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微博上有個熱議話題#小孩子的攀比有多好笑#。說實話,在點進去之前,米粒媽是真沒覺得攀比能有多好笑。
可看過幾個小孩子攀比的視頻之後,我是被這些小朋友征服了。他們清奇的腦回路,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01
兩個穿尿不濕的小朋友,承包了米粒媽好幾天的笑點。他倆連麥攀比,那傲嬌的表情和氣勢洶洶的語氣,真是笑翻全場。
我們幼兒園能種東西(你怕了吧?!)
我們幼兒園也能種東西(瞧不起誰呢,誰還沒有個能種東西的幼兒園)
我們幼兒園大班有草莓(這下你怕了吧?!)
我們大班也有草莓(不就是草莓嗎,誰家沒有呢?!)
兩個小朋友針鋒相對的攀比,貢獻了不少笑點。
還有兩個小男孩,在餐廳裏吃飽喝足之後,攀比起他們偉大的媽媽。不知道他們的媽媽看到之後,還能不能吃得下飯。
“我媽能吃一千斤!”
“我媽可以吃巨大的!”
“我媽可以吃像房子那麽大的!”
“我媽能吃人!” “我媽能吃怪物!”
米粒媽特別想采訪一下,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們的媽媽在想些什麽?
在這兩個被“攀比心”蒙蔽的小朋友看來,媽媽只是個無所不能的工具人!
在孩子們眼裏,一切皆可攀比。比如厲害的幼兒園,能吃怪物的媽媽,當然,還有無所不能的哥哥。
兩個女孩站在院子裏對峙,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自己厲害的哥哥。
粉色上衣的女孩女孩說,“我哥哥敢一個人去外地”。
白色上衣的女孩獨辟蹊徑地說,“我哥哥敢吃屎”。
粉上衣不甘示弱地回應,“我哥也敢啊”!
本該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沒成想粉上衣的哥哥,攀比事件的當事人聽到了。
妹妹話音剛落,他馬上大喊“我不敢~”,才叫停了這場重口味的攀比。
對信口拈來攀比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也許還不太分得清想象和現實。只是在氣勢上不想輸給對方,才會想盡辦法編出一些能唬住別人的句子。
這些搞笑的小攀比,莫名其妙的勝負欲,不過是給熱議話題增加點素材,倒不至于産生什麽大的危害。畢竟,小孩子能有什麽壞心思呢。
不過話說回來,小孩子的攀比搞笑,是因爲童言無忌。
就像剛幾個月的小嬰兒打人,我們可以看到成長的喜悅,可如果十幾歲的孩子再打人,就是問題兒童了。
孩子間搞笑的攀比,也會成長爲紮心的存在!
02
米粒媽想起前不久的一個新聞。
衡水的一位中學老師,說現在學生攀比心很嚴重,經常攀比衣服啊鞋子之類的。
爲了防止學生攀比,他讓班裏統一購置運動鞋,得到家長和網友的一致好評。
現在很多學校都是統一校服,學生穿一樣的衣服,唯有鞋子是不同的。所以愛攀比的人,就把眼光聚焦在鞋子上。
因爲家庭條件和生活習慣不同,孩子腳上穿的鞋子是千差萬別。有幾十塊錢的雜牌鞋子,有幾百塊錢的名牌,也有幾千塊錢的限量版。
老師統一鞋子,確實減少了攀比的可能性。只是米粒媽覺得 ,這樣的方法有點治標不治本。
對攀比心強的孩子來說,就算統一了衣服,統一了鞋子,仍然還有很多種可以攀比的東西。
比如書包、文具、度假場所、交通工具等等,只要沒有標准化的東西,都可以拿來攀比。
對像米粒這樣沒心沒肺的孩子來說,最多感慨一句“這鞋不便宜啊”,不會引起任何漣漪。
事情要從小坤說起。小坤是米粒的同班同學,是米粒最好的朋友,跟我們住同一個小區。
小坤有雙新鞋子,因爲不喜歡鞋子上那一點點深粉色的裝飾,覺得粉色不夠硬漢,死活不肯穿。
小坤姥姥覺得鞋子還這麽新,扔了怪浪費,送人又有點不舍得。
正好碰到米粒姥姥,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精神,問了問米粒的鞋子尺寸,正好倆人鞋碼一樣。
小坤姥姥就把這雙鞋給了米粒姥姥。
米粒姥姥這可犯了嘀咕:把鞋子給米粒穿,會不會讓米粒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來?穿別人不穿的鞋子,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受得了嗎?
