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毒株來勢洶洶!新加坡人卻不怕?人潮依然洶湧!
憑借在關鍵蛋白上的30多個突變氨基酸,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一經報告,很快被世衛組織定爲“值得關切的變異株”(VOC)。
目前,奧密克戎已在全球肆虐…
但新加坡當地人似乎…根本不把毒株當一回事,接上依然是人潮洶湧!
(圖:來源自網絡)
先看看奧密克戎在全球的感染態勢——
日本確診第13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1日消息,一名曾在斯裏蘭卡停留的男性,被確診感染了奧密克戎毒株。
至此,日本國內已確診13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印度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病例數升至33例
據印度媒體12月11日報道,當天,新德裏發現1例從津巴布韋返印的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使印度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病例達到33例。
目前,馬哈拉施特拉邦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病例數最高,達到了17人,孟買市政府決定周末兩天禁止民衆的聚集活動。
英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增至1265例
當地時間12月10日,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英國新增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448例,累計感染病例達1265例。其中,1139例在英格蘭;110例在蘇格蘭;13例在威爾士;3例在北愛爾蘭。
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比德爾塔毒株傳播性更強。如果以目前速度繼續增長,到12月中旬,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將占英國新增病例的50%以上,成爲在該國傳播的主要毒株。
英國衛生安全局當天發表聲明說,對581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確診病例的分析顯示,阿斯利康和輝瑞疫苗預防該毒株感染的有效性要比預防德爾塔毒株感染的有效性低得多。但初步數據顯示,在接種加強針後的初期,疫苗對預防奧密克戎毒株有症狀感染的有效性似乎顯著增加,達70%至75%。
丹麥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增至1280例
當地時間12月10日,據丹麥廣播電視台報道,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丹麥累計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達1280例。
美國已有25州出現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截至目前,美國已有25個州發現了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衛生官員預計,未來幾周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出現之際,美國正在應對德爾塔毒株感染浪潮,這使得美國日增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
加拿大預測模型顯示:未來幾周內確診病例將急劇增加
當地時間12月10日,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HAC)發布的新冠預測模型表明,未來幾周內,在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兩種變異毒株的雙重影響下,加拿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急劇增加。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認爲,如今,加拿大的基本傳染數已經超過1,這意味著疫情再次處于增勢。根據預測,如果奧密克戎毒株繼續保持目前的傳播水平,到2022年1月,加拿大的確診病例或將達每天新增12000例。在該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也只有10209例。
南非衛生部:奧密克戎毒株或致新冠二次感染風險增加
南非衛生部長喬·法赫拉10日說,初步證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引發二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比其他“需要關注”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更高。
法赫拉在新冠疫情發布會上說,這意味著對于已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來說,奧密克戎毒株可能比其他毒株更容易讓他們再次感染。不過他表示,研究人員還需進一步收集證據,以作出更准確的判斷。
南非多名醫學界人士表示,他們發現大部分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症狀較輕微,若及時治療症狀可以很快緩解。約翰內斯堡大學碩士生導師胡紫景醫生說,疫情以來他已接診了約300名新冠患者。臨床觀察顯示,德爾塔毒株較凶險,感染者住院率、重症率較高。相比之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大多表現爲輕症,臨床症狀消失也更快。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新加坡已確診兩例本土感染奧密克戎的病例…
然而,走進各大商場和公共場所,不難發現人潮洶湧的“盛況”,而在周末更爲明顯。莫非,大家已經對疫情感到麻木,對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也不感到恐懼?
新加坡管理大學管理實踐中心協理主任林偉傑博士稱,過去幾個星期,新加坡疫情有所好轉,加上冠病疫苗接種率相當高,讓政府放寬防疫措施,例如允許五人同桌堂食。此舉猶如給公衆注入一劑強心針,讓大家比較放心外出用餐、購物和逛街。
他也認爲,新加坡與病毒抗戰已經快邁入第三個年頭,而政府也采取“與冠病共存”的抗疫策略,如今又正值年底佳節期間,大家都想難免放松一下心情,暫時忘記疫情的情況,同親友外出。
“在這六個月以來,不只是政府,各界相關人士,包括醫療專家都同時說了,我們要踏出第一步走出疫情的陰霾,然後與病毒共存。所以,我覺得在潛移默化下,大家也開始慢慢地接受了這項訊息。”
林博士也補充,隨著其他國家慢慢打開旅遊管道,甚至簡化入境管控措施,大家也開始認爲,病毒雖然可怕,可是生活還是照樣得過。
(圖:來源自網絡)
新躍社科大學人文與行爲科學學院講師蔡慧臻博士指出,人們通常會根據大衆的行爲來評估疫情所帶來的風險。她舉例,當他們看到朋友也去商場購物,而且也沒有被感染時,他們也可能會跟著做。
然而,她認爲,人們或許會低估受感染的風險,以及高估自己控制病毒傳播的能力。
“雖然個人衛生仍然是防止冠病傳播的關鍵,但他們可能忽略了觸摸臉部,抑或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所帶來的風險;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沒有直接接觸到高風險群體。”
兩名受訪學者都表示,目前關于奧密克戎的資訊依然不明確。如果專家證實奧密克戎的傳播率比較高,甚至能夠導致人們患上重症或死亡的話,屆時可能會導致人們對冠狀病毒警覺性再次提高。
不過,有些人會到另一個極端,出現“外出恐懼症”,有的也選擇謹慎出門。
蔡慧臻表示,他們會把公共場所與感染風險聯系起來,比如認爲病毒就在電梯按鈕上。
“即使他們已接種疫苗,但也擔心仍有可能被感染並傳播給可能沒有接種疫苗的親人,例如如幼兒或年長的父母。”
林偉傑建議他們可以多了解病毒所帶來的實際影響,甚至同那些曾經確診的朋友,或願意出門的人多談一下,慢慢地降低對病毒風險認知評估的偏差。
蔡慧臻則認爲,公衆若要克服“外出恐懼症”,他們可以循序漸進地恢複活動,先是單獨去附近的公園,接著與一兩名朋友見面,然後再去商場。
需以平常心面對奧密克戎。
(圖:來源自網絡)
蔡博士認爲,和去年相比,大家已經有足夠的數據來了解冠病,對疫情更有把握,進而讓大家感到 “更安全”。
林偉傑表示,奧密克戎將不會是冠病疫情下的最後一個變種毒株,而且冠病本身也不是全世界最後一次大流行,因此呼籲公衆必須抱著平常心來對待。
“當然,我們要采取一定的防疫措施,可是我們也不可以因爲疫情,而決定把自己封閉起來與外界隔離。這樣的話,在身心方面會産生非常不好的印象。”
面對奧密克戎來襲,到底怕還是不怕?
這段期間會否有信心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