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新增6947起,死亡3起。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新加坡首次出現BA.2.75“半人馬”輸入病例
二、港府顧問、港大專家聯署建議:放棄圍封強檢
三、新加坡冠病確診增長率維持在1.03,本波峰值未過
四、昨通報3起年長者死亡,總體病死率降至0.091%
五、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增至93%
今天是7月17日,是新加坡取消堂食限制、不強制戶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第110天。
新加坡首次出現
奧密克戎BA.2.75輸入病例
7月16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首次出現2起奧密克戎BA.2.75病例,皆爲境外輸入。
衛生部指出,兩人近期曾到過印度,確診之後自我隔離,現已康複。
BA.2.75是奧密克戎的新亞型變異株,綽號“半人馬Centaurus”,現已傳遍印度、澳洲、德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
有專家表示,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呈現指數級增長,但不清楚傳播率是否會超越BA.5。不過有科學家說,BA.2.75的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變異病毒株快,而且可能有更高的疫苗和既往感染的免疫逃逸能力。
世衛首席科學家:
可能表明“重大的免疫逃逸”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說,BA.2.75似乎已經發生了某種變異,可能表明“重大的免疫逃逸”,並補充說,它比印度的其他變體顯示出“明顯的增長優勢”。去年年底,當高變異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出現時,全球衛生當局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
BA.2.75是今年五月在印度首次發現的。德爾塔也是在印度首次發現。
新加坡衛生部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BA.2.75的毒性和重症程度與奧密克戎其他亞種有所不同。
兩天前,7月15日,韓國也發現了BA.2.75確診病例,並認爲有在社區擴散蔓延的風險。若BA.2.75變種毒株進一步擴散,政府將綜合考慮境外的致死率和重症率等指標,再商討對策。截至目前,政府認爲沒必要立即調整應對措施,將繼續留意這個變種毒株會否成爲主流毒株。
香港四專家聯署建議:
放棄圍封強檢
通過疫苗接種+自然感染
産生“混合免疫”
香港媒體《HK01》報道,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四名專家在香港大學AsiaGlobal Online聯名撰文指,香港特區應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低度傳播産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在冬季前産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屆時崩潰。
四名專家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袁國勇、孔繁毅身兼港府專家顧問。
文章指,新冠病毒在夏天活躍情度及引起炎症機會較低,因此認爲夏天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合適時間,同時,通過逐步解封,讓社會上有低度傳播産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在冬季前産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屆時崩潰。
文章提到,希望香港在冬季之後,能有逾九成人完成疫苗接種,混合免疫覆蓋逾七成人,即使屆時會有變種病毒,患者病情會屬輕微,市民生活可慢慢回複正常。
同時,幾名專家認爲,除非涉新變種或屬高危病人,確診者宜在家隔離。他們也建議取消學校每日快測,但高風險場所如醫院、幼稚園、安老院等,仍須持續監察及進行個案追蹤。
他們也說,港府目前的圍封強檢,成本高,並且擾民,建議當局放棄這些措施。
參考新加坡經驗加強疫苗接種
文章認爲,旅客均完成疫苗接種,即使確診也不會對本地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境外輸入病例此時對香港疫情影響輕微。
專家建議,由于中國內地仍維持“清零政策”,建議香港優先與海外通關,並逐漸讓入境旅客轉爲家居檢疫,待完全轉成家居檢疫時,可規定抵港人士在抵港第七及第十日自行快測,並配戴電子手環。
文章指出,如果香港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入境旅客改爲居家檢疫,參考新加坡的經驗,要加強疫苗接種,建議街市、超市亦要實施“疫苗通行證”,讓更多年長者打針。
專家估計,放寬防疫措施後,香港的單日確診病例將在3000起至2萬1000起之間波動,在疫情高峰時,需要入院接受氧氣治療的人數約爲1000人,死亡病例主要爲未完成接種疫苗以及患有嚴重病患的人士。
人口結構和密度與新加坡不同
香港防疫政策“冇可能躺平”
同日(7月16日),香港特區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確診數字自六月初起不斷上升,近日已超過3500起以上。
他說,即時確診增長率達到1.68,即每星期升1.68倍,一個人傳1.68人,預料兩星期後就會超過2。雖然確診者仍以輕症人士居多,但近日入院、死亡及重症均有增加,對比六月初只佔用公立醫院400張床,現時已佔用1100張,重症嚴重病例也從之前十幾二十起,增至目前的50起,死亡病例亦有增加。他同時更擔心醫護人員可能會染疫,影響人手。
至于免疫屏障方面,盧寵茂說,不能單憑單一概念,因免疫會隨時間下跌,若有變種病毒,接種疫苗以至上一波確診的免疫力或不足夠。
他解釋,新加坡人口結構及密度與香港不同,無法一概而論,香港仍有30%(約12萬名)八旬以上年長者未接種首劑疫苗,其染疫後死亡率高達16%。
盧寵茂說:香港冇可能躺平,要保護老人家同醫療系統。
冠病確診累計破158萬起新加坡本波峰值未過
新加坡昨增9153起確診病例,含本土病例8691起,境外輸入病例462起,累計158萬9099起,破158萬起。
7月16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爲1.03,與前一天同,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3起。
《新加坡眼》推算,接下來幾天大概率在0.95至1.05之間波動。
從目前的數據走勢來看,新加坡本波疫情應該已經進入峰值的平頂階段,未來一周應該仍會繼續出現大幾千起的日增病例,但來臨的周二(7月19日)新增數據應該不會高于上周二。
我們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所謂“群體免疫”,並非病毒不再傳染,而是傳染的速度放緩,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不會擠兌醫療資源,民衆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産、生活、學習秩序。
昨天通報3起年長者死亡
總體病死率降至0.091%
衛生部昨晚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50起,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92%降至0.091%。
所有新增3起死亡病例皆爲七旬或以上年長者,分別病逝于本月14日、15日、16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7%,與前一天同,爲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降至17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7人,比前一天少3人;ICU病房占用率爲4.9%。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有12人(-1),六旬年長者有3人(=),40歲至59歲中年人有2人(-2);括號內數字爲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有6人(-1),病危插管有11人(-2)。
在ICU輸氧觀察的6人當中,3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2人已接種加強針。
在病危插管的11人當中,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10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且皆已接種加強針。
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增至93%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21萬1031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爲無症狀/輕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增至93%,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爲78%。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昨天各級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社區陽性率27.86%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807人(9%),ART抗原檢測陽性8346人(91%)。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衆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采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爲確診,但後來認爲“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爲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爲27.86%,換句話說,每10000人當中,有2786人確診。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七八成。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盡快盡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98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656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98人,比前一天少1人。
在普通輸氧的98人當中,2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77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72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656人,比前一天增15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的656人當中,118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538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83人已接種加強針。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于0.3%。
昨天合計1萬6357人出院/解除隔離。
境外輸入昨增462起
過去兩周,全球冠病確診病例飙升30%,歐美多地、東南亞興起了新一波感染。
在全球多地爆發新一波疫情的影響下,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462起,累計5萬3099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