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總理國慶群衆大會相當有特色,這或許是因爲新加坡還在克服“一代人挑戰”的冠病疫情。
李顯龍總理的演說,聚焦的是民生課題,但又不是傳統上的經濟增長數據,就業前景等等,而是困擾新加坡人的貧富差距、外籍員工的競爭,以及種族關系。
冠病疫情的反反複複,已經讓很多國家出現了嚴重的政治沖突和危機。
新加坡同樣面對類似的壓力,只是一方面疫情還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政府的應對基本得法,社會形勢大致穩定。但是,民衆的焦慮還是普遍存在,而且在不斷增加。李顯龍演說裏的三大主題,可謂切中要害。
從執政黨的立場出發,民選政府解決問題,當然有利于在選舉時連任。去年的全國大選,反對黨于集選區再下一城,就反映了民心動向。
演說的三大主題,應該是執政黨檢討選舉結果後的總結。特別是外籍員工的競爭,讓很多中産白領不安和不滿。
李顯龍在提到這個課題時,不忘批評反對黨在討論外籍員工的競爭,似乎有操弄種族矛盾的嫌疑,尤其是跟印度簽署的新加坡—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簡稱CECA)。反對黨的批評方式,容易挑起新加坡人對印度新移民的敵視情緒。
這也可以從衛生部長王乙康8月20日在跟歐洲商會的閉門對話會上的講法,得到印證。
當時他在談到保持經濟開放並維護新加坡員工權益的挑戰時強調:
“人民行動黨政府准備正面面對這個問題,因爲開放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執政黨知道開放政策,特別是外籍員工課題,會繼續成爲反對黨做文章的題目,所以表達了正面迎戰的姿態。
與此同時,從新加坡的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政府的做法在理性上幾乎無懈可擊。新加坡的確無法閉關自守,經濟要開放,就必須讓外來人才繼續自由進出本地勞動力市場。
當然,政治不只是理性,更是情緒,所以國慶群衆大會把三個主題一並打包處理,就是要先從論述上說服國人,爲後續的施政做好准備。
總理群衆大會演說表明,政府在堅持開放原則的同時,會加大力度把開放對國人沖擊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首先是保底。改善社會弱勢的低收入群體的待遇,讓他們能夠看到希望。
其次是針對一些企業歧視本地雇員的現象,包括把勞資政公平與良好雇傭聯盟(TAFEP)的准則法制化,阻嚇無良企業歧視本地員工,同時規定聘請外籍員工的企業,須支付所有本地員工至少1400元的月薪。
種族關系緊張,部分是因爲源自CECA的爭議,以及很多外籍人才是印度人,導致本地印度公民遭到池魚之殃,但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疫情。
疫情所産生的各種負面情緒,很容易被導向排外情緒。所以政府才打算立法,制定《維持種族和諧法令》以未雨綢缪。這也能避免種族關系淪爲選舉課題,傷害新加坡的種族關系。
這些應對措施應該說都是對症下藥的做法。
執政黨只要能夠急民所急,苦民所苦,自然就能獲得選民的肯定。
無論如何,爲國家的整體利益制定正確的政策,獲利的最終還是新加坡人和這個國家。執政黨能把自己的利益對齊國家的利益,也不失爲高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