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新聞網 2017-12-21 訊)說明一下,這個人是北京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師,因為現在中國醫保瀕臨破產,共產黨逐步限縮醫保範圍,下令醫院開始控費,於是很多醫療設備和耗材都不進口了,連自費都買不到。
一開始只是限昂貴的藥物,不過現在已經慘到連止血材料都禁了。
難怪一群9.2要回來用健保。
醫保入不敷出,限制常用藥品,貼的這位是北京安貞醫院的
這是真的。坐標魔都三甲。
進口吻合器全部不給用,只能用國產的。最近恰好輪轉到ICU,直觀感受就是,各種吻合口瘺的病人明顯增多了。
另外,骨科非急診手術已經停了兩禮拜了,因為,不能用鋼板。
止血材料不能用也是真的。
總之,還有10天到2018,熬過去就好。
確實是真的,坐標小縣城二甲,吻合器停用了
幸好各省醫保經費分離,不然就個別省份那種老頭買藥套現賣藥的樣,不得吸乾了全國的
昨天在魔都腫瘤醫院看了一位老太太的化療藥收費單,13000元的藥里只有200元走了醫保。然而西安化療基本都能全走醫保,似乎各省差距挺大的。
上海地區醫科同學群前幾天還在為開某個特定的好藥四處打聽,接下來同學們一致反映該藥被醫保限制了處方病種一般人開不到,公立醫院不少進口藥都被二次議價降不了價只能滾蛋了。
我怎麼覺得是明年會更慘?上個月在採購主任屋裡記得見過一個公告,政府要求把耗占比(耗材占醫療費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然後採購那邊的耗材經銷商輪流過來哭窮。
生病小技巧:有病儘量挑上半年發作,那時候大醫院還有醫保餘額。
年底大部分醫院科室的醫保額度都用完了
所以有大病做手術請上半年做
看這樣子不到19年商業醫保的保費就要起飛了
這就是前期政策制定失誤,後期懶政一刀切,本來應該是個豐儉由人的人,結果搞成了上半年大家都豐,下半年大家都儉……你把貴重藥和器械不要放在醫保裡面就好了嘛。
想起了獵殺紅十月裡面老將軍對於死在蘇聯時期的妻子的回憶
醫保兜底沒錯,但是用的都是前蘇聯生產的粗製濫造的假藥和衛星藥,醫生們都只能履行自己的義務,人救不回來沒辦法,因為醫療配套跟不上,還鎖國
我一直覺得克蘭西對於共產黨國家的一些描寫過於一廂情願了,事實證明共產黨國家確實都這鳥樣,遲早都要溜回來的
我覺得你記混了,紅色十月的夫人可沒說是毛子喝醉酒的醫生和假藥搞死的,另一個明確說自己夫人被毛子醉酒醫生和假藥搞死的是全金里的蘇聯人安德烈·賽格維奇·加里寧上校…………………
沒有,將軍的意思是蘇聯沒能力生產應有的藥品,搞不好打進去的抗生素都是水,醫生沒有酗酒,他們盡力了
他沒有責備生產藥品的工廠也沒有責備醫生,從個人視角來說,有點點體虧屁思的不平罷了
生產不出合格有效的藥品在他眼中實際上是蘇聯體製造成的,況且將軍自己也是關係戶出身,他這個級別的人都沒特權救自己的妻子,他對於整個國家大多數普通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不會抱有什麼幻想
最近很多這種消息,有沒有醫院業內的出來系統的說說。。。。。
如果真的虧空這麼大,中醫藥的事兒真的細思甚怖了。。。。
虧空這麼厲害,審查最拿手的國度,為何不學學美國的醫保用藥審核制度
魏則西那件事後,真的有人敢去私立嗎。。
我算是放棄幻想了。教育醫療市場化大勢面前,魏則西也好、紅藍黃也好,錯的是百度、錯的是雜誌社,真正的責任方都註定只會罰酒三杯,媒體也紛紛噤聲不會大肆炒作;假設出事的是公立醫院、公立幼兒園,那必定會各大新聞APP頭條推送、所有大V輪番轟炸指責。
早應該拋棄幻想的。
我說的跟廣為流傳的莆田系還不太一樣,莆田系是包裝成三甲醫院或者在三甲包科室,然後我講的這種呢就是大大方方說我就是私立醫院。
莆田系的套路是888割包皮吸引病人來,然後手術的時候各種花頭加到5000,不加不給做,半路不打麻藥什麼的;然後私立醫院呢,就是一萬割包皮,愛來不來,來了就好好給你做,也不耍滑頭加錢什麼的。醫生資格方面,莆田系一般都比較爛,我這裡據我所知最低還是能有個首都醫科大學碩士這樣,大部分中國醫生是北醫、協和畢業,外國醫生也有各個國家的M.D.,經驗豐富不豐富不說,至少都是正規科班出身,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算是名校。
然後這種醫院有什麼缺點呢,最明顯的就是很貴,三甲的幾倍到十幾倍不等把,當然服務好一點,不用排隊單人病房什麼的;第二個是醫生跟頂級三甲還是有差距,骨幹醫生是從三甲挖的主任,年輕人是比較好的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但是頂尖醫生肯定是挖不動的,一百萬兩百萬也挖不到301、協和的主任,頂多是差一級別,像朝陽醫院這樣水平的三甲,有可能能挖動一些專家;第三個是雖然儀器求新、求進口,但是在體量差距下,很多操作是做不了的,有些檢查也是做不了的。
最後,這種醫院因為太貴,很大部分顧客是有外國醫保能報銷的外國人,所以也就主要在北京上海,二線城市都難以支撐…這樣一來,我都到北京上海來了,我跑你私立小醫院花幾倍的錢來看病感覺還是挺奇葩…
我們地區的醫保感冒藥只有連花清瘟膠囊了。
感冒難受去看醫生,醫生開藥驚了,只有一款醫保範圍內還是中藥,常見的感康等只能自費去藥店,你妹的還我掛號費!!!!!!!
現在感冒挺多都是病毒和細菌合併性感染,不吃藥,容易引起更大的問題,一般醫生都建議去醫院查個血常規,沒多少錢,然後用藥。
關於國內醫院,有個很奇怪的地方啊。。。
公立醫院隨時爆滿,很多時候擠破頭。到處都看到是這樣,醫療資源非常短缺。(但就這樣,進去住院的時候又感覺有時有點過度治療,特別點滴中藥什麼的。)這說明現在這塊的缺口很大啊。
需求大,缺口大,理論上應該就有很多資本能進來啊。如果完全不准私人資本進入這個行業,那這現狀還可以理解。
但是現在私人醫院給我的感覺不是沒有,有的都是莆田系這種蛋疼的,不然就是各種整容婦產私立醫院,而且絕大部分還是莆田系的。
為什麼莆田系這麼吊?而其他有資本的基本進不了這個行業呢?還是說只是我沒看到,還是有些可以算「靠譜」的私立醫院?
