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意蔓延給世界各國的醫療資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國的抗疫策略因著各國的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不同于中國努力“清零”的防疫目標,新加坡選擇了在相對較高的疫苗接種率的基礎上,將新冠當流感來對待,與新冠共存。 新加坡的選擇並不是特例,西方社會比如英國,丹麥也同樣選擇保經濟而施行全面開放。英國于7月19日,在當地每10萬人還有289位感染者的時候,取消幾乎所有包括戴口罩的防疫限制。丹麥的人口數和新加坡差不多,在9月10日也全面解除防疫限制,現在日增大約500多例。可是如果把土地面積考慮進去,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可是丹麥的近60倍!不過好在中西合璧的新加坡政府仍然要求公衆戴好口罩。
然而一切並沒有按照大家預想的進行,疫苗率上去了,感染人數卻是日日創新高,日增已經破千。隨著國慶後新的一波疫情的暴增,可謂人心惶惶。新加坡只有570萬人口,按人口比例日增1000估算,相當于美國日增5.7萬,印度日增24萬,想想都嚇人!尤其很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在“清零”和“共存”的兩種極端思維模式沖突下,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小編表示好想回中國呼吸自由的空氣!
現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新加坡的醫療資源夠嗎?
首先,什麽是醫療資源?醫療資源是指提供醫療服務的生産要素的總稱,通常包括人員,醫療費用,醫療機構,醫療床位,醫療設備和裝備,知識技能和信息等。(定義來源:MBA智庫)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一項以優質而高效著稱,新加坡爲本國居民提供高質量、多層次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每年還吸引近100萬外國患者到新加坡來接受治療。世界衛生組織于2020年發布了全球最有效醫療保健排名,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評比,其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六。另外新加坡也曾在2009年被政治與經濟風險公司(PERC)評爲最有能力應付大型醫藥危機的亞洲國家。
新加坡一年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只占全國GDP的約4.5%,低于中國的5.35%,更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16.89%。但是病人對于公共醫療機構的滿意率達到76%,又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所以,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高效可見一斑。
(此圖非世界全部排名,只是主要國家數據) 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並存,基礎醫療門診80%由私立醫療機構或是家庭醫生診所(GP)提供,另外20%則是由政府綜合診療所(Polyclinic)提供。而綜合醫療、專科和24小時急診主要由公立醫院提供,占80%比例。除此以外,新加坡還有很多社區醫院遍布全島,爲患者提供細致周到的療後護理,與綜合急診醫院相輔相成。
新加坡的公立醫院:
去年,美國《新聞周刊》連續第二年與全球數據研究公司Statista Inc.合作,對21個國家/地區的領先醫院進行分析,發布了“2020年世界最佳醫院 ”榜單。該榜單的排名主要依據爲三個方面:醫院同行建議、患者體驗、醫院關鍵績效指標。其中新加坡中央醫院排名世界第八,亞洲第一。新加坡中央醫院成立于1821年,是新加坡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醫院,還是東南亞唯一一家全面的多學科癌症研究中心,是一家擁有40多個臨床學科的三級轉診醫院。另外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同樣成績不錯,排名世界第31,亞洲第4。
新加坡的私立醫院:
新加坡國內綜合醫院排名(美國《新聞周刊》2020世界最佳醫院榜單):
新加坡的社區醫院: 患者在進入社區醫院時被分爲三個類別,分別是:
1. 亞急性: 具有複雜基礎疾病,需密切監測病情變化等
2. 康複: 病情相對較爲穩定,住院目標以康複訓練爲主
3. 臨終關懷: 通常爲惡性腫瘤晚期
