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我國最爲盛大的節日。可是你知道嗎,雖然農曆新年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但我們現在的“春節”卻只有100多年的曆史。
農曆新年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舜帝時期,但真正把農曆正月初一這天作爲新年的第一天,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在此之前,新年第一天的具體日期並不統一。
不過,那時候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主要還是祭神祀祖,並不是歡慶。直到唐宋時期,每年的“新年”那段時間才慢慢從祭祀轉變成現在意義上的“過年”,也才真正成爲普天同慶、全民狂歡的“中華第一節”。
並且那時候,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也不是叫春節,而是叫歲首、元旦、元日、新正、新春等。
真正把正月初一稱爲“春節”的是在1914年,當時是袁世凱下令改的,從那以後,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才一直被稱爲“春節”。
經過這麽幾千年的演變和傳承,春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情感、精神、願望的釋放日,更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園。
其實啊,世界上除了我們國家過春節外,還有5個國家也過春節,只是過法和形式上面略有不同而已。
那都是哪5個國家呢?他們的春節和我們國家又有什麽曆史淵源呢?一起來看看。
1、新加坡
新加坡可以說是世界上除中國外華人占比最多的國家,現在其國內華人占到了74%左右,在這樣一個以華人居多的國家中,許多民俗習慣都與中國比較相似。
新加坡在曆史上有幾個名字蒲羅中、淡馬錫、星洲,早在元朝時期,約1330年前後,就已經有中國人登陸新加坡島,並在上面居住和繁衍。
到了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我國經曆了幾次下南洋的洪流,所以大批華人開始進入新加坡境內,後來華人漸漸就成爲了新加坡人口的三大族群之一,占到了74%左右,還有兩個是馬來裔和印度裔。
因爲有這麽多華人,所以新加坡國內不僅流行我國的漢語,還流行我國的習俗。在新加坡,漢語的普及度比較高,中國人去那裏遊玩,基本不會有什麽交流障礙。而春節作爲華人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新加坡國民也是非常重視的。
在新加坡,春節法定節假日有3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過春節,他們也會貼對聯、挂燈籠、訪親友、送紅包,過節氣氛也是十分濃厚和熱鬧。
在大年初一這天,新加坡華人還會在廟宇門前舉行盛會——妝藝大遊行,這不僅是新加坡華人慶賀新年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新加坡一年中最爲盛大的狂歡節。
拜年時,新加坡人喜歡在禮品袋裏放兩個蘆柑,因爲蘆柑在新加坡的傳統習俗裏象征著吉利,彼此間相互贈送,表達祝福和吉祥之意。
另外,他們也有“撈魚生”又稱“撈生”的習俗,就是一家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還要不斷喊道:“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這是南洋一帶獨特地慶祝新年的方式。
2、越南
越南在曆史上曾長期屬于中國的版圖。早在秦朝時期,就屬于中國管轄的領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趁機起兵宣布獨立,自立爲南越武王,此後幾十年,一直和漢朝統治的邊境有紛爭。
漢武帝時期,即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兵平定了南越國,越南又成爲我國的版圖的一部分。並且,在此後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裏,越南一直是我國各朝代的直屬領土,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吳權擊敗南漢自立爲王,才脫離出去獨立爲國。
中國古代稱越南最早是指“越國南”,也就是勾踐那個越國的南邊。越南在曆史上有幾個名字,漢朝時稱南越、唐朝時稱安南、明朝時稱交趾、清嘉慶年間改爲越南。
正是有著這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越南在文化、節日、習俗等很多方面都與中國比較相似,甚至于很多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其中自然就包括“過年”。
越南和中國一樣,一直都還在使用農曆,而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春節,也是越南人民舉國共慶、全民狂歡的日子,越南的春節有四大必備要素:鮮花、年粽、春聯、爆竹。
越南春節法定放假五天,這也是越南人民一年中最長的假期。春節期間,越南人都要守歲、祭祖、拜年、團聚、貼對聯、放煙花、發紅包等等,幾乎我們有的習俗,他們都會有。
不過,有趣的是,我們的年夜飯一般都會有一道魚菜,爲了“年年有余”,可越南人就沒有這個習慣,他們往往准備豬頭或者雞,並且他們過春節必備年粽和肉團。
此外,有時我們過年祭祖之後也會祭神,但越南沒有這種習俗,在過年期間只祭祖。