主要還是人們不信任私立醫院。和私立學校一樣,首先,人們覺得私立醫院的醫生肯定不如公立醫院,其次,人們覺得私立醫院是盈利為主必然花錢多,最後,人們覺得萬一出醫療事故了私立醫院沒人負責可能跑路。
就和私立學校發展過程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私立學校里也就少數能獲得人們的肯定。
樓主觀察得對,大醫院看起來人滿為患,但是逮著一個病人也是儘量多產生費用。其背後的原因就是並沒有所謂「公立」醫院,公立醫院跟國有企業是一樣的,是領導(院長)的私企而已,自負盈虧,賺錢才是第一要務。真正的「公立」醫院應該是佛系的,病人多病人少一個樣,賺多賺少一個樣,反正病人的錢也不給醫院,醫生的工資都是定額。
資本進入成本很高的,不是錢的問題,資質、人員都很麻煩的。別看莆田醫院多,人家關係網架好花了多少年了。
其他地區民營醫院也就搞眼科或牙科這種多點,普通民營根本沒生存空間。。。
這個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水平」的高低,「公立」醫院水平高,「民辦」初中水平高——當然,所謂「公立」和「民辦」都是TG人為劃分出來的,其實根本不是這些單詞本身的意思了,其實就是「水平高醫院」和「水平高初中」而已。
出了事情扯皮條誰敢去試,真有錢的直接私人醫生,民辦學校就沒這方面的顧慮,升學率是實實在在可查的。
醫保虧空限制醫療耗材的事還有人懷疑嗎,作為內科醫生的我也說一句,當然是真的!骨科一個月只能醫保報銷6塊鋼板了,先到先得[微笑]不要以為內科就沒事了,一大堆藥不能用了哦,比如化療患者不能再用托烷司瓊止吐了,非禁食患者不能用PPI護胃了,狼瘡性腎炎不能用驍悉治療了,指南推薦一線治療藥物也不行
目前基本耗材沒什麼影響,止血縫線紗布希麼的目前我們醫院還是能用能報的,彈力膠布雖然自費也就十幾塊錢。手術排班還是滿的,估計受影響嚴重的是一些進口耗材,自費ok。內科用藥控制一下適應徵我其實沒什麼意見,但是適應徵和臨床指南不一樣這我就很不理解了……
幼兒園都要卡你別說醫院了
聽說過衛計委麼
私立上海也有呀,很高級的和睦家
還有什麼美國醫院,沒有醫保.所以都是洋人去看病
當然人家都是買的商業保險
正規私立還是靠譜的,有大醫院的專家去坐診,比如我導師的導師退休後就去了一私立醫院,但是私立價格就是明貴,和莆田系那種遮遮掩掩還要裝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不一樣。只要有錢,老實說,想請什麼專家都行啊。
特別貴,標榜雙語、歡迎國際客戶、高端醫療之類的,官網看下醫生的學歷跟經歷,然後醫生中有20%以上是外國的吧。再就是為了給外國人報保險,這種醫院還喜歡通過一些國際的認證,比如說JCI。我給你一個栗子,你可以上和睦家醫院的官網感受一下。
醫保就不應該納入高價的藥物和器材,醫保就是交強險,偏偏要覆蓋勞斯萊斯的車損
不僅這樣……
醫保被各種手段套取也不少見
湘雅這樣的醫院,廁所里都是各種收藥的小
關於套取醫保之類,挖社會主義牆角真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
是的,一直用的抗排異藥也不給開進口的了,全部強制換國產。
一堆沒用的中成藥都是醫保,把這部分砍了,說不定就有剩
每年年底的時候,醫院各個科室用藥受限,醫用手術耗材受限等等問題已經是常態了,跟醫院以及科內管理有很大的關係,病區開藥有回扣這個就不用解釋了,所以科內都會挑回扣高的藥來處方,而這些藥裡面包含很大一部分價格昂貴的藥,自然科內藥占比醫保額度等就早早用完了,就只能開些鹽水、葡萄糖之類的,
復旦腫瘤醫院的一樓有很大一個區域是領取中藥的,拉肚子想買氧氟沙星或易蒙停是跑斷腿買不到的,每個藥店都只推中成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的新型矛盾定位是很準確的。我們的醫療和教育,為什麼像兩座大山一樣。根源就是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就是人人公平,但是我們的人口基數極為龐大,資源是有限的,那點微薄的資源,要人人公平就是人人都只分得到一點雜碎邊角,要讓人享受到完整的產品,那產品遠遠不夠人人來分。人人公平的強力制約是壓不住客觀現實的,是敵不過市場制約的。大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增長是遠遠把客觀的供應甩出幾萬條馬路的。部分行業做了市場化之後減輕了國家的包袱,把鍋甩給了市場,但是教育和醫療一直是半遮半掩。對於億萬普通百姓來說,就是希望以自己能負擔的合理價格使用較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二十年前,生病去醫院,能用得上最差的設備都難,二十年前去學校,能有個發音標準的老師都難。而現在,普通百姓對教育醫療的標準尺度早就不是那麼低了。所以我們的三甲醫院收費和普通小醫院沒什麼差別,但是你根本找不到關係排不上隊。我們的資深醫療專家,幫你看一次病才收一點點診療費,和普通實習醫生也沒多少差,所以必須私下找關係給紅包送禮,否則根本輪不上你。我們最好的學校,擁有最強的特級教育專家師資力量,不要學費免費教育你的小孩,所以學區房炒到天上。這就是理想豐滿和現實骨感。再加上本身制度的低效和內部尋租空間的消耗,這種供需矛盾就更加激化了。同時,我們依然有大片的人群連門檻都擠不進去。一方面是必須把教育和醫療的普及面擴大,讓更多人受益,一方面又要讓這兩個超負荷的系統能夠正常運作。想來想去,也只能向西方學習:公有制只保障最基礎的醫療教育服務,市場提供個性化的高精尖服務。以前醫保給報銷進口器材,以後你得拿錢買。以前資深醫療專家一天從早到晚累死累活看幾百個病人,每個人給幾塊錢還要被罵,以後可能你沒有幾萬塊預約都見不到人。以前不要錢可以入讀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以後公立學校可能都差不多,要好的輔導請自己花錢去買。結果就是,以前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底層,現在能夠得到陽光普照,而以前能享受高級待遇的中產和工薪階層,則不好意思,要被降級了。也就是,把社會中層的福利削減用於補貼底層。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口老齡化,龐氏騙局和社會主義美好夢想已經維持不住了,頂層的利益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分配機制就是在中下層之間展開了。
光宣傳中藥問題還並不大、港珍。
但另一頭、譬如本來可以入保的若干常用關鍵耗材、也那麼掐一下的話、就嚴重了。
畢竟、鼓勵吃中藥和只能吃中藥、是有致命區別的。
God。
*毛十八:坐標上海,好友說心臟支架手術推薦去私立醫院做,出錢請公立醫院大牌醫生出診,因為公立醫院沒耗材;結果哪怕去了私立請了醫生,支架配額還是用完了。完全不懂了,有錢沒錢醫保自費都沒用,只有趙姓能倖存
這個事情比大家想像的嚴重的多。
不是當地衛計委糊塗,而是醫保沒錢了。醫保資金見底了。所以他們要變著花樣阻止各種能產生大額醫療開支的項目,從而減少報銷量。
取消掉耗材,手術難做了。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就可以不做,住院費就降低了,報銷額就減少了。必須做的手術,醫生和患者也不會在意耗材,自己去買來做了。
