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已經懷孕5個多月了。
過去幾個月真的非常奇妙——
第一個月完全不知道自己懷孕了,不僅上了8、9節高強度的健身私教課,還上了3、4節瑜伽課。那時正是秋高氣爽,我還經常騎30+分鍾自行車往返于家和健身房。
第二個月趕上十一假期,剛開始高高興興地去自駕遊,之後的兩個星期回了一趟老家,中間又跑去安徽參加魚苗的團建。計算了一下,我爬了至少5座山,還飛了4趟四五個小時的飛機。
後來好不容易意識到自己有娃了,元旦的時候憋不住,又飛去深圳出了一趟差,度過了東奔西走、爬上爬下的一個禮拜。
之後就是現在,在疫情中惶恐地過了個年,每天宅家家裏當鹹魚。
與很多妊娠反應劇烈的孕婦相比,我的狀態算是很好的。
沒有吐、情緒穩定、沒覺得哪裏不舒服,只是某兩個星期特別嗜睡,以及從知道懷孕到現在都特別挑食。
小半年時間裏,我想了很多事,也發生了一點點變化,所以想跟大家聊聊第一次做孕婦的感受,給還單身、沒結婚,或者還沒有做准爸媽的人分享一下~
1. 知道自己懷孕後,我哭過一次。
我明確知道自己懷孕,是從老家飛回蘇州的前後。
回到蘇州家裏後,也不知道是孕期反應還是旅途勞頓,有整整一個禮拜幾乎是“長”在床上的。第二個禮拜勉強不困了,但是整個大腦都處在不運作的狀態,根本沒法辦公。
雖然我是自由職業,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但是每項任務也都有時間節點,不能拖太久。
到第二個禮拜末,我的心態徹底崩了,對著先生委屈地大哭一場。
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真的很無奈。
哭完以後,我又不斷安慰自己:生孩子是大事呢,懷孕期間有點乏力絕對是正常現象。況且身爲自由職業者,我沒有嚴格的考勤,不用趕公交、擠地鐵,這條件已經比大多數孕媽強多了!
安慰完自己,我又開始跟寶寶靈魂溝通:娃呀,你乖一點,媽媽還要工作呢,不工作怎麽賺錢養你呢?咱們休息好了,下周起要加油啊!
娃肯定是聽不見我當時說了啥,但溝通完這一輪之後,我的狀態竟然真的恢複如常了。
2. 懷孕以後,我和媽媽們的關系很近了。
說來我也是心大,自己懷孕這件事,還是我媽媽先發現的。
某天晚飯我吃的不多,吃完還覺得有點惡心,當時只覺得是店裏的面不好吃。
我媽卻很犀利,直接問“你不會是懷孕了吧?明天趕緊測一下。”
第二天一測試,果然是有了。
飛回蘇州的前兩天,媽媽跟我聊了很多往事,有些是她懷我時候的事情,還有一些我小時候發生的、自己卻已經不記得的事。
那時候我突然理解了,爲什麽有些父母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孩子,這其中確有他們的私心,但也只有在我們做了父母後,才能切身理解自己的父母。
回到蘇州後,我又和婆婆聊了很多事,關于她生孩子的事,以及先生小時候的趣事。
以前我不怎麽跟長輩們唠家常,但當找到了孩子這個共同話題之後,時間好像就慢了下來,周圍的空氣中也充滿了溫情。
綜藝《我家那閨女》裏,高亞麟有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只要父母在,無論你年紀多大,都不會想,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父母在時,你察覺不到生命的寶貴。父母離去,你才知道人生的短暫。
有了寶寶後,我也有了類似的感受。
孩子是父母的愛在我們身上的一種傳承,是一種不計回報、綿延不斷地隨著時間流淌無價寶藏。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必須結婚生子,畢竟表達和傳遞愛的方式有千萬種。
3. 家人的理解和包容比什麽都重要!
最近幾個月,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嫁對了人。尤其是加了個寶媽群,看到群裏每天都有人吐槽老公不靠譜、婆家不理解後,這種感覺尤甚。
知道自己懷孕以後,我的口味變得特別挑剔。一些以前喜歡吃的,現在可能沒那麽愛了,一些以前明明可以吃的,這幾個月看到就覺得反胃,一丁點兒都吃不下去。
蘇州的口味跟老家差別很大,所以我每頓飯都吃的不多,剛開始體重驟降,甚至現在還沒恢複到孕前的體重。
婆婆每天都很關切,總是問我想吃什麽、喜歡吃什麽,但是我也說不出來。
面對挑剔的我,全家人都是挺心疼的,並沒有誰覺得我矯情。哪怕我自己都有點嫌棄自己事多了。
因爲娃還在我肚子裏,先生坦言,自己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我覺得這也很正常。
畢竟在明顯胎動之前,他看到的“孩子”就是驗孕棒上的兩道杠,B超單上的一個點。因爲産科門禁,他連胎心跳動的聲音都沒聽到過,怎麽可能有太多觸動呢?
但他還是非常靠譜地做好了很多准備工作,很貼心,也很讓我安心。
有人說,結婚其實並不是選老公,而是給你未來的孩子選父親。因爲沒有孩子,離婚也是無牽無挂的,但當有了孩子,血緣和親情都是斬不斷的。
深以爲然。
我想,我也選對了。
4. 自我和解和産前教育。
備孕期間除了健身,我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調整心態。
我一直是計劃性很強的人,因此面對生娃這件事,之前我甚至是有點畏懼的。
我不知道如何面對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的斷層,不知道如何處理與長輩間可能産生育兒理念差異,不知道有了娃以後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時該怎麽辦。
經過了至少半年的心理建設,我慢慢釋懷了。
人生原本就不是上了發條的鍾,並不是每個階段都能按照原計劃,有條不紊去推進的。生活中原本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意外,過去一直是這樣,未來也不會例外。
然而,不正是因爲這些意外,生活才充滿驚喜嗎?
生娃當然會影響事業,但卻從不會影響個人成長。況且就算不生娃,事業也不會是直線上升的啊。
兩代人的觀念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差異,從來都不局限于育兒。但是只要大家能夠合理溝通,相互理解,我們何必擔心爸媽會犯什麽錯呢?畢竟,他們已經順利養大了我們。
擁抱變化,接受自己的脆弱,這些其實都是在與自己和解。
而關于“胎教”,我個人的解讀其實是“産前教育”。
換言之,對著肚子裏那個暈乎乎的娃教育是次要的,准爸媽的自我教育才是主要的。
在這個環節中,最重要一點是父母雙方情緒穩定、相親相愛,給娃帶去很好的安全感。
第二是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育兒知識,比如生産的過程是怎樣的、新生兒遇到黃疸等各式各樣的問題該怎麽辦,避免真正遇事時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最後一點,就是該幹嘛幹嘛。
近幾個月來我還是如往常,工作、碼字、看書。先生倒是買了把吉他,摸了一個月,最近能彈《生日快樂》了。
于是我戲稱,自己頭兩個月給娃上了體育課,最近天天給娃上語文課,先生要負責音樂課。
以前我對娃有很多心理期待,對于終會成爲母親的自己也有種種要求。
然而現在,我慢慢放輕松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對我們影響最深的不過是二十幾年,我們對孩子也是一樣的。
與其教育Ta,倒不如用做好自己的方式去影響Ta。好讓下一代人在成年之後,獨立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並勇敢承擔自己的選擇!
當然了,也不知道娃出生後,我的心態會不會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