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61年,一生經曆戰爭無數,但禦駕親征只有三次。
而這連續的三次親征,竟然都是爲了一個叫噶爾丹的蒙古頭領。這個噶爾丹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康熙爲什麽要三次出關親征他?
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定都北京。這年,在天山腳下的蒙古准噶爾部,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噶爾丹。噶爾丹是准噶爾首領巴圖爾珲台吉的第六子。相傳,噶爾丹是一個轉世的活佛,因此13歲左右時,他前往拉薩鍍金。
噶爾丹一進入西藏,就先拜四世班禅爲師,之後又拜五世達賴爲師。他在潛心研究佛法的同時,還苦練佛教武功。噶爾丹在西藏一住就是十年,如果沒有意外,他或許會在這待上一輩子,或許還會成爲一位高僧,但意外還是發生了!
1670年,准噶爾部發生內讧,噶爾丹的大哥——執政者僧格在政變中被殺!准噶爾部群龍無首,噶爾丹在西藏僧俗上層支持下,日夜兼程返回准噶爾,在打敗政變者的萬騎兵丁後,正式成爲准噶爾部的首領!
這個“半人半神”的噶爾丹是一位頗具野心的人物,雖然是達賴、班禅的得意弟子,而且飽受佛學熏陶,但當他卻跨上戰馬成爲准噶爾首領後,卻積極對外擴張,力圖重新統一蒙古各部!
噶爾丹首先出兵統一天山北路之衛拉特蒙古諸部,建立起了“准噶爾汗國”。接著出兵天山南路,結束了葉爾羌汗國長達160年的統治。接下來,他又馬不停蹄地揮軍漠北,消滅喀爾喀蒙古後,兵鋒直抵距離北京七百裏的烏蘭布通,清朝朝野震驚。
在烏蘭布通,康熙的親哥哥和碩裕親王、撫遠大將軍福全,率大軍與之激戰。雙方激戰從正午一直持續到傍晚,這一死戰,雙方損失慘重,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中槍身亡。將士們的鮮血染紅烽下水面,人們爲了紀念佟國綱將軍和死傷的將士,該湖從此改名爲“將軍泡子”。
但清軍誤中了對方緩兵計,使噶爾丹逃脫。福全因此被罷去議政,撤去三佐領,並罰俸一年。這位瞎了一只眼的皇兄,從此再也沒有被起用。
此後噶爾丹內外交困,前有清軍威脅,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後掀起叛亂。康熙帝看准時機,于康熙三十五年再度親征,清西路軍主將費揚古在昭莫多大敗噶爾丹,殲滅其主力,擊斃噶爾丹之妻阿奴,噶爾丹僅率數十騎兵逃竄。
昭莫多一戰後,噶爾丹主力盡殲,已處于山窮水盡的地步。他的根據地伊犁被侄兒阿拉布坦占據,其他各部也先後擺脫了他的控制。噶爾丹想西歸伊犁,又怕被侄兒吞沒;欲南投西藏,卻路途遙遠;想北赴俄羅斯,又擔心沙俄不接納,于是只能四處流竄。
盡管如此,窮途末路的噶爾丹還是鐵了心要與清廷爲敵到底。康熙三十六年,鑒于噶爾丹拒不投降,康熙再次下诏親征。
當年四月,已是衆叛親離的噶爾丹一命嗚呼,據說是服毒自盡。
當噶爾丹的死訊傳來,康熙帝正巡視黃河大堤,激動之余康熙帝竟然當場跪在黃河大堤上,感天謝地!
噶爾丹死後,其遺骸被送低北京,懸挂于城門示衆。不久,依照當初吳三桂之例,將其遺骸搗碎後撒在刑場。康熙終于笑到了最後,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患噶爾丹。
噶爾丹的解決,使清朝的邊境線延伸到了阿爾泰山,遼闊的漠北喀爾喀蒙古正式被納入清朝版圖,一下子增加了上百萬平方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