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山人的小屋”原創,歡迎關注轉發。如需轉載請在開頭保留此行文字並不得改換頭像,否則視爲剽竊侵權!)
新加坡以“獅城”和“星國”著稱;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和“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盛譽。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魚尾獅塑像和公園
魚尾獅塑像—新加坡的標志性景點之一,獅頭代表“獅城”新加坡,魚尾既代表新加坡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同時也象征著當年飄洋過海,南來謀生求存,刻苦耐勞的祖祖輩輩們。據介紹,新加坡一共有4座魚尾獅塑像,魚尾獅公園裏面的是媽媽和一個寶寶,在聖淘沙島上那個是爸爸,另外還有一個寶寶在花芭山上。
魚尾獅公園,1972年剪彩開幕。2002年9月15日,遷到浮爾頓1號。公園內安置的是魚尾獅塑像的媽媽(高8.6米,重70噸)和一個寶寶(高2米,重3噸),1964年時任Van Kleef 水族館館長的Fraser Brunner先生所設計,于1972年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共同雕塑。
坐落在聖淘沙的魚尾獅塑像爸爸,塔高37米,是聖淘沙的標志,也是新加坡的旅遊標志。它是新加坡最高的自由式結構建築,魚尾獅身上的320片魚鱗是由光導纖維制成的,到了夜晚,便會不斷變換顔色醒目而美麗。塔頂呈現360度無阻擋的視野,讓您欣賞新加坡的市貌及周圍小島的美景。
魚尾獅塑像的最小的寶寶,座落在位于新加坡最高的一座山(海拔115米)–花葩山上,是山上最醒目的景點之一。
在魚尾獅公園隔新加坡河眺望浮爾頓酒店、新加坡金沙娛樂城、海濱公園等市區金融中心建築物,獨特的建築設計映入眼簾,展現的世界頂尖都會迷人的風貌,充滿活力!
濱海南花園擎天大樹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由濱海南花園、濱海東花園和濱海中花園三個風格各異的水岸花園連接而成。濱海南花園是濱海灣花園中最大的一個花園,占地54公頃。
擎天大樹是高度介于25 至50 米的樹形結構。這些獨具一格的垂直花園通過垂直展示的熱帶攀緣植物、附生植物和蕨類植物,制造令人驚歎的元素。
南花園內這18個擎天大樹,將成年樹的外形和功能相結合,不僅可支持植物的生長,還能通過具備環境可持續性的特征模擬樹木的生態功能。擎天大樹的部分“樹冠”安裝了光伏電池,可吸收太陽能,供夜間照明之外,還讓五彩燈光和多媒體將這座垂直花園打扮得妖娆多姿。其他“樹冠”則與植物冷室系統相連,作爲排氣口,白天可起遮陰的作用。兩棵擎天大樹之間有空中步道相連,方便遊客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濱海南花園的美景。
新加坡濱海南花園的炸彈花
濱海南花園神奇的“炸彈樹”
這種樹的果實如柚子般大小,果皮堅硬,呈黃色。每當果實成熟時會自動爆裂開,鋒利的“破片”四處飛射,威力如一顆小型手榴彈, 這種 “炸彈樹”夏季開花繁多,秋季少量開花,花萼焰苞狀,花的顔色是淺綠色。結出的果實十分堅硬,比椰子還要堅硬許多,因此取名爲“炸彈果”。在南美地區,“炸彈樹”花朵的授粉都是由蝙蝠完成的。每當果實成熟的季節,當地人都避免走在“炸彈樹”的樹底下,生怕自己“中彈”。
維達帕提雅卡拉曼興都廟
維拉瑪卡裏雅曼興都廟,建于1855年。是新加坡小印度地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當地首間專爲供奉卡莉女神的印度廟宇。
雕刻在寺廟門樓屋頂上,極其繁複的印度教諸神與聖物牛、鬥士等,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耀人眼目。這些精美的印度諸神雕像,是由一群在19世紀中期到末期,于甘榜加蔔石灰窯工作的淡米爾勞工創建的。
一群在19世紀中期到末期,于甘榜加蔔石灰窯工作的淡米爾勞工于1908年接管這座神廟後,建造了主要的膜拜殿堂和神社,擺設各尊興都教的主要神像,也從印度運來了卡利女神的神像。
印度教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廟中的神像雕塑都和印度教神話有關。許多神像有三頭六臂、手持蓮花、刀戟、光環等法器,並常以獅、龜等動物爲坐騎,或是化身怪獸的神祇。這些雕像及壁畫頗具藝術價值;顔色造型頗具動感,栩栩如生,成爲新加坡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維拉瑪卡裏雅曼興都廟供奉主掌生死的”卡莉女神”。
印度教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廟中的神像雕塑都和印度教神話有關。許多神像有三頭六臂、手持蓮花、刀戟、光環等法器,並常以獅、龜等動物爲坐騎,或是化身怪獸的神祇。這些雕像及壁畫頗具藝術價值;顔色造型頗具動感,栩栩如生,成爲新加坡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 這兒的人個個念念有詞,先用右手摸一下門檻,然後摸門上的鈴铛,出門也是退著出來的。他們面對菩薩非常虔誠,沒有人三叩九拜,就是站著,默默的對著菩薩背誦規定的祈禱文。如果有人在前面了,就默默的等,等前面的人弄好了再過去。每逢周二及周五,是最多信徒前來參拜的日子。
維拉瑪卡裏雅曼興都廟前賣花的小販
新加坡第二高山花芭山上講述新加坡曆史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