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正在美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加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在談及中美關系時,李顯龍主要表達了四個觀點。第一,這次俄烏危機確實破壞既有的國際關系准則和合作體系,同時也加劇中美關系的緊張。第二,在亞太地區中美關系的緊張和摩擦,有可能觸發新的熱點問題,這對中美兩個國家都是一場災難,對亞太地區而言也是一場巨大災難。第三,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又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國家,美國等國家想要把中國踢出國際體系,這既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第四,李顯龍再次重申自己一貫的立場,新加坡、東盟不願意成爲中國和美國博弈過程當中的“前哨陣地”,願意做中美兩國交流的使者和居間調停的中間人。
李顯龍在參加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談及俄烏危機、中美關系時表達的四個觀點,背後具有深刻含義。第一,李顯龍表示這次俄烏危機破壞了國際關系、破壞了合作體系,也加劇了中美關系的緊張態勢。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也符合現在的基本情況,因爲這次俄烏危機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發生的沖突,確實打破冷戰結束以後的現狀和局面。但對于俄烏之間的這場沖突,用中方的立場來分析,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因爲俄烏沖突有其複雜的曆史經緯。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以損害另外一個國家的安全爲代價,一個地區的安全不能用軍事對抗的方式來實現,烏克蘭主權應該得到尊重,而俄羅斯的合理訴求也應該得到滿足。
但中方的這種客觀立場不爲美國所喜歡,所以美國糾集西方國家,不斷給中國施壓,認爲中國力挺俄羅斯,導致現在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規則受到挑戰,進而在俄烏問題上不斷給中國抹黑和潑髒水。李顯龍指出,俄烏危機本來是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事情,結果將遠在亞洲的中國也牽連進來,不得不說這背後美國的算計很深。在利用北約和歐盟打壓俄羅斯之際,另外一方面又企圖把中國拉進俄烏危機的渾水當中,最終自己得利。這就是李顯龍所說,俄烏危機破壞了國際合作體系,俄羅斯被美國所主導的各個國際組織所剔除出去,但與此沒有直接關系的中國,卻被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卷入到了這場戰火當中。結果就造成中美兩個國家相互之間的指責,加劇中美兩個國家的緊張關系。
第二,李顯龍表示,俄烏危機暴露出俄羅斯與美國的緊張關系,是源于俄羅斯要尋求自身的安全利益,反對美國主導之下的北約東擴,而中美關系的緊張也有可能進一步激發。在亞太地區的熱點問題上,比如台海、南海問題等,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以及美國所打造的亞洲軍事集團,也是頻頻想效仿俄烏危機,通過挑起一場“代理人”戰爭,讓中國卷入到一場持久的消耗戰當中,最終阻攔中國的崛起。
一旦出現由于中美摩擦所造成的擦槍走火,和地緣政治危機,對于李顯龍而言,這是不願意看到。因爲中國和俄羅斯不一樣,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體量對于全球的發展而言舉足輕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之下,已經成爲全球經濟恢複的引擎,如果中美兩個國家大打出手,最終會導致兩敗俱傷,更會造成全球政治經濟的全面大衰退。所以李顯龍告誡美國人,不要在中美關系上再去做損人而不利己的事。
第三,美國想要將中國“開除出國際體系”,這是不現實的,更是不可能的。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哪一天不發展,那麽總有一天是被開除出球籍的”。這句話指的是,中國自己願意閉關鎖國,隔絕于世界,只有中國自願的情況之下,才不會兼容于國際體系。但是當中國發展起來以後,當中國強大起來以後,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政治經濟舉足輕重,乃至于決定性的力量時,不是哪一個國家想把中國“開除球籍”就能做到。
第四,新加坡和東盟不會成爲中美博弈的“前哨陣地”,更不會成爲大國博弈的舞台。李顯龍表達得很清楚,中美兩個大國就是兩個巨人之間的一場決戰,大象打架草坪遭殃。新加坡作爲一個彈丸小國,作爲一個花園國家,本身就是通過全球化發展過程,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而得到的今天地位。讓這樣一個在地圖上都沒有標識出來的國家,在中美兩個國家之間進行選邊站,那無疑就是要置這個國家于死地。所以李顯龍一直在強調,新加坡不會站隊,雖然在政治上傾向于美國,但在經濟上仍然願意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
新加坡作爲東盟領頭羊,李顯龍再一次強調,東盟不會選邊站。因爲一個開放的、包容的、自由的亞太體系,對于亞洲所有國家都是有好處的,東盟作爲亞太地區重要的地區性力量,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國人想在亞太幹什麽,誰都很清楚,無疑就是拉攏更多的人,煽風點火對付中國。但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不是想對付就能對付得了的,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14億人口的規模,這個國家誰都無法忽視,尤其是與中國有著更深經濟關系的東盟更是如此
李顯龍的這番表態,到底能夠發揮多大作用,目前還要打一個問號的。李顯龍感受到,中美兩個國家的博弈,已經不是李光耀時代,現在中美兩個國家是相互合作、相互需要的時刻。在李光耀時代,中國處于一個貧弱狀態,對于這樣一個中國,美國只是將其視之爲一只“肥羊”,因而中美關系能夠坦然相處。而新加坡作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作爲現代化的樣板,受到中國的重視,美國也迫切需要通過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爲主體的國家,去了解中國人的心態和思維。
正是在中美兩個國家力量還不相稱的情況下,新加坡扮演了中美兩個國家居間調停者和傳話者的角色,也使得新加坡以一個彈丸的花園國家,能夠挺立于世界,成爲世界的一顆明珠。到了李顯龍時代,中美兩個國家的國力在不斷接近,而中美兩個國家的摩擦和分歧也在不斷加大,大國之間的激烈博弈,使得李顯龍感覺到,以新加坡現在的體量,要想在中美之間遊刃有余越來越難。所以李顯龍在外交關系協會上發表演說時首先強調,自己不是中國的“耳語者”,簡單來說,新加坡不是給中國說好話的。
李顯龍已經深深感受到,新加坡、東盟在中美兩個大國的博弈過程中,戰略回旋的余地越來越小。但有一點,無論是對于新加坡、東盟,還是對于亞太以及中美兩個國家來說,仍然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就是保持中立。就像李顯龍所言,新加坡和東盟誰都不願意得罪,畢竟一個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第二,一個在東盟其他國家有駐軍,但這些東盟國家又與中國是鄰居。這種錯綜複雜,利益羁絆的關系,使得新加坡、東盟只能采取一種最現實的政策,就是中立。
總的來說,李顯龍有一點說得很對,新加坡和東盟,不能成爲中美兩個大國博弈的舞台。而通過這次俄烏危機,新加坡、東盟更加能夠體會到李顯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