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在中國曾經沿襲了近兩千年,從隋朝開始建立,經過唐朝的完善,後來逐漸發展到了頂峰。客觀地說,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而言,確實培養了不少人才,這些人爲國家的穩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古代曆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士族階層,地位還是很高的。因爲他們是古代官員的儲備,古代整個國家機器運行者們,基本都是從他們裏面産出來的。
而從士族階層跨越到統治階層,則需要經過一場非常殘酷的考驗,這個考驗就是科舉考試。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非常嚴格的,而且層層選拔,選到最後也只有那麽幾個人會脫穎而出。
範進中舉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範進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個人物,人物所在的朝代爲明朝。據說,這個範進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在讀書考試,前面都還行,還算順利,但是到了考進士這個環節的時候,卡住了。一直考到50多歲,都考不上。
範進也因爲一直考不上,飽受鄉裏恥笑,大家都覺得他魔怔了,就連他的老丈人都非常地看不起他,常常罵他好高骛遠,就知道做白日夢。
誰曾想,這個範進一直的堅持感動了上天,最後還真的考中了舉人。一激動,範進竟然開心得瘋掉了,瘋瘋癫癫的到處喊自己考中了。
大家都以爲是他一直落榜,神經出現了問題,指指點點的在嘲笑他,他的屠夫老丈人,還打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倒是把範進打醒了。
讓衆人沒想到的是,範進真的考中了舉人,因爲官家的消息已經送到了範進的家鄉。這下子,範進的鄉親們都驚訝了,驚訝之余,立刻過來拍馬屁。
一時之間,範進那個天天漏風的家車水馬龍,有錢的送錢,有房的送房,沒錢沒房的送了一大堆蔬菜。
那麽問題來了,爲什麽範進的鄉親們轉變會那麽大?範進爲什麽知道自己中舉之後,爲什麽會瘋掉?
其實在了解了明朝科舉制度之後,也就能理解了。明朝的考試分爲三級,首先是縣一級參加考試,考試通過之後成爲秀才。成爲秀才之後,見到縣太爺就不用下跪了,這是很高的一個地位。
成爲秀才之後可以參加鄉試,也就是省考,每三年一次的考,通過這次考試之後就會成爲舉人。中了舉人之後,地位就已經很高了,範進當時就是因爲考中舉人才開心得瘋掉的。
舉人之後就是會試,會試是到京城考的,能夠參加會試的基本都是各省的精英。再然後就是殿試,各省才子角逐狀元之名。
古代科舉考試,越往上越難,基本上鄉試是個分水嶺,即使考不上狀元,能夠拿個舉人的名頭,那麽在自己的家鄉也是具有很高的地位的。
以範進爲例,後來他又陸續參加了會試,經過層層選拔,終于吃上了皇糧,成爲了朝廷正三品大員。至少也是相當于今天的廳級以上的級別了,能不讓範進這個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人激動和興奮嗎?
話又說回來了,舉人到底是什麽官呢?實際上,舉人什麽官都不是,舉人只是一個功名,但是他有做官的潛力,而且有做大官的潛力。所以當地的人對于舉人都很尊重,一方面是因爲舉人在全國來說都不算多,更不要說當地了。
可能一個地方也就一兩個舉人,另一方面,既然這是一個潛力股,當地的富商官員,肯定也是願意結交他們的,萬一哪天飛黃騰達了,好處自然少不了。
如果非要說一個官職與之匹配的話,舉人在古代的地位可能與今天的副處級差不多,因爲再往上走兩步就是廳級了。當然這也就是一個比喻,舉人不是官,只是一個功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