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人死後有哪些處理方式?一般人認識的是傳統的土葬、骨灰入塔還有海葬。
2021年5月17日,本地迎來首個陸地撒骨灰設施——蔡厝港“清心園”(Garden of peace),也就是將骨灰磨成粉狀,再撒入規劃好的卵石地,是一種新型的骨灰處理方式,屬于新型“綠葬”(Green Funeral)或稱“環保葬”。
根據國家環境局數據,截至2022年5月4日,清心園已收到約1300份申請,相等于每天四組人申請使用。
乃德(Nylect)集團創辦人沈喜洲去年6月6日驟然離世。遺孀蔡雅歲(69歲)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先生淩晨四點突然去世,真的很突然,但我們只能接受。辦理喪事時,我和兩個孩子就決定將先生的骨灰撒入‘清心園’,因爲我們懷念的是他的精神,骨灰留著也沒有用處。”
對于母親的灑脫,兒子沈鴻彬(42歲)說:“媽媽的決定讓我和姐姐都很感動,因爲父母時常做善事,一直提醒我們要回饋,甚至連父親死後的骨灰,也決定回歸于大地。”
受訪殡葬業者表示,自清心園開放使用後,接到關于“陸地撒骨灰”的詢問明顯增加。
李潮興壽板店第三代負責人李魁明說:“剛剛開始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也不清楚這種‘陸地撒撒骨灰’是什麽,但這半年確實每十人中有兩人主動提出。”
鄭海船生命禮儀負責人鄭海船也指出,人們比較難接受的是骨灰還得磨成粉才能撒入“清心園”。他說:“很多人並不知道,火葬後的骨灰還得磨成粉,我們要家屬解釋清楚‘陸地撒骨灰’的程序,解釋清清楚楚,然後一步一步教他怎麽去處理。”
鄭海船也說:“選擇撒入‘清心園’與家境無關,‘陸地撒骨灰’是320元。海葬租船、入塔的費用也差不多500元,所以是喪家的觀念和選擇。今年接到許多電話詢問關于‘清心園’的骨灰處理方式。”
根據國家環境局的規定,“清心園”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設施,但是,園內不允許進行任何的宗教儀式、燃燒香燭和祭品,或是留有任何紀念物品,以保持園內清潔與清幽。
新加坡第二個“陸地撒骨灰”設施——萬裏的“靜心園”(Garden of Serenity)將在2024年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