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長急劇放緩滯脹風險上升 6月7日,世界銀行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較1月份4.1%的預測下降1.2個百分點。
報告中警告:自全球經濟衰退過渡到初步複蘇之後,當前世界經濟預計將經曆自二戰以來最大幅度的減速。
對于再次下調經濟預測的原因,報告中表示是由于烏克蘭的戰爭、中國的防疫封鎖、供應鏈中斷以及滯脹風險正對經濟增長造成沉重打擊。 (圖源:世界銀行新聞稿)“由于疫情和戰爭的破壞,今年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將比疫情爆發前的趨勢水平低近5%。”報告中指出。 對許多國家來說,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
報告中同時指出了疫情後經濟恢複的前景下的諸多風險,包括:奧密克戎變種同時擾亂各地經濟活動;供應瓶頸久拖不決;通脹預期脫錨;金融壓力;氣候災害;長期增長動力減弱等。 整篇報告可以提煉出以下五個要點: 【1】預計2022年和2023年經濟增長放緩
注:圖中顯示2021-23年各經濟體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左側第一個柱型顯示2015-19年的平均貢獻率。合計增長率是用根據2010-19年平均價格和市場彙率得出的真實美元GDP加權計算。陰影部分爲預測。來源:世界銀行【2】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複蘇弱于發達經濟體
注:EMDEs =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圖中顯示最新預測相對于2020年1月《全球經濟展望》預測的偏離程度。2023年數值是利用對2022年的預期增長將2020年1月預測的基線加以延伸計算得出。合計增長率是用根據2010-29年平均價格和市場彙率得出的真實美元GDP加權計算。陰影部分爲預測。來源:世界銀行【3】 2021年全球通脹高于預期,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高位。
注:圖中顯示Consensus Economics公司通過2021年5月和12月對32個發達經濟體和50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調查得出的2021-22年CPI標題通脹中位數。陰影部分爲預測。來源:世界銀行【4】 奧密克戎變種同時在各地迅速傳播導致經濟活動嚴重受擾是近期全球增長的主要下行風險。
注:AEs = 發達經濟體;EMDEs =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黃線表示奧密克戎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範圍——在這種場景下,各經濟體(18個發達經濟體和22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未預見沖擊,沖擊規模相當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沖擊的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來源:世界銀行【5】 解決天氣和氣候災害的重大成本需要全球合作以及國家層面的有效政策。
注:EMDEs =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圖中顯示與天氣、氣候和水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損害和經濟損失之和。包含與自然、地理、氣象、氣候、水文和生物事件有關的各種災害。來源:世界銀行報告強調,全球和國家層面應當采取果斷的政策行動,避免烏克蘭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最嚴重後果。這要求全球共同努力,減少對受戰爭影響人員的傷害,緩解石油和食品價格飙升帶來的沖擊,擴大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 此外世界銀行建議,政府應避免實施價格管制等扭曲性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加劇價格上漲。在通脹上升、增長放緩的嚴峻背景下,政府應該考慮優先支出事項,有針對性地向弱勢群體提供救助。 據悉,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中旬間,騰訊、阿裏巴巴、京東跟字節跳動等12家中國戶聯網企業的總離職人數約近22萬人。 新加坡下調經濟增長預期通貨膨脹預計繼續上漲在全球通脹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年6月初發布最新的《經濟師調查報告》預計,2022年新加坡的GDP增長爲3.8%。
同時經濟師也預測,明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3%,與3月發布的《經濟師調查報告》持平。
金管局同時給出了第二季度預期的整體通貨膨脹率爲5.4%,2022年全年預期整體通脹率爲5.0%,高于今年3月《經濟師調查報告》中的3.6%。核心通脹率則由3月《經濟師調查報告》的2.7%上漲到此次預測的3.4%。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新加坡的經濟也受到了影響,如今物價高漲,工資漲幅緩慢,多種日用物品供應鏈出現問題,生活質量和水平受到明顯的影響。
新加坡眼評論
擺在全球面前的,是一個經濟難關。 在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之前,國際社會出現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出現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之後,大概率將對國際秩序和政治格局形成進一步的影響和重塑,當然,包括經濟的重新洗牌,以及各種利益的重新分配。從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造成許多國家本土社會、以及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進一步擴大。持續的低迷將加劇貧困和不平等。今年第二季度,俄烏沖突進一步破壞了本已遭受疫情沖擊的全球供應鏈,導致大宗商品如燃料和糧食價格快速上漲,對低收入國家的弱勢群體的打擊最大。俄烏沖突也擾亂勞動力市場和國際貿易,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爲應對通脹高企,全球多個經濟體加息,導致投資者降低風險偏好、全球金融條件收緊。今年,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預計爲5.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預計爲8.7%。2023年之後,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並在中期回落至3.3%左右。目前,我們見到一些國與國之間已經出現了某些領域的脫鈎。在可預見的未來,至少今年底之前,這類脫鈎恐怕只會增多,不會減少。一些國家出現了企業外撤、産業鏈轉移、資本轉移的現象。這類撤離和轉移不但對當地經濟和民生形成壓力,也會對區域經濟格局形成影響。這邊既然有脫鈎,那邊就必然有新的勾連。完成脫鈎和勾連之後,新的經濟格局就會出現。在這種新的經濟格局下,你我的蛋糕是變大了?變小了?還是變沒了?根據IMF全球債務數據庫的數據,2020年全球債務躍升了28個百分點,達到全球GDP的256%。政府債務增量占到全球債務增量的大約一半。 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債務總額首次突破300萬億美元,達到303萬億美元,創曆史新高,全球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更是高達350%。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各國抗擊疫情增加大量支出,全球政府債務在2021年達到創紀錄的65.4萬億美元,2022年全球政府債務預計將繼續激增9.5%,達到71.6萬億美元。標准普爾評級公司預計,由于俄烏沖突和較高的債務展期要求,2022年,全球主權債務將達到10.4萬億美元,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高近三分之一。在全球範圍內,財政赤字增加和債務積累的速度遠遠快于過去經濟衰退中最初幾年的速度,包括最嚴重的兩次經濟衰退——“大蕭條”和全球金融危機。疫情期間財政赤字的規模,僅有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可與之相提並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爲,目前全球約60%的低收入經濟體已陷入債務困境,而中等收入國家的償債負擔也已達到30年來的最高水平,債務違約以及政府破産的風險也大大提高。在當前這種安全局勢和經濟前景下,許多國家政府會加大國防和安全的撥款,減少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撥款。換句話說,人們會把資源花在對彼此的防備上,而不是在對自己民生的改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