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肆虐,武漢備受矚目。對于一座千萬級人口城市而言,封城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舉措。城外的人,關注的更多是這裏一個個輿情熱點;城內的人,每日簡單而平凡的生活仍要繼續。
本文作者是一位因爲封城而滯留在武漢的大學生,這個春節,他沒能陪伴在家人身邊,而是與千萬武漢人一起,共同守望著這座城市。他們不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卻在身處險境時默默堅守、樂觀以待。
封城的武漢用孤懸一地的方式保全大局,這座城和這裏的人們,必將在曆史長河裏銘刻下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靜悄悄的危機
我叫張坤平,安徽淮南人,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今年,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次遠離家人親友、獨自在外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把我留在了武漢,也讓身爲外地人的我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有了更切身的觀察和體會。
去年年底,我正在校外一家輔導機構做實習老師,每天早出晚歸,很忙也很累。偶爾聽到身邊的同學、老師議論最近流感鬧得比較凶,心裏並沒有特別當回事。
12月31日,我收到了班級群裏的一則通知:
對于流感和病毒性肺炎,我以前並沒有清晰的概念,准確的說,直到接到這個通知,才大致有了一個認識。盡管如此,我身邊重視起來的人並不多。
往年到了這個時候,流感頻發極其正常,尤其像我這樣抵抗力差的人,整個冬季會與感冒頻頻邂逅。我想的也很簡單,這次可能就是一種新型流感,注意防護就好了。學校裏、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並不多,有些年輕人把戴口罩當成一種時尚行爲,那就另當別論了。
武漢不僅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也充斥著濃濃的市井氣息。歲末將至,武漢人開始積極“備戰”,購買年貨、朋友聚餐,大街小巷都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跨年夜當天,武漢幾十萬市民湧入長江邊,在絢麗的燈光秀中迎接2020新年的到來。
當市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中,新年第一天,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衛生健康局發布通告,對近期不明原因肺炎病毒的檢出地——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進行休市整治。
公告發出後,同樣也沒有引起民衆的足夠重視。距離市場僅約6公裏的百步亭社區如期舉辦了第二十屆萬家宴,雖然這一活動每年都會辦,但今年盛況空前,共有4萬多家庭參加,准備了13986道菜,規模之大甚至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熱鬧的節日氣氛讓我思鄉心切,輔導機構的課程排到了臘月二十八,我購買了二十九晚上的火車票,只等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就離開武漢返回安徽。
每天來回通勤的路上,看到身邊的行人大多神色坦然,也並未戴口罩。這期間,公開通報裏一直表示疫情是可防可控的,這就更使得我“不識病毒真面目”了。不僅是我,身邊幾乎所有的同學老師,都沒有察覺,一場嚴峻的危機,正悄無聲息的向我們逼近。
封城前的72小時
1月20日這一天,武漢市旅遊部門發布公告:即日起派送20萬張惠民旅遊券,大年初一到十五可以免費遊黃鶴樓等30個景區。
但就在前一天,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接受采訪時稱,新型肺炎病毒“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隨後這一信息也得到權威專家鍾南山的證實。
一時間形勢風雲突變,各地紛紛提升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等級。雖然免費遊黃鶴樓的活動于次日早晨就被宣布延期舉行,但這也使大家産生一絲不信任和恐慌心理,于是網上開始流傳一個段子:
20日這天上午我正在上課,臨下課前20分鍾,我布置作業讓孩子們當堂完成,趁著空閑,我掏出手機,發現微信上都是清一色的家長提問:老師,中午的課還上不上了?英語老師那邊發通知說停課了。
此時的我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需要停課這麽嚴重,趕緊向其他人確認了消息的准確性,在得到肯定答複後,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下午,我戴著口罩回到輔導機構,發現大家幾乎都戴上了口罩,偶爾有幾個沒戴的也被周圍人以“嫌棄”的目光逼著戴上。
外面的天一直陰沉沉的,大家的情緒普遍不高,都在忙著處理各自的事情,聽到的只是敲打鍵盤的聲音和偶爾幾聲咳嗽。坐在我身後的老師低聲說:“聽見咳嗽了,我們快走。”我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有些心酸:現在才人人自危,是不是已經有些晚了呢?
