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這個時代,各國的國土面積基本都是趨于穩定的狀態,不會有什麽增減。而新加坡卻在53年裏增加了13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面積,接近原本國土面積的1/4,它究竟是怎麽做到的?新加坡有著“花園城市”的美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達。2021年,新加坡GDP爲3968.54億美元,人均GDP已經到達了7.28萬美元。
1965年,新加坡國家國土面積只有581.5平方公裏,在此面積上想要讓新加坡成爲強國、富國,實在是很困難。所以新加坡當局開始想通過填海造陸擴大自己的國土面積,發展工業,促進經濟發展。
新加坡填海造陸工程可以追溯到19世紀,此時新加坡還處于英國殖民統治時期。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來往歐亞的船只增多,英國殖民政府深感新加坡面積過于小,所以開始了在新加坡的填海造陸的工程。
在1878年到1885年,這7年時間裏,新加坡政府利用鏟平華利山的沙石進行填海造陸。後來在19世紀早期,新加坡的安詳山、厄士金山、珀瑪山的部分也被鏟除,用于填海。在這番操作下,新加坡在1965年國土面積達到581.5平方公裏。
新加坡由于國土面積較小,各類資源匮乏,人地矛盾大,失業率高再加上1965年以後,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這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讓新加坡探索獨自發展的道路。新加坡政府決定發展外貿驅動型經濟體制,通過工業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發展工業需要大量土地建廠,那地從何而來?對于新加坡來說,只能是填海造陸。
1960到1980年,這近20年裏,新加坡通過填海造陸得到的土地面積爲36.3平方公裏;1980年-1990年,填海面積爲15.2平方公裏,速度有所緩和;1990年-2000年,新加坡國土面積迅速增加了49.7平方公裏;2000年-2010年,新加坡國土面積又增加了29.7平方公裏。
在1960年到2010年,這五十年裏新加坡通過快速填海來擴充自己的國土,促進了世界本國經濟的發展。
目前,新加坡的計劃是到2030年,再增加38平方公裏的國土面積。
資訊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