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之源。
一
6月19日,新加坡金沙劇院,羅大佑開《安可曲》演唱會,兩千多歌迷歡聲如潮。
濕熱的海風被擋劇院之外,劇院背後,“川字型”金沙酒店上燈如金鱗。樓頂花園內,外國遊客舉起紅酒,遠眺著紫色摩天輪。
4月,新加坡摩天輪重新轉動,5月,賽馬場恢複運營,6月,城市燈光秀亮起,一片熒光星海。7月,最後一家停業的五星酒店開門迎客。
商場進門的打卡機器被拆除,街頭類似健康寶的“合力追蹤”二維碼被撕掉,手機裏裝了兩年的疫情追蹤APP,終于隱退。
芽籠的紅燈區亮起暧昧燈火,牛車水的燒烤攤前有了排隊人群。警局時隔許久後,終又收到派對噪音投訴。
金融公司員工稱大樓變得吵鬧,餐館老板說入職就有獎金,新加坡的房租連漲4個月,排隊太多,租客看照片就交定金。
機場的核酸檢測點被撤去,超百萬國際遊客湧入,旅行社重新忙碌,桌面上簽證文件堆積如雪原。
在柔佛海峽,千米長堤連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塵封口岸打開後,有人回到闊別兩年的家鄉,興奮地親吻土地。更多新加坡人則奔走相告:又可過關加便宜汽油。
重啓的新加坡活力四射,A-lin和羅大佑相繼來開演唱會,下半年還有賈斯汀比伯、五月天和周傑倫。
跨國企業更早布局,4200家公司將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阿裏、騰訊、字節均在新加坡設區域總部,並掀起搶人大戰。
全球超200余富豪在此設家族辦公室,其中含橋水基金、戴森、Facebook和谷歌創始人。有神秘富豪一次性買下20套豪宅單元,斥資超5億人民幣。
5月,李嘉誠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尋找投資機會,這是其投資公司在香港外,設立的首個海外辦事處。
新加坡銀行的外資資金已達曆史最高點。兩年前,全球頂級商業期刊評選《疫情過後最適合投資的國家》排名,新加坡居首。預言正在實現。
一切實現得並不容易。疫情之初,新加坡學習中國經驗,全國推行口罩,關閉娛樂場所,快速采購疫苗。
當年4月,新加坡封城計劃開啓,名爲“斷路器”:國門關閉,舉國居家,禁止堂食。
巨大的會展中心被改建爲方艙醫院,白色擋板分割區域,送藥機器人穿梭其中。
方艙外,新加坡國民要按照身份證尾號擇日進出,失業導遊換上紅色polo衫,化身“安全距離大使”,沿街巡查。有人辱罵頂撞大使,入獄16個月。
兩個月後,封城結束,新加坡仍陷肅殺之中,商場人流稀少,出租車司機沉默寡言,地鐵有人舉牌提醒噤聲。
咬牙自救的新加坡航空,推出空中漫遊。飛機原地起飛再原地降落,帶一些憋不住的遊客飛天一圈,假裝旅遊出國。
掃碼追蹤和電子打卡相繼到來,新加坡防疫政策頻繁調整,最密集時規則每日一變。
網民調侃稱,面對疫情,中國是嚴防死守,歐美是近乎躺平,而新加坡是仰臥起坐:在封閉和開放間反複切換。
去年夏天,德爾塔入侵,新加坡研判形勢後,調整方向,謹慎開放。
此後,新加坡經曆了多輪疫情考驗,最危急時九成病床已滿,醫療系統面臨崩潰,但放開計劃並未停止。新加坡財長稱,防疫不光要保護生命,也要保障生計。
進化中,新加坡發明了靈活的健康分流制度:輕症和無症狀者可自檢後居家,最快72小時轉陰即可解除隔離。
7月15日,新加坡日增病例過萬,然而生活一切如常,獅城新聞網上自媒體寫道《日增過萬,So What 那又怎樣?》
奧密克戎高速進化的今日,任何國家都難言疫情走向,然而總理李顯龍說:
不是所有決策都正確,但新加坡從過程中學會了調整,持續學習、持續優化。
二
新加坡曾是一個被抛棄的國度,如同漂進大海的棄兒。
1965年,馬來西亞發布公告,新加坡被驅逐自立,民衆尚在街頭慶祝,總理李光耀卻面對記者沉默二十分鍾,最後他說:
新加坡不是自然形成的國家,而是人爲的。眼前困難重重,生存機會非常渺茫。
那年的新加坡,人口200余萬,國土面積僅685平方公裏,相當于北京五環。土地之上,黑幫縱橫,毒品泛濫,數萬人失業,甚至淡水都要向鄰國購買。
活下去成爲新加坡立國之本,新加坡缺乏自然資源,李光耀定下策略:傾舉國之力開放招商。
他發動國民綠化城市,改善環境,從各國移植熱帶植物,比如野生肉桂樹。總理掃地的照片頻登報紙,新加坡窮盡所能給訪客留下印象。
城市之外,新加坡改建了一片鳄魚出沒的荒草沼澤,命名裕廊工業區。李光耀和幕僚則化身推銷員,滿世界招商。
他們奔走在歐美的摩天大廈,許多企業連新加坡在哪都不清楚。李光耀隨身帶著地球儀,努力展示南洋中微小的點。
跨國企業興趣不足,新加坡豪賭承諾:8年內不能收回3倍或4倍投資的利潤,新加坡願加價6%。回購股份。
惠普和通用電氣相繼進駐新加坡。此後,成衣、紡織、玩具等企業開進工業園,煉油廠和鋼廠也開始轟鳴運轉。
開放後8年,新加坡年均GDP增長12.7%。當初抛棄他們的馬來西亞人,蜂擁到這彈丸之地打工。
這個奇迹故事的內核,是靈動務實。
新加坡根據國情不斷調整施政,細到統一全國空調溫度,不浪費每滴雨水,以及不修自行車道。李光耀說,熱帶騎車上班影響工作效率。
新加坡人將其稱爲精細管理,李光耀說:
我們的生存原則很簡單,新加坡必須比本區域其他國家更有組織和效率。
