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目前看來依然沒有好轉的迹象。
可就在這個當下,原本的“防疫模範生”新加坡,在經曆了彭博社“抗疫韌性榜單”排名的急速下跌後,又又又被國外點名了!
當然,還是作爲反面教材出現。
新加坡又爲啥會“淪落”到這一步呢……
澳洲點名新加坡, 本地專家呼籲放寬限制措施
進入11月,新加坡新增病例,似乎並沒有如很多人所預計的一樣繼續激增。
除了幾周前偶然一次日增5000+病例的虛驚一場外,最近14天,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維持在2000-3000左右。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新加坡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微減至0.98,近一周幾乎都是在1的標准線下。
由此可見,本地疫情似乎真的處于好轉中。
新加坡政府之前說,只要這個數字維持在1以下,就考慮放寬措施。而最近疫情似乎真的趨緩,不少本地的醫學專家,也認爲現在是時候應該放寬限制了。
被外界廣泛譽爲“新加坡吹哨人”的梁浩楠醫生,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就說,當局可以考慮在本月21號以後,放寬更多的限制措施。
圖源:澎湃新聞
在他看來,自9月27號新加坡政府收緊限制後,新加坡新冠治療設施和醫院病床已經增加了許多。
在未來面臨更多病患時,新加坡醫療系統也有能力爲病人提供治療。
加上現在有越來越多老人開始打追加劑,顯著降低了老人們住院風險的當下,或許新加坡是時候結束“穩定疫情階段”。
另一位新加坡醫學專家淡馬亞教授,則認爲現在的病例數並不能證明政府實行的措施有效,或許放寬措施也可以。
雖然新加坡本地似乎對疫情持樂觀態度,但外界卻不這麽看。澳洲媒體近日撰文,認爲澳洲未來必須以新加坡作爲例子敲響警鍾。
澳洲本地衛生專家認爲,解封一個月後,澳大利亞的新冠肺炎病例並未激增的“蜜月期”可能是短暫的。
以新加坡爲例,澳洲新增病例未來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再次上升。 似乎外國對新加坡的防疫工作,依舊充滿著不信任感。迄今爲止,新加坡的防疫已經被印度、美國、澳洲等多國媒體公開質疑。
但實際上,西方諸多國家疫情現在並不樂觀,此舉似乎有些“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歐洲爆發新一輪疫情 多國收緊措施“抛棄”共存
歐美等國原本防疫數據相當亮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今年五月份開始,歐洲等國的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開始大規模下降。
直到今年9月份,數據都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
歐洲確診病例數 當時,不少專家認爲疫情已經開始出現“拐點”。
而且,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很多人在感染新冠後體內産生的抗體,很多人在歡呼,稱新冠有望在明年得到終結。
9月1日以來,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美國人數也下降了約25%,出現“神秘拐點” 雖然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他“強烈懷疑”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將在冬季下降的觀點。
但他的聲音淹沒在了一片樂觀當中。大部分人想不到,這個冬天,對于歐洲人來說,可能是個毀滅性的冬季。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新冠病毒在這個冬天,並沒有如預料般消停。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日前甚至特別發布警告,稱區域內50余國的疫情令人擔憂。
歐洲地區已再度成爲新冠疫情“震中”。
歐洲範圍內的10個國家: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荷蘭、波蘭,以及斯洛文尼亞,疫情狀況甚至被歐洲疾病控制中心點名,列爲“須高度關注”的狀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歐洲幾大國最近的疫情也不容樂觀。
首當其沖的是德國。自今年5月左右疫情開始放緩後積極開放以來,德國新增病例一直不多,也是和新加坡最早達成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VTL)的國家。可最近,德國日增超過了3萬例,前幾日甚至達到每日4萬的大關。
西歐另一大國法國情況比德國稍好,但最近也在經曆輕微反彈。另外,法國國民議會在11月初也通過了新版防疫措施法案以應對疫情變化,規定政府繼續實施”健康通行證”的相關措施到明年7月31日。
如果疫情再度惡化,法國不排除采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恢複宵禁或”封城”,以及重新啓動衛生緊急狀態下的相關機制的可能。
遠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的英國,病毒並未因爲海峽的距離而停止傳播。自今年7月以來,英國疫情一直反複不定,最近一天單日新增超過4萬例。
現在,隨著病例、入院和死亡數量上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疫苗的作用開始減弱。再加上冬天到來,英國逐漸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疫情在冬天反彈,一直是世界衛生專家憂心忡忡的一點。疫苗高接種率,在歐洲這一輪爆發的疫情中顯得相當脆弱不堪。
因此,歐洲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提高本國的防疫措施。
由于最近幾天荷蘭的新增病例都在1萬多例浮動,荷蘭政府宣布,從昨天起進入局部封鎖,爲期三周。 荷蘭也成爲了今年夏天以來,首個實施局部封鎖的西歐國家。
荷蘭新增病例呈指數般增長