手術耗材只是醫保資金縮減大旗中的一小步。但這些小步積累起來,就能守住住院統籌和門診統籌兩條無底洞。
*鄧鉑鋆前面的答案說的數據比較詳細,也比較宏觀。我沒有那麼詳細的數據,只說在基層看到的事情。
2016年7月份的時候,本地醫保招集所有公立醫院開會,告訴大家,本年度的醫保資金花了90%了,下半年除了急症之外不要收住院。哪家醫院的醫保資金超了,自己想辦法負擔。
開完會回來,我們就開始往外趕住院病號。1到7月份,我們科收了200多個住院病人,8到12月份,一共只收了11個。其他單位情況也差不多。但即便是這樣,年底本地幾家大醫院也都被罰了款,平均每家扣了幾百萬的醫保資金。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那幾家大醫院做錯了什麼,而是醫保真的沒錢,下半年就算是所有醫院都不再收住院病人,全年報銷額度也已經花完,只能找個理由說是罰款了。
2017年,醫保的動作更大,他們升級軟體堵住各種報銷漏洞,這是應該的。還有一些不應該的,比方說,大幅調整了醫保目錄,把一些常用藥從目錄里剔除,上半年醫保大改過兩次,微調若干次,現在,醫生基本都搞不清楚哪些藥能報銷,哪些藥不能報銷了。
以前的時候醫療改革,有個方向是要實行分流,鼓勵病人在社區衛生中心就診,但今年9月份醫保目錄修改後,很多慢性病常用藥都改成二級以上醫院才可以報銷,剛把病人從大醫院分流到社區,又要把病人再趕回大醫院。這就是開倒車。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不到生死關頭,哪個領導敢犯?
以前我不太明白,我覺得醫保如果負擔不起耗材費用的話,那把耗材列為自費,不就可以了嗎?現在看起來,這可能意味著,醫保資金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所想的也不只是省下耗材的那一部分錢,而是通過禁用耗材,把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都停掉,畢竟耗材的錢只是一小部分,手術和住院費還是大頭,而且是必須要報銷的。
現在是一個如你所願的盛世,他們不能直接吧這些藥品和耗材從醫保目錄里刪去,那樣會讓百姓缺少幸福感。所以他們就用了這樣的一種辦法:列出一個看起來很豐滿的醫保目錄,然後出台各種規定,讓醫院不能順利報銷。大戶人家面上的風光,也就不過如此。
我們的官員,一貫不會替國家省錢,畢竟錢花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拔毛。現在他們真的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節約醫保資金,那只能證明一件事,醫保資金真的要見低了。社保虧空真來了。
高層說,醫保沒錢了,你們大家省著點用。結果到了基層就過度執行成了這個鬼樣子。十年動亂怎麼來的?三年災害怎麼來的?都幾十年了,還是這個鬼樣子,今年的煤改氣也是一樣,初衷是善良的,現實是冰冷的。他丫的現在大家家裡都有空調,你供氣供不上了斷地暖,老百姓家裡開暖風就是了,天然氣燒的地暖比電燒的空調不知道便宜多少倍。至於是福是禍,這不廢話麼?醫保沒錢了,高層倡議大家節約費用,正確的辦法是精簡報銷範圍,救命的東西要保障,升級服務的東西花錢享受。
之前公眾號寫過,希望大家關注一下正在發生的醫療經費控制的問題。今天看到了好幾個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微博,比文件裡面看到的還要乾脆徹底。
也不想多說什麼了,只能呼籲大家多關注,這國沒什麼參政的辦法,輿論的作用是好是壞,但從北京這幾件事情來看,太簡單粗暴的政策,輿論多少是有遏製作用的。
你是廣州醫保嗎,是的話也就自求多福。疝氣的病人微創基本做一個醫院虧一個,而且醫保給的錢是單側的,以前單側進來一般勸做雙側,因為看了很多做了一邊過幾年另一邊又出來了而且第一次做了微創第二次就只能開刀做。但醫保只給單側錢,所以你要麼自己掏五六千買另一側要麼自求多福另一側別出來。這是一個側面,其他大手術也各種限制,以前還吹中國醫療便宜大碗,這些又少了一個可以吹的了…
反正我看了,啥都是跟美國學…
美國醫保一般都有個maximum out of pocket,每年自付額上限幾千美刀,超過部分百分百報銷。
中國學反了,搞了個大病封頂線,超過一定數額就不管了,這個不好啊。
美國是小毛小病,也得自己淘個幾百刀出去,但大病有保險兜底。
中國是小毛小病隨便看、隨便花、便宜大碗(甚至有樓上提到的被套現的情況,不用白不用),出了大病家破人亡死了算球。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有大量赤字,但中國也不好過,所以你不能武斷地說哪個制度比哪個好。
尤其考慮到,美國的醫療成本高,是建立在藥廠大量燒錢、醫生超高待遇的基礎上。
醫保出錢,患者巴不得開的藥越多越好,醫生巴不得開的藥越貴越好。。。。
為什麼有些醫院醫保用不完而有些醫院醫保出現上半年吃雞下半年喝湯的現象,這兩者都是有問題的,一個良好水平的醫生,應該是以診斷治療為主,那麼對於能使用醫保內材料解決問題的病人,不應多開和過度醫療,尤其是那些會產生回扣和相關利益鏈的病號就不應該進行過度的診斷和醫療,舉個例子,我名言我有醫保,一個頸椎病開了我超過5000的診斷要求,其中3000能報,這就是醫院上半年的現象,還有藥品,開了我500塊的西藥一點用處都沒有,最後的結果是吊頸和針灸解決的問題,而有些醫生,會盡力避免開醫保內的藥,自費藥品有高額回扣,這時候醫保就出現用不完的現象,說穿了,有些現在的醫生,自私到了完全將病人視為田裡的韭菜草菅人命的程度,其有些行為與保護傘公司無異
人都是一樣的人,制度才是禍根,多開藥能賺錢,不開藥不賺錢的制度下,你指望醫生都是聖人,那一定會失望。
醫改中所謂「回歸醫生的勞動價值」,說的就是對的,只可惜制度上沒有保障。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制度不說完美,但是至少這一點上沒問題:人家是懶得給你開不需要的藥和檢查的,因為一分錢好處沒有,人家「看」你一眼本身,收費很貴。
我記得老幹部這塊暫時不走醫保,走財政另一條線。
好像現在最燒錢的是新農合,前幾年都把多少農民拉近農合當政績,結果醫保爆了。
真的不夠用新農合一年幾十塊報銷能幾萬說什麼領導高幹那些人數量才多少新農合才是最耗錢的現在這麼搞好歹還能讓醫保存在說什麼病死低端人口的都是傻逼
自9月起,各省市已經陸續開始進行新農合的繳費。截止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出台了2018年新農合的繳費標準,安徽、海南、大連等地已經發出文件,上漲30元,個人繳費達180元;吉林省繳費提高到240元。也就是說,與2017年相比,繳費150元的地區上漲到180元,繳費180元的地區上漲到240元。
注意,這是一年的費用
用藥荒的原因是為控制藥占比,目前的停藥就是對醫保患者和自費患者一視同仁,如果只停醫保患者的用藥,自費卻能買到,就會激化矛盾。所以只能所有藥品都嚴控銷售,不是藥沒了,是人為不讓醫院售藥
不能去魔都公立三甲醫院自費麼…?真是要緊的病貴個5倍10倍的也能接受啊…直接不讓用怎麼辦
為什麼上海會先不夠?上海這邊交社保的年輕人很多很多,而且我記得兩年前醫保+養老的最低繳納額就1k+了,怎麼會先走這麼緊張?
