先登上了“國家名片”,而且還是令我廈門城蓬荜生輝舉世矚目的金磚會晤中國國家名片!”
怎麽會是“建南大禮堂”呢?令鄭啓五教授驚訝的是,建南大禮堂首先它壓根就不是會晤的場所,且排資論輩,在廈大校園裏,建南大禮堂的資格遠沒有建校初期的“群賢樓”來得有曆史;論高度與規模,建南大禮堂也沒有“嘉庚樓群”來得頂天立地;但建南大禮堂的來曆的確好生了得,且聽我細細道來。
建南大禮堂建成于1954年,由陳嘉庚督造,他的女婿李光前捐資的。這座僅僅三層的建築,安排在廈門海邊的一個高高聳起的坡地上,看上去極爲壯觀,且中西合璧,富麗堂皇。據鄭啓五教授介紹,在廈大所有建築中,讓校主陳嘉庚傾注最多心血的當爲建南大禮堂。他曾滿懷激情地說:要讓所有進出廈門港的輪船首先看到廈大的大禮堂!建禮堂時,最關鍵的是大跨度的橫梁,當時鋼材作爲軍事物資,被美國嚴密封鎖,陳嘉庚不得不從印尼進口最優質的原木替代。據鄭啓五教授介紹,陳嘉庚曾爲此愁腸百結,正在這時,重工業部的代部長何長工到廈門視察,爲此特批7條從蘇聯進口的鋼軌。
著名愛國僑領、東南亞橡膠大王、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先生
李光前與廈門大學的深厚淵緣,源于他與陳嘉庚的特殊關系。投我毛氈,報之雨傘!一個鄉村放牛娃出身的李光前,因何受陳嘉庚所器重?
1916-1927年,當時的李光前受聘于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任橡膠貿易部經理,成爲陳嘉庚身邊最得力的事業助手。更由于李光前的卓越才能和品德,深得陳嘉庚賞識,1920年,李光前與陳嘉庚大女兒陳愛禮結婚,成爲陳嘉庚的女婿。
李光前在陳嘉庚的謙益公司工作10年後,自創公司,不過他仍對陳嘉庚的公司及私人業務,始終如一地進行協助和支持;而且他一生常以陳嘉庚爲榜樣,並繼承和發揚陳嘉庚熱愛祖國、熱愛桑梓、熱心文化教育事業及慈善福利事業的優良傳統。對于李光前來說,與嶽父陳嘉庚有知遇之情、翁婿之情,亦有朋友之情,他更是陳嘉庚精神不折不扣的傳承者之一。在事業上與陳嘉庚默契配合,在精神上是師承關系,李光前能成爲繼陳嘉庚之後又一位以傾資興學而彪炳青史的商界人物,這在中國近現代商業曆史及華僑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
廈門大學初創時期,李光前就曾給予重要的辦學經費資助,特別是他幫助陳嘉庚在經濟不濟的情況下渡過難關,在維持廈大的生存和發展上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建國後,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進入擴建、重建時期,光是從1950年起至1955年這五年,由女婿李光前捐款、陳嘉庚主持擴建的廈門大學新校舍共計有25幢。
人人都說廈大美,今日勿忘陳嘉庚,更不要忘了李光前的功勞呀!爲什麽叫“建南大會堂”?“建”指的是福建,“南”就是李光前祖地南安,如南安樓、南光樓,亦是此意。廈大的芙蓉樓,取義于李光前家鄉梅山的舊稱“芙蓉”;而豐庭樓的“豐庭”,則是他的李氏宗族祖居地;國光樓的“國”和“光”,取名于李光前的“光”及其父親李國專名字中的“國”。而像成義樓、成智樓、成偉樓,則分別是李光前三個兒子,也就是陳嘉庚三個外孫的名字。如廈大的競豐樓,取名于李光前李氏祖居的競敏村、豐庭村。
李光前故居
李光前,生于1893年10月,原名李玉坤,祖籍福建南安梅山競豐村,今天的梅山鎮舊時稱芙蓉鄉。幼年的李光前家境貧寒,靠替人放牛來增補家用。早早深知生活的艱難,也讓李光前磨煉了身處逆境奮發求生的意志。
19世紀末,在競豐村石馬埔的那一座紅磚大厝(李光前故居)裏,曾住著李氏家族十多口人,他的祖上殷實,但到了李國專(注:李國侯,字國專)這一代,因生意經營不善家道中落。1893年李光前在這裏出生時,一家人只能擠在一間10多平米的小屋子。後來,李光前在新加坡當小學教員時,睡在教室,他的學生問他爲什麽不怕蚊子咬?他笑道:“我從小是被蚊子養大的。”
1901年,李光前的生母林和姊病逝;林和姊是他父親李國專在在廈經商時娶的一位美麗、賢慧的廈門姑娘。後因生意難做,李國專南渡新加坡謀生。1903年,李光前隨父親來到新加坡,其下南洋經商的傳奇一生就此開始。正是幼年在家鄉十年的貧寒日子,養就了他日後身處逆境而奮發求生的意志。在後來的商業生涯裏,李光前經曆了全球經濟大蕭條時創業的艱辛,且在事業有成時連遭二次戰爭的沖擊,但所有的困頓和挑戰,都沒有擊垮李光前!
