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局說,當局不傾向于任何一種燃料,但預料氫和氫載體在中長期將能爲國際運輸去碳化扮演重要角色,這包括氨和電制甲醇(e-methanol)。“港口和較短的海運路線上有可能會率先采用氫。”
南大海事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主任林筱莉副教授也指出,氨、甲醇和生物燃料目前都是海事業綠色燃料的先導物料,但有各自的局限。
不過,作爲全球頂尖的國際航運中心和轉運中心,林筱莉認爲,新加坡港口須能滿足不同船只的需求,不大可能只供應一種燃料。
海事局目前正與業界緊密合作加強研發和創新能力,包括跟馬來西亞國際船運公司(MISC Berhad)和三星重工等企業進行聯合開發項目,在2025年底前建造世界首個氨燃料油輪。
泰國油氣財團PTTEP和法國液化空氣公司Air Liquide等六家國際能源公司,也在探討設置亞洲首個可將捕捉的生物源二氧化碳轉化爲綠色電子甲醇的工廠。可行性研究今年底前完成後,預計將在我國設立試點廠。
海事局早前公布的2050年新加坡海事業去碳化藍圖其中一個目標,是到2050年確保所有運輸船改用電力或淨零燃料。
延伸閱讀海運航空難減排我國研究從“氫”起航 缺乏可再生來源須進口
林筱莉舉例說,氨本身是一種有毒化合物,因此須謹慎處理,並進行風險評估和規劃。
她說:“我們無法限制往返港口的船舶要使用什麽燃料,因此我國港口須保持靈活,容納各類型、大小和技術的船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不過,海事局引述業界研究指出,由于缺乏成熟的電解系統、安全儲存和處理的方法,以及氫的低能量密度等原因,要在海事領域大規模使用氫氣仍有局限。
氫能在2030年以後預計能協助海事業去碳化,並率先部署在港口和較短的海運路線上,而目前氨和甲醇這兩個氫載體的潛力最大。
大規模使用氫氣 海事領域仍有局限
她說:“由于技術很新,現階段業內還未受到相關培訓,而且人們是否可以接受這類燃料也是另一障礙。”
“如果使用燃料電池,綠色氫氣是目前唯一能實現船舶零排放的方法。然而,現在並沒有在海事領域被廣泛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或以氫作爲燃料的內燃式引擎。”
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受詢時說,去碳化是海事業的關鍵優先事項,海事局正探索的領域包括未來潛在的船用燃料、新添油標准和基礎設施。“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行業准備好爲采用多種燃料轉型,以滿足各種運營情況的船舶所擁有的不同燃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