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局會陸續發信邀請已安裝智能水表的家庭設立用戶平台賬戶。
“有這個功能還是好的,至少如果我出國的時候接到通知,我能請鄰居幫忙到我的單位檢查一下,比較放心。“
約3000戶開通用戶平台 可查看用水量和漏水通知
公用局原先宣布會在2021年初展開安裝工作,但延遲至今年1月才開始。
智能水表會把用戶的用水數據直接傳送給公用局,當局無須像過往那樣派人上門讀取數據。用戶則可以設立賬戶,通過用戶平台“MySmartWaterMeter”網頁,查看每小時和每日的用水量,家中水管漏水或用水量飙升時也會接獲通知。
淡濱尼中居民廖惠情(61歲,退休者)的住家今年初更換了智能水表,她5月開設MySmartWaterMeter賬戶後,常會檢查用水量。
根據公用事業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最新數據,截至上個月,公用局在淡濱尼和武吉巴督的約140座組屋,安裝了約1萬2500個水表。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7月5日書面答複議員的提問時透露,全球晶片短缺導致智能水表的推出有些延誤,不過公用局仍打算按照原定計劃,到了明年裝置約30萬個智能水表。
除了上述兩個地區,首階段計劃覆蓋的其他地區包括後港、裕廊西和大士,以及淡濱尼北和登加新鎮。公用局2019年宣布,會在這七個地區裝置30萬台智能水表。
除了上述兩個地區,首階段計劃覆蓋的其他地區包括後港、裕廊西和大士,以及淡濱尼北和登加新鎮。公用局2019年宣布,會在這七個地區裝置30萬台智能水表,其中住家單位約占九成,這相當于全國160萬個水表的兩成。
她說,公用局也在准備下個階段的計劃,以便在全國其他地區裝置智能水表。在這之前,公用局會先檢討首階段計劃,建立能力和知識,並考慮是否有更新的科技。
我國住家人均用水量多年來呈下跌趨勢,從2000年的每人每日165公升,跌至2019年的141公升。但冠病疫情期間多數人居家辦公,促使用水量回升,去年達158公升。我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把這用水量減至130公升。
她受訪時說,雖然她獨居水用得不多,但是仍會想知道與鄰居或是全國的用水量相比,她的表現如何。“我們這裏是雙層公寓式單位,每戶住的人較多,如果我一個人的用量只比鄰居少一點,就會想想是哪裏浪費了。”
住在同區的朱國卿(64歲,家庭主婦)曾收到漏水通知,她上下檢查後發現是一場虛驚。
立壯說,已安裝智能水表的家庭中,約3000戶開通了用戶平台。在淡濱尼,大概有700戶家庭啓用了這個平台,超過100戶在收到漏水通知後及時維修,節省了寶貴的水資源和金錢。“其中一些用戶甚至養成習慣,定期登錄平台查看用水量,觀察他們的節水習慣是否有起作用。”
淡濱尼和武吉巴督約1萬2500個組屋單位已安裝智能水表。至少有上百戶家庭因此得以及時發現家中漏水,盡早維修,既省水也省水費。
公用局供水(網絡)署署長立壯(Ridzuan Ismail)說,安裝工程還在進行中,公用局會逐步爲其他獲選加入首階段智能水表計劃的地區裝上新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