李光前曾在新加坡的英印學堂和養正學堂就讀,1908年回國求學于南京暨南學堂、清華學堂和唐山交通(今西南交大)等名校;辛亥革命爆發時,他積極響應,並加入同盟會。1912年,在國內中斷學業的李光前,再次南返新加坡。1915年,李光前從美國留學回來,進入愛國僑領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秘書及涉外聯絡工作,由此開始經商生涯。
梅山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的李光前展櫃
1916-1927年,經莊希泉再三勸說,李光前受聘于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他從公司小職員做起,工作二年任橡膠貿易部經理,成爲陳嘉庚最得力的事業助手,當時,李光前23歲。據陳嘉庚回憶錄,1917-1920年,李光前所在的謙益公司,每年的盈利皆在八十萬至一百萬元之間;在當時來說,已是一個天文數字。
也正由于陳嘉庚在新加坡的企業經營順利,廈門大學在初創時期經費充裕,才能采取重金禮聘名教授的方略。當時的廈大規定,教授月薪最高可達400大洋,講師200大洋,助教150大洋,而當時的私立複旦大學校長及專任教授的月薪是多少呢?最高的僅有200大洋。這一切與李光前的超凡經營能力有關。
陳嘉庚“慧眼識快婿”,願意把長女托付給李光前,更因爲賞識李光前,不久後,陳嘉庚很快把公司的所有橡膠業務交予李光前管理。1920年,27歲的李光前與l7歲的陳嘉庚大女兒陳愛禮結婚,成爲陳嘉庚的女婿。
1927年,在嶽父的謙益公司工作了11年的李光前,籌劃自我創業。李光前自立門戶,創辦南益公司之後,仍對陳嘉庚的公司及私人業務,始終如一地進行協助。這一方面是源于他自責于在陳嘉庚公司陷入困境之時離開(實際上李光前是公司舊職員中離職創業最遲的一個);另一方面,在于他對于陳嘉庚這位嶽父兼長者的由衷敬重。
李光前與陳嘉庚長女陳愛禮結婚現場
此後20年間,由于李光前能完美地融合東方傳統美德和西方現代管理經驗,創造了南益精神,公司獲得迅速發展。創辦于1927年的南益橡膠公司,最初叫南益煙葉,翌年就改名南益橡膠,創辦資金來自于他通過投資膠園賺到的第一桶金。當年有個英國商人准備回國,想把馬來西亞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十萬元價格出售。李光前經調查後決定購買,卻被得知此事的嶽父陳嘉庚一番訓斥,認爲這有風險。
敢闖敢拼的李光前卻認爲,政府有意在此附近開公路,日後交通完善,車來人往,膠園可能成倍增值;最終,李光前籌集款項把膠園買了下來,並以家鄉名字取名“芙蓉園”。1928年,公路修建,這片膠園暴漲二、三倍後被李光前大約以40萬元高價出售,淨賺30萬,並用這筆錢在麻坡創辦南益橡膠公司,出任董事長。到上世紀30年代時,李光前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大王了。
很多人會問,當年李光前因何會受一代華商巨子陳嘉庚的賞識,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呢?
