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指出,沒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病人患上心髒病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也面臨更高的心血管死亡、心源性休克和中風的風險。
另外,無危險因素病患的平均年齡爲57歲,比有危險因素病患的平均年齡61歲來得年輕。他們的情況一般也更加危急,患有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的比率更高,並往往須要強心劑(inotropic)和進行有創通氣治療。
他每星期去健身房三次,每逢周末也與朋友們一起踢足球,時不時也會去遠足。
他說:“當時我整個人蜷縮在地上,身體一直冒汗,我妻子看見後,便立即叫救護車。”
國大心髒中心心髒內科高級顧問醫生陳淮沁教授也補充,無危險因素病患更容易延診或被誤診,任何人若長期呼吸困難、腹部不適,或在運動後,出現心絞痛,身體冒冷汗或想嘔吐的症狀,就應該立即就醫。
另一名副研究員,國大心髒中心心髒內科急性心肌梗塞服務高級顧問醫生兼臨床負責人駱培煥醫生說:“作爲臨床醫生,研究結果提醒我們,當沒有危險因素的病患出現心血管疾病症狀求醫時,我們也須提高警惕。”
今年6月初開始,每當他運動後,背部便會疼痛。他受訪時說:“這種疼痛感就像是肌肉酸痛,我以爲是因爲自己運動過量,所以會服用班納杜和貼膏藥來緩解疼痛。”
目前,趙純已出院休養,除了服藥,他也須進行爲期一個月左右的心髒康複計劃,約一年後才能恢複往常的生活。
團隊首席研究員,國大心髒中心心髒內科周文勝醫生受訪時提醒,公衆即使沒有危險因素,若出現胸部疼痛的症狀時,不應掉以輕心。
不過,情況一直不見好轉,他于是到綜合診療所求診,並做了心電圖和肺部X光檢查。由于檢查結果顯示正常,醫生只給他止痛藥。
無危險因素病患的早期死亡率比至少有一個危險因素的病患高出80%,但值得注意的是,兩組病患的長期存活率相似。
現年34歲的趙純從未吸煙,飲食習慣良好,也沒有心髒病的家族史,每周還固定運動至少三次。然而,他今年6月與朋友踢完足球回家後,突然臥倒在地,所幸妻子即時電召救護車,才保住了性命。
出生于中國北京的趙純是無危險因素的心髒病病患。他五年前來到新加坡,目前在一家銀行擔任風險管理人員。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心髒中心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針對8680名心髒病患者,進行一項回顧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研究對象是在過去10年因患有急性心肌梗塞而到國大心髒中心接受治療的病患,其中746名病患沒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他說,約三分之一的心髒病病患有警示症狀。“心絞痛可能是心髒病發作前的預警症狀,胸部疼痛是典型心絞痛的一種,非典型則包括背部與下巴出現疼痛。”陳淮沁是團隊副研究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髒中心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針對8680名心髒病患者,進行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近一成雖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但早期死亡率與至少有一個危險因素的病患相比,仍高出80%。
6月25日,趙純與朋友踢了約兩個小時的足球,乘坐地鐵回家時,背部又開始疼痛。他不以爲意,但與家人吃完晚餐後,情況愈發嚴重,除了背疼,他還感覺到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難。
他被送往黃廷方綜合醫院急診室,診斷結果顯示他患有心髒病。他說:“我唯一的不良嗜好就是喝酒,但一周也只喝三罐啤酒。我從來沒有吸煙,也鮮少吃油炸的食物,家裏也沒有人患心髒病。因此,我至今都不明白自己爲何會患上心髒病。”
不吸煙健康飲食定期運動 34歲男子運動後暴發心髒病
研究結果發現,每10名病患中,就幾乎有一名沒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所謂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吸煙和糖尿病。
本地研究發現,近一成的心髒病病患雖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但早期死亡率與至少有一個危險因素的病患相比,高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