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曾被譽爲亞洲“抗疫優等生”的新加坡,在6月高調宣布將不再追求“清零模式”後,如今向“與病毒共存”邁出了第一步。
上周,新加坡抗疫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記者會上宣布,從本周二(8月10日)起,該國將對完成接種疫苗人士,分四個階段逐步開放經濟、社交和旅遊活動,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態,而不接種疫苗的人將“處處受限”。
對于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有新加坡專家警告說,若參考英國和以色列等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的情況,新加坡接下來應准備好應付每日數百起的新增病例。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則表示,新加坡由于人口基數小,醫療設施相對完善,即便“走錯了路還是可以回頭,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新加坡分四個階段全面放開,“與病毒共存”
如今隨著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回落至兩位數,疫苗接種率穩步上升,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上周在記者會上宣布,新加坡從8月10日起將邁出“與病毒共存”的第一步。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官網顯示,從8月10日開始的第一階段爲“預備期”,期間允許完成疫苗接種者參加不超過5人的群聚活動,包括餐廳堂食、室內運動等,亦可參加最多500人出席的婚禮等大型活動;而未接種疫苗者仍須遵守兩人限聚令。
直到8月18日,新加坡民衆的可做事項和不可做事項(新加坡衛生部官網截圖)
倘若這期間疫情持續受控,從8月19日起將邁入第二階段,各項社會活動規模可以再擴大。
如人們到公共場所也不用再量體溫;多達50%的員工可以返回工作場所;景點、郵輪、博物館及圖書館的營運容量增至50%以上;將電影院、現場表演、體育賽事、婚禮等活動規模增加至1000人(疫苗接種者)。
第二階段可做事項 新加坡衛生部官網截圖
新加坡衛生部官網僅公布了前兩階段的具體計劃,最後兩個階段的詳情仍待定。根據王乙康介紹,倘若到了9月初,若該國有八成人口完成接種,且重症病患情況仍受控,就可邁入“過渡期A”,進一步放寬經濟、社會和旅遊活動。
他表示,“在此期間,大家可以恢複更正常的生活,生計也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對于未接種者,我們將通過在安全管理措施方面的差別待遇來保護他們”。
倘若疫情持續趨穩,新加坡將能進入“過渡期B”,最終達到“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王乙康稱,要有足夠的把握才會繼續開放至下一階段。
與此同時,王乙康還宣布,從8月10日起,接種獲世衛批准的任何一款新冠疫苗,包括科興疫苗,都將被視爲完成接種,並享有更多自由。
根據官網介紹,截至8月5日,新加坡有67%的人口完成了疫苗接種,78%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到了8月9日,美媒彭博社報道稱,新加坡570萬人中已有70%的人完成了接種,79%的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
爲了鼓勵民衆接種,新加坡官員推出了便捷措施,稱市民和常住居民不再需要預約才能接種輝瑞疫苗,他們可以直接走進任何一家提供疫苗接種的診所裏進行接種。
彭博社報道截圖
新加坡專家:要做好應付每日數百起新增病例的准備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底,新加坡就高調地宣布將不再追求新冠肺炎病例“清零模式”,要追求“與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但在這之後,該國疫情卻急轉直下,于7月20日單日新增確診達182例,這是新加坡近一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爲迅速控制疫情,新加坡又被迫收緊防疫措施,致使“與病毒共存”策略一直沒有落到實處。
當時,聯合抗疫工作小組的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長顔金勇、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聯合早報》上聯名發表了題爲《與冠病共處 如常生活》的文章。其中提出,“與新冠病毒共處並如常生活,是可能的。也就是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會成爲地方性流行病。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會繼續變異,並在社區內存活下來”。
在這其中,接種疫苗是關鍵。文章稱,未來他們可能讓新加坡民衆接種追加劑,以繼續獲得高度保護。而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將不斷改善新冠病毒檢測,使其更加簡便;且還會不斷改進新冠肺炎的療法。文章稱,“如今該國已經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新加坡也因此成爲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而新加坡能否“與新冠病毒共存”,文章認爲,這“取決于國人是否接受新冠肺炎最終將成爲地方性流行病,以及我們所有人的行爲”。
對于新加坡政府的“與病毒共存”計劃,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許勵揚副教授日前接受采訪時警告說,若參考其他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情況,如以色列和英國,新加坡接下來應准備好應付每日數百起的新增病例,包括更多重症和死亡病例。
新加坡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預計,未來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可輕而易舉達到200起,尤其考慮到12歲以下的兒童還不能接種疫苗。“我們須要達到90%的疫苗接種率,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他還指出,盡管完成疫苗接種者也仍有可能散播病毒和生病,“雖然症狀要溫和許多”。
“新加坡爲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可供觀察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8月之後,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數逐漸降至兩位數。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官網顯示,在8月10日,也就是宣布啓動“解封”計劃的當天,單日本土新增確診病例回落至53例,是25天來最低。8月11日,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本土病例61例,境外輸入2例。
盡管新加坡沒有實現“動態清零”,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提出,目前新加坡國門還是關閉的,且新加坡疫苗接種率較高,已達到了群體免疫的基本要求,即便出現新一波疫情,也很難傷筋動骨。
他還表示,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是投石問路,是嘗試性的措施,未來效果仍然有待觀察,但這爲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可供觀察的案例。
圖自新加坡衛生部官網
巧合的是,同樣在上周,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總顧問、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撰文,也提到了“與病毒共處”的概念。
不過高強認爲,我國必須堅持嚴格防控,必須打消“與病毒共存”的想法。需要指出的是,高強文中所提到的“與病毒共存”,怼的是那些盲目解除或放松對疫情的管控措施,單純依靠疫苗的英美等西方國家。
而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7月30日在微博中寫道,“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此前包括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主任高福、鍾南山院士等人都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光在接受鳳凰網財經《封面》也說,“與病毒共存”是人類和病毒鬥爭的最終結局,長遠來看,人類不是把病毒消滅了,而是與病毒共存。但他也提到,在打開國門這件事上,中國不要做那個先“吃螃蟹”的人。“比如英國,你打開就打開吧,你現在就想吃這個螃蟹,那你吃吧。我觀察你現在把國門都打開以後,你會怎麽辦,經驗是我們要學的,教訓是要避免的”。
張文宏還表示,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于對病毒的恐懼。中國應該有這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