李光前的祖地南安市梅山鎮,舊稱武榮芙蓉鄉。芙蓉李氏的開基祖叫李廣孫,唐末五代隨王潮入閩,並在芙蓉肇基,開宗立族,繁衍生息至今。如今,在南安梅山,不僅保留李光前故居,還有建有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自小明理、重情重義、舉善綿延的僑界楷模李光前的故事和事迹,是當中典範人物的代表之一。
芙蓉李氏家訓範錄
在芙蓉李氏家廟,即今天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裏,有《芙蓉李氏族譜》,裏面收錄了李氏家規族訓,名爲《家範錄》,系李汝夏在遵循李氏世代族規的基礎上所制訂的。《家範錄》首撰于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此後又經曆了8次修撰,如今李氏族譜收錄的是1948年修撰後的版本。
李氏家族的良好家風,世代傳承不辍;時至近代,芙蓉李氏宗族已湧現出諸如李光前、李成楓、李引桐等一批僑界巨擘,其中,“星馬一代完人”李光前,更是用一生踐行李氏族訓中“務勤崇儉”“恤民爲念”“重教興學”等李氏家風家訓的精神要義。
經過不懈奮鬥,李光前日後成爲聞名遐迩的大實業家、銀行家,被譽爲“橡膠大王”和“黃梨大王”,名列全球十大華人富商之列。但比其富豪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作爲著名慈善家與教育家的身份。李光前是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機構“李氏基金會”創立者,在他事業有成時,每年投入公益慈善事業的善款,占其盈利一半以上甚至全部,他先後被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及柔佛州的蘇丹封爲拿督,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封“丹斯裏”勳銜。
今天的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裏,李光前體驗區共有3個場景主題,其中有“投我毛氈,報之雨傘”的故事,說的是陳嘉庚初識李光前的一段經曆,“誠實良行始于年幼”!
場景:茫茫大海上,10歲的李光前坐在船上瑟瑟發抖,陳嘉庚看到後,拿著一件毯子過來,並詢問李光前,爲何不領毯子?李光前說,他不姓陳,不能冒領毯子。原來陳嘉庚當時自費讓倉庫管理員給乘客發放毯子,管理員誤通知爲“乘客中凡是姓陳的,都可領毯子”。李光前的耿直誠實,奠定了他一生誠實守信的品質,也給他未來的嶽父陳嘉庚留下最美好的第一印象。
全球十大華人富商李光前經營之道和百年傳承術
1964年李光前(左4)回國治病,受到周總理親切接見
1964年李光前回國治病,受到了周總理親切接見。第二年春,他專程到廈門大學參觀,並受到時任校長王亞南熱情接待,陪同參觀遊覽了他巨資捐助的校園。李光前是嶽父陳嘉庚的“影子”,都是一生關注于慈善及教育事業;他曾任新加坡大學校長,對新馬地區的教育事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新馬社會推崇爲“華人中的第一人”。
1952年,李光前創立了“李氏基金”,積極資助包括廈門大學在內的文教及慈善事業。1964年71歲時,他更把他在南益集團擁有的全部股權48%捐給李氏基金。這在當時是多麽大的數額啊!即便是今天,它每年分得的股息,更是幾千萬,甚至整億元。
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李光前的子女即公開對外宣布:家族設立的李氏基金,決不因李光前先生的去世而有任何影響,家族後代仍秉承先輩遺志,遵照李光前“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繼續支持科技、文教活動。
繼承嘉庚宏願,傾資興教如一。在金錢觀方面,李光前與嶽父陳嘉庚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陳嘉庚的金錢觀:金錢如肥料,宜施不宜積。積則愈積而愈流毒,施則無施而不繁榮。而李光前的金錢觀是: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對于財富,李光前的態度就是對金錢不要積下,要散出去,不做守財奴。
新加坡李氏基金主席李成義與其夫人印尼華人張冶華醫生
李光前的後代繼承父志,繼續捐資辦教育,繼續爲社會做貢獻,讓李光前未盡的功業,代代相傳,這也是其家族企業基業長青的一個成功之道。
李光前生前育有6名子女,長子李成義博士于2016年5月10日去世,享年95歲。李成義是新加坡非常知名的企業慈善家和社區領袖、新加坡李氏基金主席,與父輩及外公陳嘉庚一樣,他是一生樂善好施、造福桑梓的慈善家,曾被評爲“國際十大儒商”之一。
“關愛那些不幸的人。”是李成義的慈善理念,多少人在他的幫助下受益並且成長。他曾于1993年、2004年兩次回到梅山老家,在新加坡臥病在床時,仍不忘一再叮囑胞弟李成智:“一定要讓(家鄉)貧困生讀上書。”
李成義1921年生于新加坡,作爲家中長子,他1946年留美回到新加坡,即進入家族企業——南益集團。1955年,李成義慢慢接手家族的李氏集團在印尼生意,10年之後,他成爲掌管整個李氏集團的總裁、家族二代掌門人。他的太太張冶華,是一位印尼華人,也是一位醫生。
李成智(左3)、李成偉昆仲(左2)與其父親創辦國光中學校領導合影
2013年10月18日,李光前先生誕辰120周年暨國光中學70周年紀念活動在家鄉的南安國光中學隆重舉行。李光前次子、新加坡李氏基金代主席李成智先生攜夫人吳誠女士親自出席大會。
從1928年李光前創立那一家橡膠煙房算起,到如今已發展爲一個跨國多元化大企業集團,其家族企業已屹立90多年,且仍然欣欣向榮。更令人驚奇的是,它竟然打破了華人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宿命”,跨越三代仍然穩如磐石、充滿生機與活力。那李光前家族做長做久的傳承術到底是什麽呢?