“毫無意外”的,這項舉措瞬間引發了荷蘭民衆的不滿,他們開始上街抗議,有些酒吧甚至不管當局的營業時間禁令,繼續開業。
圖源:法新社
德國原本在上個月停止向民衆提供免費的新冠檢測。在當時,德國政府此舉被認爲是“強迫”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去接種疫苗,否則就要面臨出門就要自費花錢檢測的困擾。
但眼見疫情爆發,不知道還有多少病毒潛藏在社區當中,政府也坐不住了,從前天起恢複了免費新冠檢測。
圖源:見水印
不僅如此,德國議會甚至准備起草法律,將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延長至明年3月。
要知道,德國現在規定需要佩戴的口罩,不是大部分國家傳統意義上的一次性口罩,而是符合N95標准口罩……相當不透氣。這對于習慣自由的德國人來說,不亞于“要了親命”。
圖源:見水印
德國的鄰國奧地利,也會在近日宣布對未接種疫苗者實施禁足令。
也就是說,民衆只有購買必需品、運動或看病時才可外出,其他時間都需待在家裏。
奧地利單日新增也已突破1萬 總而言之,面對這新一波的疫情,歐洲各國都在“各顯神通”防疫,連振興經濟關鍵的旅遊業也選擇暫時放在一旁。
例如丹麥,周五就宣布將新加坡列爲“新冠高風險國家”,要求所有前往丹麥的新加坡旅客至少隔離4天。
官宣取消所有防疫措施後,丹麥新增病例幾乎要達到曆史最高點 荷蘭也將新加坡列爲“非常高風險”的地區,前往荷蘭的遊客之後也必須出示新冠檢測陰性證明。
來自荷蘭的遊客是第一批VTL擴大計劃下抵達新加坡的人群,圖源:見水印
事實上,就算歐洲各國不對新加坡提高限制,不少新加坡人現在也不敢去疫情升溫中的歐洲旅遊了。
新加坡本地旅行社,在接受《聯合早報》詢問時,就說遊客現在更傾向于澳洲遊和韓國遊。
畢竟,這兩國的疫情,遠沒有歐洲嚴重。單日新增病例數,可能還不如新加坡那麽多……
說到底,歐洲會再度爆發疫情,實際上早已是有迹可循。
一方面,是由于病毒的特性所致。去年,美國實驗室的研究就已經表明,新冠病毒更喜幹、冷環境,尤其在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的環境中更易存活。
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迪倫·莫裏斯分析說,在北半球冬季,室內采暖導致的空氣幹燥、通風條件不佳,對病毒的穩定性非常有利。
加上冬季寒冷,大家都不願意出門。一旦家中有人感染上的病毒,就很容易在家庭內部擴散。
另一方面,這也是由于歐洲多國放松新冠防疫措施的後果。
爲了“共存”,不少歐洲國家早早放寬了各項防疫限制,室外用餐場所人潮滿滿,街上隨處可見不戴口罩的群體。
而足球場上也早已是座無虛席,絲毫看不出有實施安全距離的迹象。
圖源:懂球帝
當然,放寬防疫限制,對于促進本國經濟複蘇、推動社會運轉重回正軌十分有利,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的現實考量。
但在歐洲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民衆眼中,將新冠病毒當成流感的“傲慢”,以及過度高估疫苗效力的自信,讓社會整體在病毒面前異常脆弱。
如今歐洲各國又開始實施新一輪限制措施,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當滯後的反應。頗有些“哪裏漏水就補哪裏”的意味。
誠然,新冠病毒或許在未來幾年不能被消滅,“與病毒共存”是個現實的考慮,但歐洲似乎還是太過懈怠。
中國疫情擴散, 大學校園再次面臨封鎖
與“松懈”的歐洲相比,一直維持清零政策的中國,自10月國慶節黃金周以來,本土疫情死灰複燃,多地出現零星病例,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
單單是前天,中國就出現了71起新增病例,其中,光遼甯省就通報了整整60起,都在大連!
新增的病例中,集中在食品公司,以及大學城……
前天的60起病例中,確診者有28人都是莊河市大學城學生,居住在學校宿舍。
這就很讓人感到憂慮了。
要知道,中國的大學和外國不大相同,很多校園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
而且,因爲中國地緣遼闊,很多大學生本身並不是本地人。
試想一個來自外地的學生,要是宿舍內有人確診,附近也沒有太多親朋戚友,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心理壓力會有多大?
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在大連爆發的這輪疫情,有幾個顯著特點: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代際時間短、病情隱匿、不易發現。
也就是說,就算有關部門已經加緊實行居寢隔離,但很可能檢測的速度,沒有傳播的速度快……
遼甯大學城的檢測中心 實際上,從11月7日大連大學城內發現確診病例開始,到現在已經足足有一周時間了。
恰逢這一波疫情發生在已經降下大雪的中國北方,可以預見的是,大連的防疫工作,會面臨很多現實的阻礙。
除了本土疫情外,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似乎也在增加中。北京冬奧組委近日公布消息,發現兩名境外運動員核酸檢測呈陽性,已在進行隔離治療。
隨著明年冬奧會國際測試賽的進行,未來將會有更多來自國外的運動員抵達中國。
而大多數外國國家早就已經放棄了“清零”政策。境外感染人員,又很容易造成中國本土疫情的爆發。
因此,至少在明年冬奧會結束前,中國當局嚴防嚴控的壓力不小。
不管如何,中國的態度依然未變。中國國家衛健委前天發聲,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目標。
雖然網絡上,時有一些人主張放棄動態清零,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開放同步。
但歐洲最近的疫情反彈或許這對中國是又一個警示。
和新冠共存,至少在現在看來,後果仍然嚴重。
新加坡雖然積極推行“共存”,但實際上自從9月的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想要限制病毒傳播。未來幾個星期將是關鍵。
椰友們,你們認爲新加坡這波防疫措施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