不一會兒,我們接到武漢市教育局通知,輔導機構所有面授課程全部停課。武漢市政府也通報了新型肺炎的最新情況,兩日共新確診病例136例,數量較之前有明顯增加。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表示武漢已采取出境離漢人員管控措施。
夜幕降臨,我准備回到學校,發現和前幾日完全變了另一番景象:大街上的人都自覺地戴起了口罩,行色匆匆。
22日這天,不時有小道消息傳出,武漢市可能要封城。在記憶裏,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城市遭遇過封城,形勢變化的太快,但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武漢有千萬人口,九省通衢,人口流動性太大,非常不利于疫情控制。
風聞消息後,身邊不少人趁夜裏自駕趕回家,畢竟新年是個團圓的日子,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習俗。我窩在宿舍,准備明天回家的行囊,逼迫自己不去看手機,仿佛這樣真的就能與世隔絕了似的。我很擔心因爲封城回不了家,但同時也害怕自己真的成爲下一個傳染源。
1月23日早上7點,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宿管阿姨的敲門聲驚醒。她告訴我,今天上午10點武漢市要封城了,讓我趕緊起來回家。我看著手裏18點的票,突然有一種放下的釋然。
我回不了家了,這是天意。我撥通了我媽的電話,告訴她由于武漢封城,我不能回家了。其實之前我就與我媽屢屢通過電話,說明我這邊的情況,可能她早有心理准備,只是說讓我保重身體,不要挂心家裏,可我分明聽到,挂斷電話的那一刹那她抽泣的聲音,之後我才知道她剛剛把我的臥室整理幹淨,鋪好了床。
年夜飯是一碗泡面
雖然不能回家,但生活仍要繼續。我到臨近的超市、藥店准備囤點東西。封城之後,公交地鐵相繼封閉,物資由武警部隊專門運送,大型超市仍繼續營業,保障居民正常消費。
以前最討厭吃泡面的我,此時還是不由自主地買了幾袋。之前有一次吃泡面吃吐了之後,便産生了從心理到生理上的雙重厭惡,如今卻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除了食物,口罩和消毒酒精也成了生活必需品,跑了好幾家藥店,都說沒有賣。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偶然發現一家藥店寫著口罩剛剛到貨,一問價,75塊錢一盒(五只),說是美國進口,防病毒率99%。我也搞不懂,只想著現在這個時候能買到就不錯了,于是就趕緊買了幾盒。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很多,擡頭望,天依舊是陰沉沉的。
買好了必備的東西,終于可以閉門享受“歲月靜好”。
事實上,這時超市售貨員、清潔工仍在辛勤工作,華科的食堂和醫院還在免費爲留守的師生提供抗流感茶。無數的醫護人員挺身而出,不顧生死,不計報酬,爲我們加了一道堅固的防線。無數建築工人也加班加點,只爲盡快建成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他們爭分奪秒,向不可能怒吼著說“不”,很感激有他們在“負重前行”。
大年三十這天晚上,我打掃了房間,撒上消毒液,然後泡好了方便面,特地加了個鹵蛋,看起來稍顯豐盛。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懶散,但真到了這個時刻,才發現自己也可以變得判若兩人。
我媽打來電話,雖然我一再保證自己過得很好,除夕在哪裏過都是一樣,可老媽卻哭了,說那能一樣嗎?我刹那間淚流滿面,暼了一眼垃圾桶裏的泡面桶,堅定地對媽媽說,沒關系,大家只要平平安安的就足夠了!這時我爸的聲音傳來,沒啥事兒,你別哭哭啼啼的,別讓孩子擔心。雖然最後一句話壓低了聲音,可我分明聽到老爸的聲音在顫抖。
打開手機,朋友圈裏都在轉發,內容大都是武漢各醫院防護物資嚴重不足,向社會各界征集捐贈防護物資,我在能轉發的各種渠道裏均轉發了一遍。
大年初一,天依舊沒有放晴的迹象,實在有些無聊,其實幾乎所有的武漢人都很無聊,無法出門的我們開始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消遣,刷劇什麽的還算正常,下面一張圖讓你真正了解武漢人在無聊時期的生活。
27日晚上8點,武漢三鎮的很多市民同時打開窗戶,唱響《義勇軍進行曲》,高喊“武漢加油”!一場疫情讓我真實感受到武漢人達觀的天性,面對疫情,沒有什麽比信心更重要。
我在朋友圈裏寫下這樣一段話:
天佑武漢!我堅信,只要我們衆志成城,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我們一定會再次書寫“中國奇迹”!加油!
放不下的牽挂
1月28日,天終于放晴了。疫情嚴重,救災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對于沒病閉關的人們就或多或少有些許忽視,很多地方被關了好幾天的武漢人在這一天都出來見見太陽,省得發黴了。沐浴在陽光下,心暖洋洋的,充滿了希望,但我也十分清楚,還遠遠沒有到在陽光下撒歡的時候。
疫情非常時期,心理上很容易産生不適。好在有家人和朋友的悉心關懷。很感激朋友們,知道我沒有回家,都在第一時間發來慰問,給我買東西(雖然快遞也進不來),發紅包,聊天,一直勸導我。雖然平時聯系不多,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大家都很照顧我。
身在武漢,我並沒有感到十分孤獨,因爲這是一場千千萬萬人並肩的戰鬥,我不是一個人在獨行!