不過事實證明,米粒姥姥多慮了。
看到這雙從天而降(主要是不花錢)的鞋子,米粒是兩眼放光,第二天就興高采烈穿著去學校了。
這還不算,他還去找小坤,問他爲什麽不穿這雙鞋,明明這麽好。他在班裏大聲地對小坤說,下次你還有這種不穿的都給我!(知道一切的米粒媽,真是哭笑不得)。
米粒一直都倡導,鞋子合腳就好,能省則省!這種“豁達”,還真是符合他摳門的一貫作風。
讓他因爲攀比去買一雙貴點的鞋子,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同樣一雙鞋子,有人看到的是顔色款式的差異,有人看到的是不同品牌不同價碼,有人還能從中把人分出個三六九等。
如果孩子在意物質上的攀比,家長可就苦不堪言了。
孩子攀比名牌鞋子,名牌手機,家長咬咬牙還能滿足。可如果孩子攀比豪宅豪車奢侈品,家長就真的無能爲力了。
在家長圈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們不要跟別人比吃穿,要比就比成績。比吃穿是虛榮,比成績才是上進的好孩子。
這句話似乎無法反駁,聽起來特別有道理,但其實,也有一個巨大的坑。
03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爲什麽父母喜歡說咱們不比吃穿比成績?”有個高贊回答,米粒媽特別認可。
比吃穿,拼的是父母,比成績,拼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不喜歡孩子比吃穿,因爲比的是父母的能耐,比不過是父母無能。
孩子同樣不喜歡父母比成績,因爲比不過是孩子的無能。
數學家陳建功小時候家境貧寒,有一陣很羨慕家庭條件好的同學。
媽媽發現了他這種心理,就跟他說,“咱家不如別人家,就不要跟人家比吃穿”。
陳建功就順勢說,“那我就比學習成績”。
陳建功的母親說,“讀書、學習不是怄氣的事兒,幹嘛老想著比呢?你要把讀書、學習、思考、創造,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米粒媽真心佩服陳建功母親的格局和心胸。
不管是比吃穿,還是比成績,其中都包含著“我要比你強”的念頭。這樣的攀比,很容易讓人陷入痛苦的循環。可生活不是怄氣,過好自己最重要!
因爲沒有人可以一家獨大,總有人比你強。遇到比自己更強的人,該如何面對,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米粒這個對鞋子這些身外之物毫不在意的摳門男子,也會有被強者刺激到的時候。
米粒暑假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練球,還是回原俱樂部練球。
米粒的前足球俱樂部有多牛,可以看看《足球的“名利場”可比狗血劇刺激多了》裏的詳細地介紹。
爲啥米粒會想回去練球呢?就是因爲可怕的“攀比心”。
米粒在小區遛彎的時候,遇到了發小,以前跟米粒在同一個俱樂部踢球的小夥伴。米粒被發小突飛猛進地球技刺激到了。
他死乞白咧地去原俱樂部看了場訓練,看發小和精英班小夥們踢球。米粒徹底不行了,哭著喊著讓我幫他報名,看看能不能回來?
最後,陰錯陽差地,米粒回到了原俱樂部,代價是無法參加今年的百隊杯比賽。
我覺得挺惋惜的,但米粒說了,“沒事,今年不能參加就不能參加呗,正好把球技磨一磨,明年上,再決一勝負,給隊裏爭光”。
米粒這種態度,把新俱樂部的教練給“唬”住了,激動地說:暑假集訓時,每天讓米粒再留半個小時,他單獨輔導一下子。
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裏說過,我們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圍繞社會比較進行的。
比較和攀比,一字之差意思卻截然不同。米粒媽覺得,比較是爲了讓自己變更好,攀比是爲了壓制別人。
就像讓孩子上什麽學校,學什麽東西。
如果是綜合了孩子的興趣,家庭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周圍朋友親人的選擇,分析利弊做出決定,就是在比較,是爲了找到更適合自身的選擇。
如果是抱著別人學什麽咱也要學,別人上什麽學校咱也要上的心態,那就是攀比。
比較能引來積極的後果,就像米粒,看到發小突飛猛進的球技,給了他精進球技的動力。
攀比就不同了。攀比是一心想著超過別人,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可生活不是怄氣,比來比去就會迷失真正的自己。
米粒媽是覺得啊,小孩子的攀比很好笑,可孩子總會長大。孩子小時候以攀比爲樂,長大後也很難改變思維。
作爲父母,我們可以做的其實有很多,教孩子分清比較和攀比。鼓勵孩子在比較中進步,讓孩子遠離攀比。
比較使人進步,攀比使人痛苦,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點“贊”+“關注”,願每個孩子都在比較中進步,不在攀比中迷路。
作者簡介:@米粒媽頻道,美國海歸媽媽,專注于5-12歲孩子的學科啓蒙、家庭教育。
往期推薦
活久見!“孩子同學確診,我們在新加坡被隔離了4次……”
“1年,3個國家,8個醫生!我帶娃在法、新、中三國矯正牙齒的那些事……”
演過戲、當過喜馬拉雅主播!坐擁數萬粉絲,新加坡3寶媽的別樣人生~
獅城辣媽x生肖群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手動拉你進辣媽的群記得一定要備注:群名字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