坐標上海,剛跟好友討論過,說是心臟支架手術推薦去私立醫院做,出錢請公立醫院大牌醫生出診,因為公立醫院沒耗材;結果哪怕去了私立請了醫生,支架配額還是用完了。什麼情況,完全不懂了,有錢沒錢醫保自費都沒用,只有趙姓能倖存嗎……
那豈不是有錢都看不了病了?真的假的?
經費有限,進口的超聲手術刀,生產商說一次性,國內、包括上海,都是多次使用(有消毒)。
和在日本曝出的一次性醫療器材反覆使用,是一個路數。
國家有消毒衛生技術標準規定保證滅菌的有效性。實際上你去看器材的註冊標準,也是必須保證多次使用仍然安全的。但生產商為了防止記錯了,用次數太多引起風險,也為了多賺錢,就規定成一次性使用了。反正你自己多次使用我就沒風險了。
看現在的說法是自費也沒用啊,公立醫院政策拉著沒法自己買耗材,私立醫院一些大手術也未必都能做,趕上做某些大手術的只能死一死到私立醫院進化的時候了
哪可能只快幾個小時。切腸子你用吻合器,咔的一聲就接上了。你用手縫得縫半天,縫完了說不定還會漏。口服藥進口的很少有副作用發生,國產的副作用發生率是進口幾倍
現在真正缺的是藥物經濟學評價,以及耗材的經濟學評價。有些藥品耗材貴是貴,但是它降低住院時間,降低總費用。同時對國家而言這部分進口的錢給外國人賺了,不利於經濟。應該鼓勵做好經濟學研究的藥品耗材進入醫保,限制沒證據證明自己性價比的廠商,同時培養龍頭國產藥企
醫生早幾年就吐槽不知道開什麼藥了,就是因為社保卡的死,開多一點都要扣醫院錢,醫院就扣醫生錢。社保這棒子蘿蔔是玩的妙,還帶轉移仇恨。人人就知道醫保便宜醫生黑心,嘻嘻。
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個藍圖走到黑
窩草剛拉了兩個心臟支架併購的項目,明年是不是進口器材生意全黃了
家人是藥行業的,國產的藥即使跟進口的是同一個配方,同一個製作流程,就是莫名其妙藥效指標沒有進口高
所以說,做藥不是光藥學就行…我們學院有藥學、藥物製劑、製藥工程三個專業,對應研發,優化和大規模生產
為什麼18年會好
泥國醫保指標每年結算,到了明年,新的預算就下來了,就有錢了,實際上醫院每年年底都會限制手術、用藥,都是因為醫保預算用完了,剩下的走醫保全要醫院自己貼,是不是很神奇?
然而我們這新出台的藥品目錄是十一月一日開始實行的
以成都為例,除了最好的華西、省醫院每天人滿為患,醫生會主動的避免過度醫療,能吃藥的絕對不讓你打針,能打針的絕不輸液以外。剩下的承擔了絕大多數普通人醫療任務的醫院,全部在過度醫療,掏空社保。就拿我一朋友為例,他媽快60歲的人了,沒絕經,但是經期出血量比較大,造成了貧血。然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切了子宮。有無數種吃藥解決的辦法,但是醫生給了一種對於醫院盈利最有利的辦法。然後因為社保出大頭,外加上醫生的忽悠,基本上很難有患者會拒絕類似要求。。還有類似的過度醫療數不勝數,有點痔瘡去看病,很多醫院一檢查就是忽悠讓你做手術。任何檢查只要查到點很小的息肉,馬上跟你說手術檢查,普通病人心裡也沒譜,也害怕是癌症,就同意手術,社保繼續出大頭。同事發燒39度,檢查下來就是普通感冒,正常就是輸液退燒。然後他想著輸液自己要出不少錢,立馬跟醫生說住院,那醫生也牛逼,就這麼同意了。跟著住院醫檢查完就給開了個肺炎的病例。。7天用了醫保一萬多。。什麼檢查都做了一遍,CT,各類彩超,24小時心電圖之類的。我有個高中同學是醫生,就是因為開單子給病人節約錢,被領導知道了約談了好幾次,跟他說社保的錢為什麼不用,為病人好,為你好,為醫院好的事情。後來一氣之下就離職開了個小診所混日子。不過他那醫院本來是公立的,後來被莆田系入股弄得烏煙瘴氣。類似的莆田系入股公立醫院薅社保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時候社保虧空,還真的就是一起去薅社會主義羊毛薅沒了的。現在衛計委出個政策,立馬就被解讀為不願意讓你治病了,醫療大頭都給了老幹部之類。為什麼?醫保的錢最終流向的是各個醫院,你動了醫院的奶酪,下面的人自然就會歪著來執行。你不是限制耗材嗎?我停了不必要的手術,著急的手術我也不做了,到時候民憤起來我看你衛計委怎麼辦。當然最後社保被掏空幾乎就是必然的,當一件事需要所有人負責的時候,實際上就沒有人為他負責。社保這種大家一起往外掏的東西,註定持久不了。美國鬼子那一套的私營保險公司醫保才是最終的歸宿。
最近某三甲醫院一則關於:停用部分醫療耗材的公告引起了醫療圈熱議!簡單來說,就是醫院為了控制醫療支出,很多必須的藥品、耗材都禁用了!

我有一句MMP不知道當講不當講,這些耗材一禁,是打算讓我們的醫療水平倒退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嗎?
貴州的一家三甲醫院,下達的通知就更加具體了,燒傷只允許使用兩種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統統不用。

「增加收治低高值耗材使用的患者,嚴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這句話尤其耐人尋味!
嚴控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細思恐極!!!
