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籍男子Paul Laurence遠赴阿富汗尋找新人生,參與極具危險的排雷工作。(Rice Media)
作者 鄭智浩
中東地區動亂不止,戰火硝煙下最無辜的,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戰爭號角吹響,敵軍埋下數以萬計的易爆地雷,稍有不慎,就會把人炸得粉身碎骨。
不願庸庸碌碌度日的新加坡籍退伍軍人保羅(Paul Laurence),在中年時期做出了一個扭轉他生命軌迹的決定:
跳出舒適圈,前往阿富汗去掃地雷!
目前長期旅居在戰亂地帶的保羅坦言,新加坡人民是幸福的。國人不必擔心子彈亂飛,更無須煩惱衣食住行。中東之行讓他深刻地感悟到,和平其實來之不易。
冀用一身本領,幫助戰亂災黎
保羅日前接受網絡媒體Rice Media專訪時說,自己從小就不是塊會讀書的料,因此16歲中學畢業後,便果斷入伍履行國民服役義務。
訓練24個月後,他選擇繼續留在軍中,一待就是30年。
或許是人到中年想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吧,保羅在軍齡屆滿30年時,認爲自己的一身本領還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加上目睹不少難民在戰火中不幸犧牲,于是萌生了想要改變世界的念頭。
再三思考後,他決然地告別服務多年的軍隊,准備投身海外尋找機會。機緣巧合下,一名熟識他的家庭醫生,竟然引薦他去到阿富汗的一家公司負責掃雷工作。
保羅就這樣開啓了他的中東“拆彈之旅”。
保羅正在清除和翻出應急爆炸裝置(IED),之後小心翼翼地拔除雷管和電源。(Rice Media)
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觀
抵達阿富汗後,保羅輾轉逗留在各大城市。他去過首都喀布爾,但更常在坎大哈空軍基地(美軍基地)內居住,不爲別的,只爲了保障自身安全。
盡管如此,他依然可以透過柵欄看到塔利班駁火,或者引爆炸彈的場面。有時,塔利班的火箭炮還會直接射進空軍基地內,險象環生。
這種生活與新加坡差距甚大,保羅受訪時深有感悟:
“從一個如新加坡那樣安全的國家搬到阿富汗,再到我現在居住的伊拉克,整個經曆徹底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身處新加坡,我們可以打開水龍頭直接接水喝,我現在住的地方,顯然沒有這個選項。”
他說,戰亂國家的人民不僅得飽受骨肉分離之苦,還要努力地活下去,解決生活中的諸多難題。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些國家,我想我永遠不會理解戰爭和壓迫對人類生活的真正影響。”
保羅在敘利亞與孩童合影。(Rice Media)
拆彈既簡單又不簡單
保羅透露,他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務是清掃地雷,工作相對簡單。由于訓練有素,他一般能輕易地找到地雷的位置,並安全地拆卸裝置。
後來,保羅只身前往伊拉克,情況可就不一樣了。當地埋的是“應急爆炸裝置”(IDE,又稱土制炸彈),較難辨別引爆方式,十分考驗功夫。
問及保羅是否懼怕工作中遭遇不測,他坦然地說:
“每一次看到眼前出現炸彈,我都會忍不住顫抖,這種感覺似乎永遠不會消失。不過,只要有正確的技術、專注力以及耐心,就可安全地完成拆彈任務。”
保羅手上拿著應急爆炸裝置(IDE)的引線。這種引線一般暴露在地表,但顔色近似于土壤的顔色,很容易被人們忽略而踩到引爆。(Rice Media)
保羅並沒有將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也做好意外隨時降臨的心理准備。掃雷過程中,他就曾親眼目睹身邊同僚不幸被地雷炸傷,有些甚至被炸得皮開肉綻,當場死亡。
他認爲,掃雷工作最難的地方在于,自己根本無法預知地雷爲何無故引爆。拆彈團隊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事故發生後進行調查,推測出引爆原因,借此提升經驗。
雖然任務危險艱巨,但保羅表示:
“我還是想留在前線,因爲我知道我可以爲這裏做出改變。”
他指出,許多平民平白無故地死于地雷和應急爆炸裝置,他希望繼續努力替他們消除這些威脅。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安穩地在土地上耕種、畜牧,甚至返回他們的家園。
非洲國家索馬裏。(Rice Media)
最令保羅難忘的事,莫過于在敘利亞工作的那段日子。
當天,他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要他趕去查看一個突然爆炸的地雷。抵達後,只見一名父親抱頭痛哭,原來他的年幼兒子在放羊時不小心誤踩地雷,當場斃命。
此情此景令保羅十分痛心,但也只能抱一抱該名男子,繼續執行調查工作。
“很不幸的是,受害者往往都是孩童,尤其是放羊的小男孩。”
保羅與伊拉克孩童合照。(Rice Media)
如今,保羅暫時回到新加坡探訪家人,日後還會回到前線繼續他的拆彈長征。跑遍中亞、中東、非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保羅感慨地說:
“回到新加坡的感覺不錯,因爲這裏很和平,但是我卻無法放松。我其實更喜歡住在伊拉克,因爲諷刺的是,當地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這裏(新加坡)一切都很嚴格,壓力很大。當然,那裏生活開支低廉,也是一大原因。”
“看到世界各國的人們如何生活,是一種很豐富的體驗。大家的文化都不一樣卻同樣美麗。我認爲每個人都應該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因爲你會學到很多。在索馬裏,我住在暗無天日的地堡,當時心想:我幹嘛跑來這裏?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這些不可思議的經曆,讓我堅持了下來。我對掃雷工作充滿熱情,這個行業沒有動力,是生存不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