正如父母擔心身在武漢的我,我也十分牽挂在老家的他們。我的老家在淮南農村,過去村民只能通過電視和廣播獲取外界信息,大多數村民對公共事件都不太上心,現在有了手機,大家獲取信息方便了很多,身處武漢的我和家鄉的爸媽了解疫情進展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差。
非常時期大家怕什麽?怕信息不公開,更怕獲取信息不及時。可是,現在多元化的媒體完全可以讓我們及時、迅速地接受信息。我媽,一個農村婦女,就是通過抖音視頻了解到疫情的嚴重性。
但是,網絡時代也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信息太多,魚龍混雜,事實與謠言滿網亂飛,信息的過載無形之中也助長了恐慌情緒的蔓延。聽爸媽說,我們村子已經用挖掘機挖斷了路,不讓出行。
印象裏,過去村民們普遍對“小題大做”的行爲不以爲然,甚至嘲笑,對于長期處在信息相對閉塞環境下的鄉村,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其實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目前的宣傳已經很到位,但村裏總有些人覺得無所謂,這個時候采取一些“硬核防疫”,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時的。
這些舉措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引發村民的恐慌搶購,像我們農村,現在消毒水都買不到了。但是,非常時期采取非常手段,可以理解。最起碼,老家那邊的村民都很平靜的接受,總體來說還是很有序的。雖然看起來有些用力過度,但什麽都不做,讓大家處在一個看似平安祥和的環境中,才是對大家的不負責任。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性的思考如何科學有序應對這場疫情,恐懼會帶來失序,但這種失序有時也未必是壞事。
封城十日,武漢挺住!
1月31日,大年初七,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今天應該是很多單位正式上班的日子。
因爲面授課無法開課,輔導機構緊急通知我們調整授課形式,學習在線教學,著實讓我感到壓力山大。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行各業都承受了不小的挑戰。如何在疫情穩定後迅速恢複正常工作節奏,或許是不在抗疫一線的我們此刻更應去思考的吧。同事們都熱情很高,積極適應新的變化。我突然間有所醒悟,也該試著走出學生的舒適圈,正式迎接來自社會的挑戰與壓力了。
2月2日,武漢封城第十天。大家很無聊,也有點焦急。我想著改善夥食,便拿出手機點了份外賣。最近,越來越多的外賣餐飲開始營業,騎手送貨時都佩戴口罩,采取“無接觸配送”方式,即顧客指定位置,騎手放在指定位置即可,雙方並不發生任何接觸,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雙方安全。
趁著外賣還沒送到,我帶了口罩出去透透氣。因爲最近基本不出門,之前囤的口罩消耗量也不大。每天隨處可見如何使用口罩等等個人安全防護措施,但對于口罩的處理,大家似乎關注度並不夠。最近去扔垃圾,發現有的垃圾桶上貼了一張紙,寫著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武漢自去年12月開始實行垃圾強制分類,但居民對垃圾分類仍不適應,大家還是習慣將一大堆垃圾放置在一起,垃圾分類平時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在當下疫情期間卻直接關系到居民自己和環衛工人的安全健康,可見我們有太多工作要做在平時。
暮色四合,街上依舊人很少。我漫無目的地走著,感慨萬千,不知道疫情什麽時候能結束。空蕩蕩的街道,只見到一名外賣騎手像穿梭在城市裏孤獨行者,忽然高聲大喊,我不知道他在喊什麽,也許是在嚴峻疫情形勢下的壓力,也許是感歎生活艱辛……在這場無聲的戰“疫”裏,每一位勇敢前行的人都值得尊敬。
這時,手機響了,是給我送餐的外賣小哥:“對不起,我導航錯了,您稍等,我馬上就到。”
“沒關系,您慢點!我不急。”我趕忙說道。
吃完了快要冷掉的外賣,我給了外賣小哥一個大大的好評。
和身邊的同學聊天,得知他們在回到家後都格外受到關注,有的還要隔離十四天不能出門,好在身在疫區中心的我偶爾還能出來透個氣。
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著,我已經開始憧憬疫情結束後與朋友們大吃大喝一頓了。這段難忘的經曆讓我仿佛一夜成長,也更加珍惜當下的一切。
我堅信我們一定會邁過這道坎,因爲我們中國人向來團結一致,衆志成城!疫情只是暫時的。願陰霾早過,口罩褪去,同上黃鶴之樓,共赴賞櫻之遊。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撰文、口述:張坤平 / 文字整理:胡磊
編輯:紀海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衆號“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