讀到這裏,細心的小夥伴一定會發現,新加坡的醫院病床數實在是不算多。新加坡目前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的病床總數爲11,561(2020年數據),這裏社區醫院不算。
新加坡的病床密度比例爲2.5每1000人口,在世界排名上實在不算高。日本和韓國的病床密度高達12+,中國爲4.79。英國和丹麥的病床密度和新加坡差不多,分別爲2.42和2.57。
(此圖非世界全部排名,只是主要國家數據) 那麽病床的使用率又是多少呢?根據下圖MOH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政府醫院病床總體使用率估計維持在85%左右,所以還有多少空床位,大家一算便知。9月10日開始政府要求醫院推遲非緊急手術,空出床位,所以病床使用率明顯下降。
另外根據MOH公布的2019年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現有的醫生總數是14,279名,護士爲42,777名。(以下數據“總數”包括不在職醫生護士)
新加坡醫生密度爲2.6每1000人口,護士密度爲7.5每1000人口。醫生密度比10年前提高了37%,目前與美國日本差不多。
(此圖非世界全部排名,只是主要國家數據)
9月10日,衛生部指示醫院推遲非緊急手術,並且准備1000張加護病房(ICU)病床,以應對未來可能激增的病例。
9月14日,國家傳染病中心及本地醫院宣布爲冠病病患提供的隔離病床將增加300個,總數爲1300個。
9月17日,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記者會上說,病例若第四次翻倍,本地就會出現單日新增1600起的情況,若再翻倍就可能出現一天3200起的情況。 9月18日,單日新增1009起,時隔17個月,再次單日破千。政府宣布70歲以下,無症狀或輕症,沒有嚴重疾病,打過疫苗,家中無80歲或高風險群體的感染者居家修養。 9月19日,王乙康:我國醫院加護病房目前尚能應付冠病疫情,但急診部和普通病房開始面對壓力。
9月20日,衛生部呼籲輕症病患不要去醫院急診部,而是前往拭子檢測計劃(SASH)診所求醫,避免醫院和醫護人員負擔過重,也將醫院的病床和急診服務留給最需要的人。
截至9月20日,根據MOH公布的數據顯示,現有1055名新冠患者住院,其中重症需要輸氧患者128人,加護病房ICU患者18人。重症患者人數雖然目前還不算多,但增長非常明顯。
新加坡的醫療資源有限,醫院病床更有限,如果病患成倍暴增,會不會出現醫療擠兌,現在還無法估計。盡管目前重症患者不多,但沒有打疫苗的年長者如果大面積感染,醫療壓力可想而知。大部分感染者最終只能居家修養已成定局。
政府目前設立了7家社區護理設施 (Community Care Facility),分別是:
D’Resort NTUC
Tuas South
Former Ang Mo Kio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Village Hotel Sentosa
Civil Service Club @ Loyang
Bright Vision Hospital
[email protected] at the Singapore Expo
這7家CCF可以接受超過5500名輕症患者,基本外國入境的人都會集中在這裏隔離。據悉這些地方已經人滿爲患。 9月19日衛生部文告顯示政府將設立新的社區升級護理設施(Stepped-up Community Care Facility),爲病情穩定但患有其他潛在疾病,須接受密切觀察的年長冠病輕症病患,提供較全面的臨床護理。衛生部正與兀蘭醫療合作,把淡濱尼22街的職總保健合作社療養院改造爲首個社區升級護理設施,這個擁有250個床位的設施將在9月23日投入運作。
新加坡地狹人稠,要在短時間內騰出空間,並確保社區設施快速投入運作需要龐大的人力調度與部署,極具挑戰性。抗擊病毒需要政府與人民群衆的通力配合。我們現在能做的是盡量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保護好自己,就是不給奮鬥在前線的醫護人員添亂。
新冠大概率將永遠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也不可逆轉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很多曾經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都變得愈發珍貴。或許這就是大自然要給人類上的一堂課吧,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疫情的發生是不幸的,但如果內心積極,多年以後等一切重新春暖花開,希望大家都可以從這段”不幸的歲月”中收存一些珍貴的記憶和斬獲。
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希望明年的中秋身在異鄉的我們都能和家人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