更可怕的是,這不是一個地區性的事件:

對於全國的三甲醫生來說,在每年九月份得到這樣的通知已經是司空見慣:

簡答來說,就是醫保窟窿太大,資金見底了。所以要變著花樣阻止各種能產生大額醫療開支的項目,從而減少報銷量。花多了全是醫院自己承擔虧損,醫院只能用扣醫生獎金的辦法填補虧損。你讓醫生怎麼辦???
(生病小技巧:有病儘量挑上半年發作,那時候大醫院還有醫保餘額。)
這個事情比大家想像的嚴重的多!取消掉耗材,手術難做了,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就可以不做,住院費就降低了,報銷額就減少了。必須做的手術,醫生和患者也不會在意耗材,自己去買來做了。
很多匿名的神秘大咖也對這次事件做出了點評!(以下內容摘抄自:知乎)
哪家醫院醫保資金超支,自己負擔!
2016年7月份的時候,本地醫保招集所有公立醫院開會,告訴大家,本年度的醫保資金花了90%了,下半年除了急症之外不要收住院。哪家醫院的醫保資金超了,自己想辦法負擔。
開完會回來,我們就開始往外趕住院病號。1到7月份,我們科收了200多個住院病人,8到12月份,一共只收了11個。其他單位情況也差不多。但即便是這樣,年底本地幾家大醫院也都被罰了款,平均每家扣了幾百萬的醫保資金。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那幾家大醫院做錯了什麼,而是醫保真的沒錢,下半年就算是所有醫院都不再收住院病人,全年報銷額度也已經花完,只能找個理由說是罰款了。
禁用耗材,最終目的是為了停止部分手術!
以前我不太明白,我覺得醫保如果負擔不起耗材費用的話,那把耗材列為自費,不就可以了嗎?現在看起來,這可能意味著,醫保資金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所想的也不只是省下耗材的那一部分錢,而是通過禁用耗材,把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都停掉,畢竟耗材的錢只是一小部分,手術和住院費還是大頭,而且是必須要報銷的。
社保虧空真的來了!
現在是一個如你所願的盛世,他們不能直接吧這些藥品和耗材從醫保目錄里刪去,那樣會讓百姓缺少幸福感。所以他們就用了這樣的一種辦法:列出一個看起來很豐滿的醫保目錄,然後出台各種規定,讓醫院不能順利報銷。大戶人家面上的風光,也就不過如此。
我們的官員,一貫不會替國家省錢,畢竟錢花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拔毛。現在他們真的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節約醫保資金,那只能證明一件事,醫保資金真的要見底了,社保虧空真來了。
什麼最悲哀?
愚蠢懶惰的外行管理專業的內行最悲哀。
什麼最壞?
這邊哄著老百姓說看病給報,那邊限制用藥,限制額度的人最壞。
大病請自裁,早死早愛國。
患者的慾望是無限的,而醫保是有限的,更嚴重的是種種跡象表明,醫保的資金池出問題了,至少在資金周轉上出大事兒了。這個也不奇怪,畢竟用官僚們在資金管理上歷來不靠譜。更要命的是,國家已經把「普及全民醫保」這個口號喊出去了,畢竟咱們的國情是啥都可以改,就是官僚們喊出去的口號不能改。
於是就不難想像接下來會出現什麼狀況,大概就像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列寧格勒的全民供應的食品一樣:每人每天兩片發黑的麵包。
於是,進口藥停掉,耗材停掉成為了必然。以後走醫保的病人老老實實用絲線去吻合腸管,老老實實做開放手術,老老實實用兩天低價藥就出院自生自滅去。
用簡單的話概括今後的醫保:大概就是保證每個老百姓餓肚子的時候有黑麵包吃,想吃白面的或者想喝牛奶?請自費。
然而這一切不該由醫生來告訴患者該這麼辦。搞醫保的官僚如果是不懂這一切怎麼回事兒,是蠢;如果明明懂還要把屎盆子往醫務工作者頭上扣,這是壞。我想他們是真壞。
幾句非常不好聽但是實在的話給各位同行或者老百姓們,不喜歡請不要噴:
一,醫保的崩潰已經發生,但是官僚體系不會讓這一切發生在老百姓眼裡。所以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醫務工作者就會是這一切的替罪羊。
二,全民醫保最終會淪為食之無味的雞肋,想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今後只能寄希望於商業醫保。
三,全民醫保的崩潰必然導致目前整個公立醫院體系的淪陷。若干年之後,中國的公立醫院將會成為充斥全民醫保的超級鄉村衛生院,而一批由商業保險和大鱷們投資的擁有一流硬體和優質資源的中國「MAYO」或者中國「ANDERSON」將會成為優質醫療資源的去向。
四,更宏觀的從中國目前的人口紅利和年齡結構來說,其實國家從心眼裡不希望各位長命百歲,各位活得越長,國家的醫療改革越難受。換言之,今天退休明天死,在國家眼裡這就是最愛國。
五,將來的優質醫療只能寄希望於努力賺錢從而能買下一份優厚的醫療保險。而中低收入人群只能寄希望於不生病或者不生大病,所以明白為啥老外都努力健身沒?病不起!
六,咱們真的跟國際接軌了。到了那一天,也許會有某個老頭跟兒孫們講述起當年的故事「哎,想當年啊,爺爺我上三甲醫院看個教授才二十塊錢,現如今,哎……」
這個鍋我們醫生不背!
衛計委要求xxx耗材不能用了,沒辦法,手術還得做吧?
那麼醫生告訴家屬術前先去買xxx耗材,告知型號,規格,數量等等。
家屬直接蒙了…上哪買啊?多少錢啊?型號啥意思啊?
那麼醫生乾脆直接告訴家屬哪兒哪兒有賣,你去買吧。
家屬買到耗材直罵醫生拿了經銷商回扣,去衛計委告狀。
衛計委責問醫院不用這些耗材手術就不能做了?
