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之路走來不易,它體現了全國人民戰勝危機的韌性和毅力,衛生部長王乙康說,我國的抗疫工作進展有目共睹,思維上的改變和社會的信任度是關鍵。
王乙康部長昨天傍晚,在報業中心禮堂爲《聯合早報》新書《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主持發布。
他致辭時說:“每個階段都是我們回顧過去的一個機會,可以檢討經曆的一切,然後重組我們的實力和資源,繼續做下去。”
談及在抗疫過程中學到的重要經驗,王乙康說,除了伸縮性外,更重要的是思維上的改變。我國在2003年制定了一套應對沙斯疫情的策略,但若按照原有的方法來對抗冠病,遇到德爾塔毒株就行不通了。
他也強調,抗疫要靠全國人民的努力,須確保人民明白防疫條例,因此政府早前大刀闊斧地簡化醫療方案,采取不搞“清零”、不宣布“自由日”的中庸之道。
人民聽取醫療專家和政府的勸告,接種疫苗並遵守安全管理措施,也體現了他們對政府、制度和彼此之間的高度信任。
過去數月,新加坡逐步過渡到與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共存,漫長的抗疫之路也進入了新階段。王乙康坦言,這一路走來不易,很多人因疫情痛失朋友或家人,許多餐飲和建築業者也受到巨大沖擊。
不過,冠病疫情也有它積極的一面,不但加速了推動數碼科技的應用以及各行業的數碼轉型,也體現了舉國上下戰勝危機的韌性和毅力。
王乙康說,國家儲備金是新加坡此次抗疫的堅強後盾,讓政府通過及時的財政撥款,緩解疫情對各行業的沖擊,尤其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盡量保住員工的飯碗。
“希望我們年輕的一代從危機中領悟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也明白我們這一代的國人也應該爲下一代的國人著想。”
《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記錄過去兩年的抗疫進程,向守護新加坡的前線人員致敬,並通過與決策者的訪問,勾畫出我國政府在疫情不同階段的決策思路。
《聯合早報》執行總編輯韓詠梅說:“新聞工作是曆史的第一個記錄,過去兩年,早報記者團隊全面而深入地報道這場疫情。我們遇到的人,經曆的事,感受的變化,我們都盡力把它記錄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收錄了這一代新加坡人的集體記憶。”
專家:應對病毒不能固守成見
新書發布會後的《冠病二周年:新加坡經驗談》座談會,邀請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以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的王林發教授,與王乙康一同分享抗疫經驗和未來挑戰。這是三人首次同台參加華語座談會。
梁玉心指出,有了沙斯的抗疫經驗,新加坡應對冠病的准備工作做到了一定程度。不過,由于病毒特性可能完全不同,進行科研時不能固守成見,須保持思想開放和願意吸收的學習精神。
“奧密克戎還在我們身邊徘徊,我們須時時不斷觀察,保持一定的韌性。”
與傳染病打交道30年的王林發,也強調備戰意識的重要。他認爲我國對疾病的備戰意識還未達到一定高度,作爲小國,新加坡可以把目標定得高一點,在研發疫苗和藥物方面也有信心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