一、運用“分工分業不分家”傳承模式,是基業長青的重要保證。
李光前的三個兒子,子承父業。且各自分工分業,分別繼承父親的稱號,並在三大領域上創新發展,他們分別是成爲“橡膠大王”李成義、“黃梨大王”李成智和“金融大王”李成偉。那李氏家族是如何來保證“不分家”呢?
答案就是信托。李光前把自己的全部股份捐給李氏基金,並使它成爲一個信托基金。自此之後,家族後代沒有人可以變賣它的資産。這也無形中確保了家族企業——南益集團不會因後人分家産而瓦解。“分工分業不分家+信托基金”模式,是一套融合西方先進理念、制度、科技與東方智慧、文化和傳統的制度、行之有效的傳承模式。
2013年,李光前次子、新加坡李氏基金代主席李成智攜夫人吳誠回家鄉
二、傳承外公、父輩精神、淡然散財,兼濟天下
1930年生于新加坡的李光前三子李成偉,2015年因病逝世 享年85歲,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曾任新加坡總統顧問。與外公陳嘉庚、父親李光前一樣,李成偉與二位兄長李成義、李成智一道,都是淡然散財,兼濟天下。不光是他們,其家族第三代仍然傳承這一理念,繼續大力捐助教育和慈善事業。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前的精神不僅有其兒孫傳承,如今在吉隆坡,更有許多富商如陳友信、陳凱希等聯合設立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會來推廣。而這,不也是傳承與發揚慈善精神的最好境界嗎?
家風,打造百年企業的一盞心燈!鍛造百年老店的基石是家文化,就是家教、家風這些核心價值觀,而企業文化往往是“家文化”的一種延伸。企業文化實質就是家文化,其家族幾代人的家庭文化、價值理念運用到企業治理之中,把“家風”變爲“企業家風”,可成爲推動企業長久發展的“精氣神”。
芙蓉李氏《家範錄》,今天讀來仍振聾發聩、發人深省;其影響的不光是李光前家族,事實上,出自芙蓉李氏的海外名人很多,比如“新加坡報王”李成楓、促中馬建交的“和平使者”李引桐等,均是從芙蓉李氏的族規家風中汲取智慧,這是他們能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當當做事的一大根源。
李成智、李成偉昆仲
三、傳承成功的經營理念。
李光前曾說:“成功的一半靠勤勞”。南益公司初創時,他每天淩晨四點半就出現在橡膠廠,親自督導工人進行工作,有時還親自動手。退休前,他幾乎每月都要到馬來西亞巡視各地辦事處與橡膠廠。
李光前曾親眼看見嶽父陳嘉庚的謙益橡膠公司,因向銀行貸款購買橡膠園和建橡膠廠導致關門,所以李光前權衡再三,決定量力而行,從不打腫臉充胖子;但他又說:“敢于並善于利用銀行的信貸資金,無疑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投資華僑銀行,是李光前財富人生另一個重要轉折點。
“誠實、信用、嚴明、謹慎”,是李光前一輩子奉行的“八字真言”。南益創辦至今,從未欠過人家一分錢,被商界稱爲一大創舉,講究信用,公平交易。李光前絕不允許公司下屬欺騙顧客,若被發現有欺詐顧客或“吃秤頭”發生,公司除賠償外,有關職員也會受到批評或處分。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前很早就引入現代企業治理模式,雖奉行華人傳統的經營方法,卻勇于變革,吸收西方先進的一些管理,很早就將所有權與經營及管理權分開。當然,李光前的經營之道還遠不止這一些,如其以人爲本,善待職工,就很有特色。在新馬二地曾流傳一句口頭禅:“沒有人有本領挖走南益的職員,南益的職工,你趕他他也不走。”爲什麽?南益集團職工的工資高,花紅多,福利好,很多人都把南益當成自己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