那請衛計委領導的家屬做手術的時候這個樣:
1,結腸癌的話不用腸吻合器,醫生用絲線一針一線縫合,手術時間翻倍,能微創腹腔鏡做的也要開腹,腸瘺機率增大,傷口長好以後容易出現皮下硬結。
2,剖腹產手術,子宮,腹膜,肌肉,腹直肌白線,皮下,筋膜,皮膚,一路全用絲線縫合。我默默祈禱您下一胎順利。
3,外傷去整形外科精細縫合,沒有進口線?那就絲線湊合湊合吧––精細縫合完和普外科縫完看上去差不多。
4,疝氣手術,不能用生物補片啦?啥?生物膠也不讓用啦?!那咱就用1970年代的標準術式好不好?Bassini大法好。就腹股溝管用縫線強行拉進一下,疝囊頸收緊一下好了。雖然腹股溝管後壁太薄弱了,縫合法強度不理想可能會復發率比較高,但是我有啥辦法,畢竟不讓用補片……
如果衛計委的領導們自己家人能受得了這些,再去問問廣大人民群眾能不能接受,別一拍腦瓜就發文件。
如果衛計委實在是沒辦法了,好歹告訴群眾是你們不肯掏錢報銷耗材的,別讓一線的醫生不停替你們頂雷。
醫保就好像月光族,剛發工資的時候風光無限,懶得做規劃,天天下館子大保健,過了一周就發現錢包快空了,緊張焦慮拆東牆補西牆,考慮各種省錢對策,最後發現每天吃土最省錢就開始吃土,又過了兩周肚子脹大就要死了,這個時候還沒到月底呢,哭都來不及。
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失去才會知道這一切的可貴,這就是底層眼界。
我對許多大醫院停用部分醫療耗材的看法
白衣山貓
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是很無奈。前幾天我就提醒過大家:
奉勸各位,平時要飲食有節,勞逸結合,鍛鍊身體,最好不要生病。真的要生病,應該選擇在年初生病,不要選在年底生病。再不濟,也要在月初生病,不要在月底生病。這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們的忠告。原因不多說。
上面的原因是:醫保沒錢了,要控費。
醫院被停用部分耗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醫保費用不夠了。
我曾經被夾過台灣和大陸的醫療費用,醫生的收入,以前醫保支付的比例和費用總額。(台灣叫健保支付,)
同樣一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台灣的健保給付相當於人民幣¥15,000。這個價格跟我們大陸大部分大醫院的收費水平差不多。大陸主刀醫生做一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多的地方,能夠拿到一兩百塊錢,少的可能不到30塊錢。
可是你知道嗎,台灣公立大醫院的醫生在底薪有130,000台幣的情況下,同樣做這樣一個手術,同樣的收費(病人和醫保並沒有多付錢),主刀醫生能夠提成相當於人民幣¥1500到¥2000的費用作為獎金。如果在沒有底薪的私立醫院,醫生提成還要多得多。
為什麼同樣的住院收費總額,同樣的醫保支付總額,大陸醫生的提成不到台灣醫生的1/10。大陸的病人和醫保支付同樣的錢,錢去那裡了?
除了大陸公立醫院吃閒飯人員冗多外,最關鍵是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費用的組成部分不一樣。
在台灣,LC住院費用占大頭的是手術費用,占小頭的是藥費和耗材以及檢查化驗費用。而在中國大陸,占大頭的費用是各種醫療耗材和檢查化驗的費用,手術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為什麼大陸的耗材會那麼貴呢?我曾經和台灣的外科同行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與台灣長庚系統醫院一個外科醫生的對話我與台灣長庚系統醫院一個外科醫生的對話
對話當中,JJ是美國強生公司的英文簡稱。美國強生公司生產很多種醫用耗材,涵蓋到手術的方方面面,在我國國內腹腔鏡手術的很多耗材是由強生公司提供的。可是你知道嗎?強生公司賣給台灣醫院的耗材,價格竟然是大陸的1/5呢。要知道,五元新台幣相當於一元人民幣呢。
從這裡我問大家幾個問題:
1、網際網路時代,資訊那麼發達,我國大陸管招投標的相關人員難道不知道強生公司賣給台灣醫院的耗材的價格是多少嗎?
2、有我囯大陸這麼龐大的醫療市場,難道沒有對強生公司醫療耗材的定價權嗎?
3、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強生公司賣給大陸的醫療耗材能夠比賣給台灣醫院的貴五倍呢?
強生公司耗材的價格問題,只是我國醫療耗材混亂市場中的一個縮影。
大家想明白這些問題,所有醫療耗材的費用問題便迎刃而解。醫保控費,根本不需要再去停所謂的醫療耗材。同樣的錢可以買五倍的醫療耗材啊。
最後我說一句,最近的停用醫療耗材的鬧劇,就像在一個大財主的家庭里,大財主,整天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大手大腳花錢,把大筆的錢都用光了,到了年底沒錢了,就對到家裡的丫環和長江說:現在沒錢啦!你們少穿一點,少吃一點吧。要節約,不能亂用了。
是的,護士就是大財主家裡的丫環,醫生就是大財主家裡的長工。大財主手眼通天,誰能奈何得了他?沒辦法,自古以來,做替罪羊的總是丫環和長工。
不讓開藥、不做相關手術是現代醫保制度的必然選擇,沒什麼意外。現代醫保最大的問題是,看病的人不花(或者花很少的)自己的錢。
這次限藥最早是老家的人在兩個月之前說的。傳說是該地第三季度就已經把全年額度給開爆了。有司急眼了,下了死命令。雖說事出有因,但是這個管理水平也太操蛋了,畢竟誰更接近死誰更需要不是一個冷冰冰的額度。閻王爺也不敢隨便在冊子上亂勾決不是。。
簡單粗暴可能會是今後的新常態
社保醫保虧空這事,官方當然不會承認,甚至不會放出什麼話。大概還要點面子,不然幹嘛要搞出「五億人擁有家庭醫生」這種數據?
但降低中醫藥准入門檻、停用醫療耗材、養老金僅僅記帳,還有更遠一點的放開二胎限制,稍有常識的人都能從這幾件事裡推理出發生了什麼吧?
所以,有條件的人想辦法給自己上商業保險吧…別去管那些裝糊塗的人了。
醫保虧空究竟是什麼原因暫且不作定論,但這一波緊急停用醫療耗材,真是政治任務大於一切了…
連同煤改氣、清理人口,都是作風急躁操切,效率高但錯誤多,為達短期目標可以不顧人命…問題在哪兒呢?