3、朝鮮和韓國
之所以把朝鮮和韓國放在一起,是因爲他們在曆史上長期就是一個國家,直到現在人們仍然稱其爲南朝鮮、北朝鮮,他們兩國的文化和習俗也有不少相同相似之處。
曆史上,朝鮮與我國有許多錯綜複雜的關系,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曾出兵平定衛滿朝鮮,朝鮮半島北部在那時屬于漢朝管轄的領地。此後,朝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是我國的藩屬國。
隨著曆史的演變,朝鮮也存在著許多分裂和統一的曆史,其稱呼也一直在改變。朝鮮在曆史上的名稱有朝鮮、新羅、高句麗、高麗、韓國等。
漢朝時稱爲衛滿朝鮮,唐朝時稱爲新羅,宋朝、元朝時稱爲高麗,明朝初年稱爲朝鮮,甲午戰爭後朝鮮曾改稱大韓帝國。1945年以後,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爲界,南部以韓國爲名,北部以朝鮮爲名。
朝鮮和韓國也都是過農曆春節的,他們的春節法定節假日都爲三天。且由于朝鮮和韓國在曆史上曾是一個國家,所以他們過春節的習俗大體相似,只不過朝鮮的特殊國情使其更加彰顯政治色彩。
爲了慶賀新年、回家團圓,他們也會有“春運”的現象,平時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們也都會在春節前回家,所以一些大城市在春節期間也都會出現空城的現象。
他們的春節習俗在很多方面跟我們差不多,比如吃年夜飯、守歲、祭祖、拜年等等都是必備的。
朝鮮人民過春節時,很多家庭春節的第一件事是向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畫像行禮拜年表達敬意,然後才開始正常的活動。
春節期間,平壤大街上國旗和彩旗飄飄,以前還有各種“拜年了!”、”祝您身體健康!”“搞活人民經濟”、“搞活人民生活”的標語。年糕湯是他們過春節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大年初一全家人會一起喝年糕湯。
韓國人民過春節和中國的一大不同之處是,春節期間的中國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紅色的裝飾物,而在韓國滿大街都是白色,比如他們的對聯、“紅包”都是白色的。
中國的拜年可以從大年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然而韓國人只在除夕和大年初一進行歲拜,初一之後就不再拜年了。當然韓國烤肉和泡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4、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在曆史上和我國的糾葛不多,不過馬來西亞的華人卻很多,據統計在世界居住華人最多國家的榜單中,排名第三的就是馬來西亞,在這裏共居住著600多萬華人。
那馬來西亞怎麽會有這麽多華人呢?其實大多都是下南洋時期,爲了發掘商機或因生活所迫漂洋過海去到馬來西亞的中國人。
後來,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華人就成爲了馬來西亞人的一部分,也是馬來西亞人口的三大族群之一(馬來族、華族以及印度族),並在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馬來西亞的經濟領域,華人可謂是獨領風騷,據說馬來西亞各大支柱産業少不了華人掌權的局面,更有甚者稱華人掌控著馬來西亞70%的經濟命脈。在馬來西亞的富豪排行榜中,排在前面的很多都是華人的名字。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馬來西亞的漢語普及度比較高,比英語的普及度還要高,華人在那裏基本不會有什麽交流障礙。
馬來西亞是除了中國以外唯一一個具有完整中文教育體系的國家,馬來西亞的許多孩子,從小學時期就開始學漢語,一直學到大學。另外,崇尚並支持華文教育也已成爲當地華人圈的一種風氣。
其實,除了中國的漢語外,中國的文化習俗在馬來西亞也流傳甚廣,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春節了,馬來西亞的華人也過春節,在除夕和正月初一之間也守歲,可以說這是他們一年中最爲重要的節日。
馬來西亞春節法定節假日爲2天,即正月初一和初二這兩天,春節前後的那段時間,各個購物商場、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各種新年擺設,看到的是張燈結彩、聽到的是賀歲歌曲、感受到地是濃濃的節慶氛圍。
這段時間,一些華人特有的習俗在這裏都可以看到,比如春節前打掃衛生、置辦年貨、回家團圓,春節那幾天走親訪友、給壓歲錢、載歌載舞、祭祖拜廟等等。
不同的是,他們過春節會吃年餅,在馬來西亞華人過年使用的所有糕點之中,年餅是新年祭神到祭祖的必需品。另外,他們和新加坡一樣,也有“撈魚生”又稱“撈生”的習俗,這是他們南洋一帶特有的習俗。
結語:
其實啊,除了我們中國以及上面5個國家外,還有一些國家也過春節,主要集中在亞洲範圍內,只不過和我們有些時間與習俗上面的差異,比如蒙古、日本、印度尼西亞等。
可以說,目前全世界過春節的地區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像我們中國一樣,把春節作爲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來慶賀;另一類是世界各地的華人以及華人區自發慶賀。
現在,距離春節也只有10來天的時間了,第一批過節的人已經回家,第二批過節的人已經在路上,第三批過節的人還在做最後的等待,你是第幾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