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被控在本地提供非法短期出租服務並從中牟利,兩人認罪後被罰款。(iStock)
作者 王震宇
全球短租共享平台巨頭愛彼迎(Airbnb)上周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讓該公司一度登上熱搜。
時隔一周,它又出現在新聞裏。只不過這回是給所有新加坡人上了“昂貴”的一課,也讓國外讀者了解到我國嚴苛的房屋條例,一旦違法就得付出慘痛代價。
短租共享平台巨頭愛彼迎。(法新社)
周一(30日),一對夫妻曾財運(57歲)和趙婧(43歲)被控在本地提供非法短期出租服務並從中牟利,兩人認罪後被罰款。
女被告被罰8萬4000新元,男被告的罰款額則成了新聞“吸睛點”:
115萬8000新元。
這是迄今爲止,在相關罪名下個人罰款額最高的一次。
兩人在案發時都是房屋經紀,一年內租下14間私人住宅,把它們挂在愛彼迎(Airbnb)和HomeAway等短租平台,轉租給本地客戶和外國人。
讀到這裏,一些蟻粉或許仍一頭霧水:提供短期出租服務在新加坡何罪之有?
關鍵就在“短期”這兩個字。
在新加坡法令下,本地私宅最短的居住期,必須連續三個月租用才算合法。(市建局網站截圖)
市區重建局網站明確寫明,本地所有類型的私宅,包括公寓、低層公寓(walk up apartments)、私人組屋、洋房、半獨立式洋房和排屋等,全都是建來提供長期居住用途的。
在新加坡法令下,這些私宅最短的居住期,必須連續三個月租用才算合法。少于三個月的話,譬如允許一些短期訪客如旅客預訂這些私宅來住上幾天,就屬于犯法行爲。
“腦補”了這個法律知識,下來就來了解這對夫妻檔如何遊走于法律漏洞。
租屋一年前早有全盤計劃
兩名被告在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日期間,在全島的熱門地點租下14個公寓單位,包括佳麗比園(Caribbean at Keppel Bay)公寓。(海峽時報)
庭上揭露,兩名被告在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日期間,在全島的熱門地點租下14個公寓單位,而且是以不同的方式租下,似乎有掩人耳目之嫌。
由于兩人分別擔任兩家培訓機構和一家網絡安全系統公司的董事,他們就以三家公司的名義租房,並謊稱是爲旗下員工提供住宿。
兩名被告當時還未共結連理。男方當時成功勸說女友成爲其中兩個單位的“租戶”,並承諾每月付她4000元。
調查還揭露,兩人其實早在租屋的一年前就打響如意算盤:
女被告在2016年就已在愛彼迎網站上設立屋主賬號,並負責管理訂單,法庭稱之爲早有預謀。
那會兒還沒有冠病疫情,旅客頻頻訪新拉高短期住宿需求,兩人生意紅火,一年內就賺到125萬5000新元的營業額,這些錢悉數轉入他們的私人銀行賬戶
公寓保安成正義使者
一名凱聯大廈保安進行例行巡查時,發現有旅客違例入住單位。(海峽時報)
但紙始終包不住火。2018年4月26日,一名公寓保安揭發了這起事件。
當天,這名保安在凱聯大廈(International Plaza)的一個單位進行例行巡查時,發現一名澳籍男子和他的家人在一個公寓單位內住宿兩晚。
該男子通過愛彼迎以兩晚811.27澳元(約797新元)的價格向男被告租房。男被告則是以名下一家公司的名義,以每月4200新元租下該單位一年再轉租。
作爲公司代表的女被告簽署了這份協議,兩人還謊稱女被告和她的孩子會入住此單位,但顯然她從未有遷入的打算。
協議清楚標明,只有協議上合格的住戶被允許入住單位,而且租客不能在未經房東的書面許可下轉租單位。
倘若每個單位都能以上述價位轉租,那每個單位每晚的出租費就是400新元左右。又假設每天都有人入住,一個月的收入可高達1萬2000元,再乘以14個單位,每月就是16萬8000新元,難怪兩名被告會铤而走險。
可惜“好景不長”,非法生意做了一年就東窗事發,兩名被告終于落網。
市建局:屋主應保持警惕
夫妻檔一年內就賺到125萬5000新元的營業額,但最終仍難逃法網。(聯合早報)
在案件下判後,市建局發聲明說:
“非法短租使租客變換頻繁,不僅不符合出租單位的住宅性質,也對周圍居民造成不便,因此屋主應提高警惕,避免住房被租客不法使用。”
有媒體詢問,市建局會否對屋主采取行動?發言人引述市建局網站說,當局敦促屋主應經常檢查住宅,確保它們沒被租戶轉租作爲短期住宿。
“任何未能盡職調查,確保住宅沒被濫用的屋主,必須負上責任。”
屋主出租住宅,確實有責任了解租戶的“身家背景”,否則到時警方找上門,才驚覺自己無意間成了“幫凶”,那就麻煩大了。
這起案件也再次提醒新加坡人,像愛彼迎這類短期出租服務,其實在本地是行不通,也是非法的。
千萬別想著遊走于法律漏洞,更別爲了貪圖大筆金額進賬,到頭來除了名譽掃地之外,賺來的錢搞不好還得全部拿去繳交罰款,甚至倒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