「體制問題」這四個字前兩年被當成笑話了,但現在再看看,真的是,體制問題。
*顧申宇
既然說到了怡寶,我就也貢獻一下同樣一線醫院上個月底的情況,只能祝各位多鍛鍊少生病了
下半年醫保基金錢不夠了,結果就是各種辦法卡病人,不少手術不能再做,上半年可以做幾百台,下半年就幾十台。當然要是自費,沒問題。
耗材也在砍
衛計委等九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印發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的通知》,自今年(2017年)7月至11月底,在全國範圍內對醫用耗材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工作。所以醫院因為最新的專項整治和醫改措施,為了不擴大虧損,自己縮減了耗材用量。
一般醫療耗材會有5~10%的加成,在藥品加成取消的情況下,這是為數不多的收入了,國務院要求全砍掉。帶來的後果就是用的耗材越多就越虧損,所以醫院要減少耗材。現在藥品加成,耗材加成全砍掉,化驗檢驗項目分割,公立醫院的唯一收入來源現在就是掛號費還有就是中藥。各家公立都是叫苦不迭。國務院不知道想讓醫院通過什麼來養活自己。
當然也不是不知道,他們是認為醫院通過藥品和耗材從醫保基金拿錢太多。現在醫保基金緊張,他們又不敢公然止付或者縮小保障範圍,相反還要吹牛說醫保如何如何。但背後就卡這些,又不能明說,醫保基金不夠了,你們別用了。
類似措施還有很多,比如
1.很多公立醫院停止專門針對慢行病患者的方便門診(其實就是開藥門診)
2.減少每次給慢病患者開的藥量,甚至壓縮到每次去開藥,每種只開1盒,無論能吃幾天。
3.重新審核慢病專門醫保人員、特殊病專門醫保人員,剔除一批。
4.有些城市原先鼓勵家人互相借用醫保卡,現在開始嚴禁嚴打。現在的新政是,哪怕是你醫保卡餘額部分,也不准借給別人用。理論上說餘額部分是屁民自己的錢,和公家無關,那也不行。
這些說出來,當然會有人跳出來說本該如此。問題是再結合同步的改革開中醫館不需要執業醫師資格了,中藥不需要通過人體臨床實驗了。這就搞不懂了。想幹什麼?難道真是消滅低端人口。
醫保基金,很大部分都是神藥的花費。不負擔中藥中成藥,醫保立刻就有錢了。目前來說中藥不敢說全部,絕大部分都是給醫院創收,給醫生賺回扣,加重醫保負擔的。因為現在醫院來錢的其他途徑砍了,黃桑又好這口,所以變本加厲弄中藥。感冒這種不會死的小病,濫開一堆沒用的中成藥,都是醫保名錄內的。中藥現在不便宜,開一周的中藥大幾百,甚至上千都不稀奇。有些藥,中西藥混雜,比如消渴丸,就是中藥加格列本脲成分,起作用的是格列本脲,格列本脲極其便宜,但加了中藥成分的消渴丸就貴了。
現在行政強制規定培訓中醫人數,中醫中藥比例,這個真是胡搞。加上中醫不要資格,還要大量重用,中藥不需要通過人體臨床實驗了,這真是一盤大棋。有人說怪話,大舉提倡中醫有助於減輕政府的健保負擔是真的,死得多死得快。對說這種怪話的,我要說:你錯了,因為中藥很少單獨使用,大部分都搭配西藥。
醫院各種控比很變態,什麼藥占比,基藥占比,醫保占比,超過了就科室自己貼。現在強行有中藥占比的要求,但是治病又不能不開西藥,於是就捆綁了。現在什麼醫院都開中藥,只要開西藥,都要配同樣錢數的中藥。中藥話的錢一般都比西藥多,住院輸液也是,經常是西藥後面跟著一堆不知道幹嘛的中成藥注射液。等帳單下來一看,那堆中成藥的價格以一敵十。
當然也有的地方醫保是在沒錢了,必須降低藥占比,砍費用,醫院就限制中成藥的使用.很多醫院中成藥不允許進院,中藥注射液更是嚴格限制,這些都是當地衛計委還算負責任的。各地都明白哪裡是費用大頭,就是海子裡的爺不明白。
還有的地方醫療系統搞的二次議價,利潤沒有給醫院,都補貼縣財政了。以前,醫院進藥比如是100,可以賣115,加15%,作為醫院的利潤,被說成以藥養醫。現在,醫院進藥是100,還是賣100,但是給醫藥公司貨款可能是85,也可能是70,看怎麼談判的.這叫二次議價。原本是說補貼給醫院的,畢竟醫院藥房,倉儲,都是人,因為這個政策牽頭的是地方政府,不是醫院本身,錢在誰手裡誰是大爺。
教育部為了拍馬屁,擴大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招生比例。實際培養出來的也不是中醫,而是名為中醫的劣質西醫。所謂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實際大部分專業課程是西醫的,因為傳統中醫內容太玄,不實用。但是跟正兒八經的臨床醫學專業比呢,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專業,學到的是低配西醫,要求低,人家學7分,他們學5分。然後加上一堆他們自己都搞不清的中醫理論,可以了,畢業了,行醫去吧。真正能學成的年輕中醫,分兩種。
1.實際是個西醫,只是偽裝成中醫
2.真的很有心思,很有運氣,跟著老中醫學了十多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中醫對於中國相當于禁槍對於美國,見仁見智,咱不多扯。傳統中醫有他的優勢,但是需要另一套訓練方法,就是師傅帶徒弟,人不能多。一個好中醫,十多年就帶那麼兩三個徒弟,徒弟跟著師傅刷經驗,最後靠經驗來診斷,用驗方治病。中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都是啥?
當然教育部也不用那麼費心,現在中醫行醫不需要資質了,阿貓阿狗都能上,還培養個屁啊。我一個禮拜沒去商場,周末去看至愛梵谷,得商場裡原來的牙科,現在成牙科+中醫了。
最近醫改又把檢驗、影像、病理、康復等等支持科室變成第三方服務。這塊成本眼見的又要漲上去。當然改革用意是好的,目前也只能這麼說。
現在是小強滿腦袋的美國模式,黃桑滿腦袋的中醫,這倆一疊加,在加上現在就是運動式治國,動不動來個專項,然後就是督察組下來,左手連著紀委右邊連著組織部。你說我一身正氣,不怕紀委,那好,組織部總能伺候你吧。所以號令天下無往不利。醫療人命關天,這麼折騰,總不像是屁民之福。
平心而論,三級醫改本來可以成為18大後的一大亮點。
然而,四年多下來呢,說好聽點,叫」進展不大」。說難聽點,就是「名存實亡」。再看看,這兩天出的所謂五億人有家庭醫生的說法,簡直像是黑色荒誕劇。
一個不捨得花錢,花香蕉的錢,只能請來猴子。另一個呢想方設法的往私有化上領。
按11的套路,下面估計還是走運動式醫改的套路,安徽省已經有多個地市成立醫改辦,由市長親自抓。紀委督察巡視套餐跟上是遲早的事。又是一地雞毛。
還是同樣的疑問,錢都到哪兒去了?都花去列印巡視材料了?不應該啊。
還有教改的隱患也是蓄勢待發,只是離民生遠一點點,估計火頭會小一點。
爺們不算帳
醫改歸根到底是要從政府腰包里掏錢出來補貼。結果政府不想掏,又要面子,弄德政。最後成這樣了。
煤改氣沒小強啥事,到現在強麗海關於煤改氣屁聲不滋。這個醫改是兩位爺合作的。嚴格兌現承諾,那政府是真沒錢了。
公立醫院受限太多,病房、手術室規模都受限。醫生靠財政收入確實太低,然後想法子把各類醫院創收口子堵上,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個黃桑對付公務員還能理解,對付專業人士,那只能逼著醫生去私立醫院,或者大家不學醫。關心的可以看看現在醫學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線。
這不,開放性骨折,不給鎮痛藥,回家忍著去。問題好多藥,還成處方藥了。
這個倒還主要不是現核心的鍋
類似經費不足現象不是今年才有。而且不止醫保,社保一樣。都是現吃現收,大環境是中國老齡化加速,幾年前繳費的變成要錢的了,一出一進,加上全覆蓋,錢就不夠了。
而且今後會更緊張。一方面可以拉來交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可以通過增大覆蓋面拉來的人也沒有了,而老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財政收入增長已經不會有過去幾十年的速度。
但還是可以在效率提升上下功夫,不要動不動搞個運動。長期看,私立醫療會加速發展,在錢面前生命越發不平等。核心的民望幾年後會消耗在也應消耗在這上面,而不應該現在就耗在趕人和煤改氣上,十分不值。
