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歇會吧,小鳥,然後你就得繼續往前,去試試自己的運氣了,就像每一個人,每一只鳥或者每一條魚那樣。”
“魚啊,我真的很愛你,十分尊敬你。”
……
被困家中多日,無聊至極!無奈只能找一些舊書翻閱,聊以自慰。當翻開《老人與海》,讀到老人與大海,與小鳥,與馬林魚的對話一段,我深受觸動。只爲老人待大自然以熱愛,待生命以尊重。
記得第一次讀《老人與海》還是在高中時代,當時深深被書中永不言棄的“硬漢精神”折服。至今猶記得當讀到:“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也不會打敗他。”一句時候的身心鼓舞。今天重讀這本書,得到的卻是一番新的體悟。
身爲漁夫,捕魚、殺魚是老人的生存根本。也因此,老人尊重生命的態度才更發人深省。在書中,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闡述他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對待大海,老人是熱愛的,把它看作女性。對待生命,老人始終持以平等和尊重,哪怕是他殺死的魚。老人稱呼馬林魚作朋友、兄弟,他說:“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真高興我們不必去把星星也殺死。”
放下書本,我不由想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型肺炎,據說就是因爲有人吃蝙蝠而起。再想想2002年的SARS事件似乎也是因爲吃果子狸引起的。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出現的毒煙霧事件。起因是當時河谷上空的逆溫層使諸多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大煙囪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累積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造成60多人喪生,許多牲畜死亡。
1952年,在英國倫敦發生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煙霧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之後的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相繼死去。
……
一樁樁,一件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災難不斷。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告誡人類:當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埃斯庫曼斯說:“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服從自然。”“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的這句話似乎也意有所指。
在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宣稱要脫離野蠻,征服自然;中國在很早便有了“人定勝天”的說法;即便是在那些網絡小說裏,主人公往往也多有逆天之舉。打破規則,征服自然,人類似乎一直在以這樣的方式來宣稱自己的世界主角地位,也由此失去了敬畏之心。
就拿這次的新型肺炎事件來說,蝙蝠肉好吃嗎?或者說人們的食物已經匮乏到了只能食用蝙蝠果腹的地步?都不是!吃蝙蝠只是人們的“嘗鮮”欲望作祟罷了。想了,便去做了!至于對生命的殘害和由此可能引發的後果?抱歉,我們麻木了!早已忘記了如何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然後呢?全國十幾億人被一起關了禁閉,成千上萬的人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求生。當我們對大自然的態度變得予取予奪之後,大自然的報複來的如此之快,代價如此之沉重。
“只有我們擁有對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
——史懷哲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雖不認同,但我始終認爲:生而爲人,當有良知。人的良知要求人去幫助一切能夠幫助的有生之物;要求我們善待生命,免于去傷害任何生命,給生命以同等尊嚴;要求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給予人一切所需的大自然。
生命不分物種,沒有貴賤,區別只在人心冷暖。不懂得愛護動物的人會覺得它們的生死、痛苦無關緊要。但事實上所有動物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感受,知道疼痛,知道恐懼,它們只是無法以言語來訴說自己的苦難和遭遇,但這不是我們漠視的理由。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可以有自己的好惡,可以不喜歡小動物,但是也請不要傷害它們。同在地球,相伴相生,何必太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