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融合的故事:30名具有影響力的新加坡人》收錄了包括我國機器人領域先行者馬塞洛博士等30名新移民故事。公衆可在各大書店或上網購買。
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馬塞洛博士(Marcelo H Ang Jr,62歲)1988年在美國考獲博士學位後,在華盛頓參加面試,見了時任新加坡駐美大使許通美教授。
目前是巡回大使的許通美當時向馬塞洛解釋了智慧國願景,並認爲馬塞洛學習的機器人專業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33年前,這算是十分前衛的想法。
在新落地生根 馬塞洛重拾華族傳統
馬塞洛最終被許通美的誠意與熱情打動,決定來到新加坡發展,並成爲我國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
馬塞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令他最自豪的時刻,是2014年與團隊試行了本地首個隨需而至(mobility-on-demand)的無人駕駛電動車。這是我國邁向智慧國重要的一步。
2008年與家人正式成爲新加坡公民的他說:“我們越來越享受在新加坡的日子,也相信新加坡是最好的退休的地方,原因有很多,首要的是這裏十分方便……我們的大兒子是美國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他已申請成爲新加坡公民。兩個小兒子完成了國民服役,分別在陸軍和海軍。我們都在新加坡安定下來了。”
馬塞洛是菲律賓華僑,來到新加坡後便開始尋根,華文有所進步,福建話也越說越好。“我與本地人交談時,注意到這裏的人說福建話,我就開始用我自己的‘菲律賓式’福建話和他們說話……但很多人告訴我,我的口音更像台灣的閩南話。”
馬塞洛連同另外29名新移民的故事,收錄在新書《融合的故事:30名具有影響力的新加坡人》(Stories of Integration: 30 Singaporeans who made an impact)。
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前天出席線上舉行的新書推介儀式致辭時指出,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很多新加坡人的祖先都是移民。
他說:“保持開放並與世界接軌,並把我們的多元性化作力量,都是我國保持全球樞紐的地位、充滿機遇的國家,和閃耀的國際都市的關鍵因素。這些價值將有助于確保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使我國能夠繼續進步,使大家有更美好的未來。”
藍果麗沙畫藝術家在本地推展印度傳統藝術
分享故事的30名新移民中也包括印度沙畫藍果麗(rangoli)藝術家維加莫汗(Vijayalakshmi Mohan,62歲)。
維加莫汗1992年來新,2005年成爲公民。她堅持在本地推展這門印度傳統藝術,也曾代表我國榮獲多個獎項,還憑著最大的藍果麗創下健力士世界紀錄,爲國爭光。
在有多元種族的新加坡生活,維加莫汗的藍果麗也經常融入了我國不同種族的象征物,如龍、紅包、馬來粽(ketupat)、鈴铛及鮮花等。
她受訪時說:“藍果麗是源自印度的藝術,但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其他種族也可了解印度文化和藝術。其實,有很多非印族人對藍果麗感興趣,這讓我意識到,藝術屬于大衆、無遠弗屆。”
來自槟城的顔章偉(58歲)熱愛自然環境,尤其對昆蟲和蝴蝶情有獨鍾,除了活躍于新加坡自然學會,也致力保護和記載本地的蝴蝶品種,還是本地多個“蝴蝶走道”的顧問。
他說:“成爲新加坡公民是相當簡單的決定,因爲我成年後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新加坡度過。從我到國大讀大學,到我的女兒出生長大,我知道這是我和我的家人想要安定下來的地方。”
新書售價21元5角(不含消費稅),公衆可在各大書店或上網www.timesbookstores.com.sg和www.amazon.com.sg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