財政富裕之後,新加坡傾盡全力發展教育,全民普及英文,並設立國家獎學金,鼓勵青年去發達國家留學。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夜談時他問李光耀:中國要改革、要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
李光耀回答是教育。他稱打破思想桎梏後,中國會發展很快。
那次考察,老人在裕廊鎮山頂種下一顆蘋果樹,並遠望裕廊工業區。樓宇憧憧,上方蒸騰著熱浪。
歸國一個月後,報紙上登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
而在1992年那年奔騰南下的列車上,老人說:要向世界學習,特別要向新加坡學習,要做得比他們更好。
“裕廊工業園”成爲全國特區雛形,新加坡前副總理吳慶瑞則被聘爲中國沿海開發區經濟顧問。
九十年代至今,大批中國官員前往新加坡學習考察,公積金制度、車牌拍賣均參考自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設立了“市長班”,而新加坡領導人稱,截至2015年,中國來培訓學習的官員已超5萬人。
培訓課業繁重,不及格需重修,休息日時,中國學員還會到大街小巷實地觀察。
新加坡從不掩飾和中國的淵源,街巷間常見條幅“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
三
2015年3月23日淩晨,李光耀病重去世,終年91歲。
葬禮日,新加坡暴雨,無數民衆依舊走上街頭送別。前排人收傘,方便後排觀瞻。
靈車緩緩駛過他一手打造的國度。新加坡已是全球第二集裝箱港,全球第三大商品中心交易中心,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産品出口國。
它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一助聽器市場,五分之一半導體市場,全球收益最高的十大藥物,有四種在新加坡生産。
當年李光耀宣布獨立時,新加坡國民人均500余美元,辭世時爲5萬余美元,翻了一百倍。
而在他生前身後,爭議也從未停歇。
年輕人反感威權政治,討厭政府包辦,新加坡推行教育分流,小學考試便能決定終身。頂尖學生成長爲社會精英,而更多人則成爲技術工人。
年青一代在社交網絡上憤怒留言“他要我們做什麽我們就得做什麽嗎?”
森嚴的社會等級,讓新加坡內卷折疊。2012年,新加坡基尼系數爲0.478,已超貧富差距警戒線。當年全球機構調查中,富裕國家裏新加坡民衆幸福感最低。
精英人士說著標准英文,開著蘭博基尼,能從電梯開進高層公寓。而底層人則擠在狹小的租賃組屋內,驅趕著來路不明的螞蟻蟑螂,共享著狹長走廊。
這個追求效率不養懶人的國度,沒有失業保險,沒有最低工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街頭巷角,隨處可見白發滿頭卻依然工作的老人。
李光耀去世後,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英國記者沃爾頓稱,新加坡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不會比過去的50年更輕松。
然而新加坡人對此並不擔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稱:新加坡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調整。
以賭場爲例,李光耀曾稱“要開賭場,除非跨過我的屍體”,然而2010年,看到英國和瑞士開辦賭場後,他改口稱:世界已經改變,如果我們不變,我們就完了。
那年大年初一,新加坡撕掉貼了40年的禁賭封條,開辦聖淘沙賭場,博彩業每年帶來60億美元收入。
而被诟病已久的教育制度,也被提上改革日程,全面改革時間設在2024年。
聖淘沙的魚尾獅,聳立24年,曾是新加坡國家標志,然而爲了新規劃,政府仍下令拆除。沒有什麽不能改變。
李光耀晚年說,新加坡從誕生起就要解決無數問題,所以要一直保持務實的頭腦。
2013年,他在最後一本書中,回憶起和鄧小平的那次見面。晚宴上,鄧小平祝賀他們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
李光耀回答說:
你們完全可以做得比我們更好,怎麽說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你們有的卻盡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
鄧小平沉默不語,李光耀接著寫道:
“他返回中國後,說服人民需要向世界開放經濟。這是中國曆史上開始興旺的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中國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