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房式組屋客廳幾乎全被紅包封占據,只留下一條狹窄的走道,就算生活空間已經嚴重受限,傅亞筆依舊熱衷于他的收藏愛好。
傅亞筆(79歲,油漆工)家住勿洛南,收藏紅包封已有20多年。他早期喜歡收集車資卡,後來車資卡被易通卡取代,他便轉而收集紅包封,豈料這“青菜”(福建話,意爲隨意)一收卻一發不可收拾,如今他家幾乎成了一個紅包封倉庫。
傅亞筆早期在結霜橋舊貨市場與其他紅包收藏者交換紅包來擴充收藏款式。2017年,結霜橋舊貨市場爲住宅與商業發展讓路,攤主各奔東西,傅亞筆隨即“轉戰”各大廟宇,收集用過的紅包封。
收藏冊有上千本 後悔160元轉手稀有紅包封
如今,連他本人都不知道究竟收集了多少個紅包封,但收藏冊已經有上千本。
從楊貴妃、王昭君等曆史人物,到穿旗袍的美女,再到卡通十二生肖,傅亞筆收藏的紅包封設計琳琅滿目,甚至有馬來同胞在開齋節發的“綠包”。
傅亞筆的紅包封收藏中,年代最久遠的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由華僑銀行發行的紅包封,其中有福祿壽、財神爺、帆船等頗具華族傳統文化和曆史元素的設計。他告訴記者,這些紅包封現在一個至少可以賣3元,但他一般只賣近年的紅包封,可以多少賺到一些“咖啡錢”。
“我曾以160元的最高價格賣掉一個紅包封,不過後來我很後悔,找了三年都找不到同個款式。”
傅亞筆認爲,近年的紅包封雖很美觀,但“舊時代的紅包封設計才有曆史感,現在已經很難找到”。
不同年代的紅包封設計反映了相應年代的社會文化及習俗變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紅包封比現在的小,須將鈔票折起來才能放入。大約30年前,紅包封逐漸開始“變大”,不必折起鈔票。
所幸傅亞筆的愛好並沒導致家人有太多怨言,他笑說:“我兒子在我的影響下,也開始收集紅包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