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加坡人口壽命增長,出生率走低,人口老齡化程度急劇增高。2017年,新加坡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5.5%。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接近50%。如今,新加坡已經成爲東盟國家中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在全球僅次于法國。急劇的老齡化使新加坡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形勢。不過,在2018年以妥善性、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爲指標的養老制度評估中,新加坡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七。這說明新加坡政府在應對老齡化挑戰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較爲成功的養老模式。
近年來,我國在人口老齡化問題上與新加坡有相似之處,都面臨著老齡人口比例大、老齡化速度快、老齡化程度高等問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49億,占總人口的17.9%。伴隨老齡化程度加快,失能、高齡、空巢等老年人數量也在激增,由此産生了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就如何養老這個話題,新加坡的養老實踐能給我國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誰來養老?
(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推崇個人養老
新加坡是一個“非福利”國家,這與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執政理念有關。他認爲,新加坡人口衆多、資源緊張,不適合走西方的高福利模式。因此在養老方面新加坡政府一向主張國人“自食其力”。新加坡人養老,經濟支持主要依靠自己工作時存儲的中央公積金。一些低收入的老人會在退休後繼續打工,70歲的老人還在工作也是常有的事。2019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將分別從62歲延長至63歲、從67歲延長至68歲;到2030年,退休年齡逐步延長至65歲、重新雇傭年齡逐步延長至70歲。延遲退休能夠幫助老年人拓寬就業渠道,增加養老儲蓄和保障,從而安度晚年。
家庭養老是新加坡養老的第二重保障
新加坡有非常傳統的家庭文化觀,家人對老人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對老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在養老方面,新加坡主張“家庭爲根,社會爲本”。爲促進子女養老,新加坡通過了關于贍養父母的法律,並設立專門的贍養父母仲裁法庭,用法律手段約束贍養父母不作爲的子女。子女與父母同住,可優先獲得組屋。子女購房與父母相鄰,可獲得高達兩萬新幣的住房補貼。
(圖片來自網絡)
社區養老是新加坡養老的重要補充
新加坡社區是在全國84個選區基礎上設置的,每個選區下設有市鎮理事會、公民咨詢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或鄰裏委員會,它們共同承擔著提供老年服務、在政府和樂齡人士之間搭建溝通橋梁的職能。近年來,新加坡大力推動就地養老,社區是實現就地養老的重要載體,被稱爲“家門口的項目”。政府在社區投建了大量設施,爲老人生活提供方便。社區設立社區醫院、護理站、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多種社區組織,爲老人提供日間看護、初級病慢性病診療、日常照料、日間康複以及陪伴等服務。
政府是新加坡養老的最後一道防線
第一,爲養老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問題往往涉及就業、房産、醫藥等多領域,對此政府設立了不同層級的多個跨部門機構加以應對,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從宏大的戰略規劃到細小的養老服務都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標准化操作准則。
第二,建設養老基礎設施。新加坡的養老設施完善,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適合老人居住的國家之一。
第三,提供財政補貼,調動各方積極性。2018年養老服務預算達5.5億新加坡元。
第四,做好養老服務運營的監管和監督。鼓勵由私人部門、慈善非營利部門或者保險公司來運營養老機構,同時制定了嚴格周密的規章制度進行監管。
怎麽養老?
中央公積金制度。新加坡人最主要的養老保障來自中央公積金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是新加坡強制個人儲蓄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儲蓄金由個人和雇主按照一定繳存比例存入個人賬戶,用來應對購房、醫療、教育和養老等大額花費。一般而言,公積金繳存率占個人工資收入的36%,個人交20%,雇主交16%。中央公積金制度實行以來,經過多次調整完善,已經發展成爲涉及養老、醫療、教育等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制度。新加坡政府近年還推出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項目,允許公民按月領取生活費用爲公民提供終身保障。
以房養老制度。以房養老是指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或出租出去,以獲得養老金或養老服務的一種方式。新加坡的房子分爲公共住房和私人商品房兩種,公共住房又叫組屋,産權是99年,私人商品房擁有永久産權。新加坡人有八成住在組屋內,組屋擁有者可以通過出租部分或全部居室來換取養老收入,或者通過以大換小獲得養老收入。私人商品房則可以將住房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換取支出款項,老人去世後産權由機構處理,繼承人還可獲得一部分剩余價值(房價減去已支付的養老金總額)。在抵押期間,房屋擁有者保留自己對房屋的居住權。
在哪裏養老?
新加坡樂齡人士有多種養老方式可以選擇。
一是居家養老。在健全的養老服務基礎之上,新加坡建立以家庭和社區爲中心的居家護理制度。自2012年以來,政府已經增設了3400個療養院床位以及5600個中心護理與居家護理名額。到2020年,政府將增設4200個床位與4700個名額。
二是機構養老。新加坡的機構養老主要包括社區醫院、慢性病醫院、養老院和臨終關懷機構四種,主要服務需要住院或寄宿照料的老人,但床位有限,且入院標准嚴格,多傾向于失能老人或沒有家人照料的老人。
三是樂齡公寓。一般建在交通便利、設施完善的社區內,面積分爲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兩種戶型,使用權爲30年,可以延長使用期,但不能轉讓或繼承。
對我國的啓示
新加坡在養老方面經過多年探索,基本形成了高效、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養老體系,對我國有以下幾點啓示:
第一,打造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有所養。新加坡養老模式是以政府爲中心的全民動員式養老。政府扮演的是領導者和監管者角色,通過財政補貼和政策引導,調動家庭、社區、機構、企業等各方的積極性,發揮多主體力量。既能實現有效托底,保障基本養老,又能高效整合社會資源,爲老人提供更多養老選擇。
第二,將醫療和養老有效整合,實現老有所醫。急劇老齡化意味著大量的醫療需求。借鑒新加坡經驗,推進醫養結合,積極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爲老人提供全面的、能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和護理服務。
第三,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實現老有所爲。提高老人能力,鼓勵老人融入社會,不僅能減輕社會養老負擔,還能提高老人生活質量,減輕他們的依賴感,增強老人的效能感。
第四,爲就地養老創造條件,實現老有所樂。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更有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更容易找到生活的樂趣。我國的居家養老還處于起步階段,實現就地養老,就要建立和完善基礎養老設施、提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物質條件,比如設立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老人飯桌,搭建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提供愛老、敬老、助老服務,真正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文章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