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局快速反應小組的每一輛防洪應急車會有兩名工作人員隨車出動,下特大暴雨時,一次可派出多達11輛車。他們盡量在接到水患通知的半小時內,趕到現場協助引導交通。
下雨時一般人通常會往幹爽的地方去,但卻有一組人偏向雨中行,雨勢越大積水越深,他們越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協助引導交通和確保公路使用者安全。
隨著氣候變化,本地近年來暴雨更爲頻繁,而且下暴雨時雨量也更高。正因如此,到水患地點支援的公用事業局快速反應小組,所扮演的角色就顯得格外重要。快速反應小組成立于2012年,現有30名工作人員隨時候命,以及13輛去年啓用的新防洪應急車。
公用局集水區與水道署署長楊慶舜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每一輛防洪應急車會有兩名工作人員隨車出動,下特大暴雨時,一次可派出多達11輛車。
公用局會根據國家環境局每日發出的天氣預報來調派人手,安排快速反應小組人員到水患熱點所在的集水區待命。該局的聯合控制中心則會按照收集到的數據,包括雷雨預測數據、溝渠水位和閉路攝像機畫面等來協調應急車該到哪裏支援。
楊慶舜說,一旦接獲暴雨預警,快速反應小組就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目標是在接到水患通知的30分鍾內趕到現場。
新加坡每年發出的暴雨預警平均介于100天至120天。過去三年發生突發性淹水的天數有增加的趨勢,2019年三天、2020年七天、去年有八天。
去年3月23日下午,全島多處大雨傾盆,快速反應小組人員、公用局集水區與水道署助理工程師林钶翔(43歲)在三個小時內就得趕往兩個地點支援。
林钶翔2014年加入快速反應小組,主要負責西部地區,那一區的水患熱點包括裕廊東32街、事業路(Enterprise Road)和企業路(Corporation Road)等。去年發生的11場突發性淹水,超過一半在西部。
林钶翔受訪時說,那天事業路的水患讓他印象深刻,當時是傍晚下班繁忙時間,水淹到膝蓋,大雨下了很久所以積水超過一個小時才完全退去。他們抵達現場後,立即關閉淹水路段避免車輛駛入水中,也引導行人和腳踏車騎士,以免他們不留意跌進被淹沒的水溝裏。
工作人員:雨太大全身濕透又冷又餓但能助人累也開心
說著說著,林钶翔拿出手機與記者分享了一段視頻,是那天完成任務後,他和搭檔拍下從雨靴裏把水倒出來的片段。
他說:“雖然穿了雨靴和雨衣,但雨太大水從領口滴進去所以還是全身濕透,又冷又餓。當晚回到家已經八九點了,覺得很累,不過是一種‘開心的累’,因爲知道大家有了我們的幫助也都能平安回家。”
談到工作上的挑戰,林钶翔提到,一些駕駛者看見部分車道被封卻不願意停下來,還刻意繞過路障想快點離開,把車駕入水中結果死火。若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就得幫忙推到路旁,否則之後開路時就會阻礙交通。所以他希望公衆能配合他們的指示,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中。
此外,即便沒有嚴重淹水,快速反應小組人員也會在接到公衆反饋後,協助處理一些較輕微的積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