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得失相隨,互爲因果,不得即失,不失即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度過了一生。
人都歡喜得,不歡喜失,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有句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失去了滿天的朝霞,但是收獲了落日的余晖,誰說失不也是一種得呢?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自然的人生。
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歡喜,失也不一定可悲。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和條件,它也會再來。
有的東西失去了還會再來,有的東西失去了就不會再有了。失去了金錢、物質,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了人格、道德,就不容易恢複。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如果人心己失,再想重新拾回就很難了。因此不要羨慕別人所獲得的,要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不要到真正失去的時候,你才後悔莫及。
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小夥子,從小還是在穿開裆褲的時候,也記不得是哪一天,發現門前那道牆上有一個閃光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比誘人。從此,朝思暮想,流連仰望。終于有一天,漸漸長高的小夥子決定爬上去看個究竟,百年危牆,高不可攀,當他那只顫抖的手一把抓住了閃光的東西,發現原來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喪得很。事物的轉換總是這樣,小夥子在此之前,擁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一旦得到了那廢棄的牙刷時,卻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美好的心情。這正如佛經上所說:“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與失在我們心中,真是只有一線之隔。我們意以爲得,就是得意;意以爲失,就是失意。所以顔回居陋巷,箪食瓢飲,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統一六國,兼並天下,卻也能失意于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看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何嘗不是得意之由?
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敗,都無法由我們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該是“生”,我們從父母那裏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嗎?因爲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後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該是“死”,當這一刻來臨,我們便放棄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麽得失好計較呢?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得與失總要伴隨你一生,人生就是個不斷得失的過程,又常常是有所失而後有所得,無所失也無所得。
失也壯美,得也榮光,得失總相依。秉持著“得失得失何必患得患失,舍得舍得不妨不舍不得”的心態,人生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