所以,個人而言還是趁年輕多鍛鍊,減少個人壓力也減少對醫保壓力。另外,醫保成本是普遍問題,已開發國家的也大都建立於二戰後的景氣階段,現在很多也是破產狀態。
在另一個帖子裡表達過類似觀點,個人感覺08奧運是中國始於抗美援朝的為期60年周期的一個階段性的頂點和拐點,現核心接手後本想更近一步,沒成想之後國內國際各方面結構性矛盾接踵而至,很多追起來都是幾十年的老根,利益集團還可以敲打,這些問題不少就是積重難返。新周期看來要始於偉大鬥爭了。目前結構不調整而想進一步逐夢可能性不大。就是老話:月滿則虧。
搞運動是現在開始的
醫保基金虧空,然後被財政兜底,這個一直是這樣。
現在的新規是去年底,財政部、人力資源部、衛計委聯合出台一個《關於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髮揮醫療保險基金控費作用的意見》。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算應嚴格按照批准的預算和規定的程序執行,不得隨意調整」。
「全面實施以總額預算為基礎……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激勵約束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作用,促進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控制成本和費用」,
「重點對藥品、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及大型醫用設備檢查等醫療行為進行跟蹤監測評估」。
今年第一年執行該文件規定,雷厲風行。制定了考核指標。在總分100分的考核指標中,30分是「轄區內所有公立醫院費用增幅」。具體標準是:增幅較上年下降(或增幅上升,但未超過當年GDP增幅2個百分點)即得全部分值,下降每增加1個百分點加1分,上不封頂。增幅超過當年GDP增幅2個百分點,且較上年持平或增加,不得分。也就是說超過GDP增幅2個點,這30分就沒了。
這麼強調控費,今年又把大批中藥放醫保名錄里了,提高報銷比例,中藥費用占比上漲,到年底,衛計委,財政部強調下執行去年文件不打折。然後就出現了年底醫院不敢使用耗材,特別是高值耗材和不敢開藥的情況,考核指標在這裡,誰願意突破紅線被摘烏紗帽呢?
最近大家在熱議醫保報銷年底緊張的問題,有人也提出了醫保基金是否已經虧空甚至崩盤的問題。
先說後一個問題。醫保資金屬於社會保險資金的一部分,《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所以,醫保基金是否虧空甚至崩盤這個問題不是普通老百姓考慮的,是財政部門應當考慮的。而且從歷史上看,我國醫療保障水平和範圍不斷提高,從這個動態的進程看,幾乎醫保基金無時無刻不在虧空,然後被財政補貼所彌補。政府的預算信息都是公開的,我隨便舉兩個例子,一是北京市,2016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452.8億元,支出2502.1億元,財政不需要對社保基金進行不補貼;二是雲南省保山市,2017年的預算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安排596569萬元,支出安排570315萬元,社保基金收入中,財政補貼收入169592萬元,轉移收入1618萬元,兩項補貼占到預算收入安排的28.7%。從現實運行情況看,除個別特別富裕地區外(這些地區也就是傳說中的「幾個省養全國」),其他地區幾乎都存在財政資金補貼社保基金的情況。社保基金或者說醫保基金的「虧空」或者「崩盤」因為有財政墊底,所以不存在衝擊社會運行的危險。還是以保山市情況為例,市級財政對社保基金的補貼占市級財政一般收入的30%上下,的確給地方財政帶來了一定壓力。
這種給財政帶來的壓力就成為財政等部分倒逼醫保基金控制費用的動力。2016年底,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發布了《關於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髮揮醫療保險基金控費作用的意見》。從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三個部委關心的是「控費」。文件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算應嚴格按照批准的預算和規定的程序執行,不得隨意調整」,在地方執行層面第一年執行該文件規定,一些操作程序和內容不熟悉的情況下,勢必將對醫保報銷產生「從緊」的影響。文件還規定,「全面實施以總額預算為基礎……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激勵約束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作用,促進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控制成本和費用」,特別提出,「重點對藥品、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及大型醫用設備檢查等醫療行為進行跟蹤監測評估」,這幾條規定對當前大家熱議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作了很好的說明。
此外,這個文件還制定了考核指標。在總分100分的考核指標中,30分是「轄區內所有公立醫院費用增幅」。具體標準是:增幅較上年下降(或增幅上升,但未超過當年GDP增幅2個百分點)即得全部分值,下降每增加1個百分點加1分,上不封頂。增幅超過當年GDP增幅2個百分點,且較上年持平或增加,不得分。在其他任務目標不一定能夠完全得分的情況下,控制費用增幅這30分顯得尤為可貴。做別的工作需要耐心細緻,壓費用還不是雷厲風行嗎?
然後就出現了年底醫院不敢使用耗材,特別是高值耗材和不敢開藥的情況,考核指標在這裡,誰願意突破紅線被處分呢?
因為自己是做醫藥行業的,對各類政策性的限制還是比較敏感的。在第一家公司熬了好久,終於可以自己負責一個產品了,剛開始也是躊躇滿志,預算不多,只有一個大的系列活動,其他的就是一些專家拜訪balabala,一年四百多萬的費用,還是挺爽的,畢竟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當年6月,國家出輔助用藥目錄,我負責的產品名列其中,剛開始不知道有多大影響,國家的目錄寫的比較含糊,只是出了目錄,出了大概的管理細則。之後各省開始不斷推出自己的輔助用藥目錄,目錄里的藥只會更多,不會減少,每個省都有我的產品,再看後面的限制,簡直喪心病狂。給的唯一用法不能實行,當時做了很多工作,出了很多證明,找公司,找醫生,最後沒辦法,只能看銷售的能耐了。之後就是各種電話打給我,有的因為輔助用藥把產品踢出來,有的因為超量把產品踢出來,超量這個事特別逗,醫院會把每個月銷量最高的幾個產品踢出來,也不知道誰出的龜腚。每天掉一兩家醫院,幾個月銷量低迷,一方面是自己指標達不到,拿不到錢,另一方面,自己折騰這麼久,實在捨不得。其實會不太理解,既然出了醫療保險,藥企擠破頭都要進,進去了就各種限制。之後再找工作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負壓引流沖洗敷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技術好,實用性也很強,當時由於有了其他offer,就沒去這家,只能說,還好我選擇對了,如果去了這家,估計可以直接辭職了。各種對藥品,耗材相關的限制這個非常可以理解,畢竟醫保費用有限,但是發各種龜腚的時候可不可以徵求一下臨床醫生的意見,什麼是真的是救命的,對患者好的。耗材不用,那引流用紗布?縫線用魚線?少蓋點政府大樓,多關心關心平民老百姓,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都沒有的人,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好吧。嗯,說的就是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