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說,居委會、鄰裏委員會和居民聯系網在促進睦鄰關系和豐富社區生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人協接下來會提升這些中心的設施,打造智慧型居委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
人民協會將從今年下半年起,陸續在各鄰裏的居民委員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增設更多智能設備,翻新後的中心也會延長開放時間,讓居民每天都能到中心使用嶄新的設施。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文社青部開支預算時,透露這項消息。
居委會、鄰裏委員會和居民聯系網在促進睦鄰關系和豐富社區生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人協接下來會提升這些中心的設施,打造“智慧型居委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Smart RC/RN Centre)。
人協已從去年9月起在五個居委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試行這項計劃,這些地點包括淡濱尼北第五分區、林景第五分區和大巴窯東第七分區居民聯系網、卓源園及位于景萬岸—菜市的幽景居委會。
這些居委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的入口處都安裝了智能操作系統,因此每天能從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開放,比之前的開放時間長,爲居民提供更多便利。住在附近的居民只需掃描百盛卡(PAssion Card)就能進入,沒有百盛卡或住在其他地方的公衆則須輸入基本資料,再掃描網站生成的QR碼。居民在進入中心的每間課室時,也要掃描百盛卡。
中心提供筆記本電腦 讓居民辦公或溫習功課
除了設有用來舉辦課程的多用途課室,中心還提供筆記本電腦讓居民用來辦公或溫習功課。他們能在電子服務站(e-Kiosk)預訂這些課室、使用各項政府電子服務或報名由人協主辦的課程。居民也能在中心的社區共享空間聚會聊天,互相聯絡感情。
唐振輝指出,居委會和居民聯系網中心是我國社區的核心,“參與試點計劃的中心可發揮更廣泛的用途,也有助加強居民對社區和鄰裏的歸屬感,我們會從下半年開始將這項計劃陸續擴大至更多的居委會中心。”
以翻新後的淡濱尼北第五分區居民聯系網中心爲例,除了配備智能設施,中心內部變得比之前明亮,居民也有更大的空間辦公或溫書。
在這個居民聯系網中心擔任基層領袖的傅利煌(36歲)受訪時說:“在中心翻新前,居民比較少會在閑暇時間主動到中心使用這裏的設備。我們希望新設備能滿足區內各年齡層居民的需求,吸引居民來這裏參加活動,讓他們從中受益,進一步加強社區聯系。”
平均每周都會到中心的居民林忠原(44歲,自雇人士)認爲,中心的設備齊全,非常適合他在此處辦公。“以前的居委會是比較封閉式的設計,所以我不太敢進去,但現在中心的環境相當舒適,入口處安裝的智能操作系統也非常方便。”
成立跨部門委員會 從三方面處理鄰裏糾紛
另外,唐振輝昨天也回應多名議員關于當局處理鄰裏糾紛的流程,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調解鄰裏糾紛的詢問。他說,由律政部、文社青部、國家發展部,以及內政部成立的跨部門委員會正在對社區糾紛解決框架進行全面檢討,並考慮從三方面處理鄰裏糾紛。
首先,跨部門委員會同居民合作,通過共同的社區規範,促進睦鄰精神。再來,當局也會改進調解鄰裏糾紛的機制,讓公衆以尋求調解來作爲化解鄰裏糾紛的主要途徑。
唐振輝說:“社區調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的和解率相當高,中心每處理的10個案件中,就有高達8.8個成功解決。這說明了當雙方采用這項方案時,可以有效的和解,因此這應該成爲解決鄰裏之間緊張關系的首選方案。”
社區調解中心采用社交媒體推廣其服務,也向前線人員介紹調解糾紛的益處和相關的轉介程序。除了探討利用更多調解方式如線上調解,當局也在研究在適當的情況下,要求當事人在向鄰裏糾紛仲裁庭提交申請前,必須先接受調解,這能讓鄰居之間以友好的方式解決分歧。
唐振輝也指出,委員會也會考慮讓那些不願接受調解、卻要通過鄰裏糾紛仲裁庭訴諸法律途徑的公衆承擔一些後果。當局也在研究將社區調解中心的和解協議(settlement agreement)登記爲庭令(order of court)的可能性。
最後,爲了更好地評估糾紛的性質和範圍,並盡快處理糾紛,委員會也計劃改進現有的流程。針對社區糾紛解決框架的檢討工作還在進行,具體詳情會在稍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