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企業
疫情稍顯穩定,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蝗蟲災就來了。
根據15號的新聞報道,4000億只蝗蟲已經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往年的6000萬倍。
上據天空,下占土地。
看看這陣勢,有點密集恐懼症的都看不下眼。
包括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裏,大批的蝗蟲在幾個國家之間遷徙,而蝗蟲災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災區內幾千萬人的饑荒。
如果大批蝗蟲不能及時被消滅的話,那今年的土地收成就非常不樂觀,這對于僅僅靠天吃飯的非洲人民來說,無疑是最根本的生計困難。
作爲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蟲災害,來勢洶洶。
即便索馬裏地區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的狀態,但仍然控制不了蝗蟲的繁殖速度。
歐盟預測,接下來的幾周全人類都將面臨曆史上最爲嚴重的蝗蟲災害。
嚴重則意味著,本就糧食不充沛的非洲國家,將面臨更加難以想象的饑荒。
蝗蟲的破壞能力有多強呢?
一平方公裏內的蝗蟲,能吃掉相當于3.5萬人的食物。
更加不好控制的地方在于,有氣候學家發現這一次蝗蟲災害是由區域內不同情況的降水量,以及索馬裏去年強大的旋風氣候有很大的關系。
但是,未來一周的又是連續降雨的天氣狀況,這讓滅蟲難上加難。
甚至會繼續繁殖出500倍多數量的蝗蟲,加上荒漠蝗蟲每天的移動距離就能達到150公裏,受災地區隨之會迅速蔓延。
蝗蟲本身繁殖和生存的能力就很強大。
連續飛行3天,不用休息;
掉水裏不會馬上死掉,成蟲能在水中遊動24小時。
也就是說,一般的高山江湖,都不可能阻止蝗蟲的行進。
他們可比小強厲害多了,而能比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更令人惶恐的,也就只有蝗蟲災了。
盡管距離我們尚遠,但這仍然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信號。
正如《流浪地球》的那句台詞,“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嚴防死守是必要的,我們甚至不會對這場世界級的災難坐視不管。
畢竟,我國農業部的智慧,那真不是蓋的。
災害信息傳來之後,有網友扒出了2014年CCTV7農業與軍事頻道,一檔紀錄片《科技苑》裏6月24日那期的“牧雞治蝗”,真讓人見識了我國農業部的厲害。
蝗蟲克星,珍珠雞。
蝗蟲對農業生産的危害,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難題。
但從2001年開始,河北草原上就有了被訓練出來的“治蝗戰將”。
上面說了,蝗蟲的破壞能力主要出于它驚人的食量,每天能吃掉體重三倍的食物。
不光能吃,蝗蟲還挑食。
只愛吃植物最好的部分,所以破壞的農産品就更多,浪費的青草不計其數。
不光挑食,蝗蟲還喜歡聚衆。這誰受得了?
看見這天上一團黑了嗎,就是一批蝗蟲崽子們來了。
而且,趁火打劫也是蝗蟲最愛幹的事,像是在旱災中摻一腳這事兒,蝗蟲從沒有過缺席。
2001年,河北草原就被蝗蟲侵襲了,用村民的話說就是往草地裏一走,那螞蚱都往腳丫子上撲。
一平方米就是200多頭,讓河北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000萬元。
化學防治是其中一個辦法,但是危害較多,對往後的農業生産和環境也不利。
于是,大家就把希望放在了“雞”的身上。
于是,一批農民“轉業”了。
從耕地貶成了養雞。
當然,雞也不是啥品種都行,要求能跑還得好鬥,不然不是蝗蟲的對手。
這就發現了華北柴雞,腿細腳大,肌肉發達,肉蛋兩用,治蝗的重擔自然就交到了它的肩膀上。
再來看看華北柴雞和蝗蟲的戰鬥力對比。
柴雞破殼後60日齡就可以放到野外放飛自我,不用在專業的雞場養殖。
而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昆蟲,以7天一次蛻皮爲一齡計算的話,2~3齡就是它的最佳防治期,這時候吃不多,殼也軟,比較好欺負。
所以,主要制定好作戰日期,用60日齡的柴雞去PK2~3齡的蝗蟲,就絕對沒問題了。
誰又能想到,農業部的作戰計劃相當周全,這下也終于懂了爲什麽農業會跟軍事放到一個頻道裏,這倆真不分家。
首先蝗蟲大量出現的月份是6-8月的90天。
以這個爲前提培養“戰鬥雞”
60天後先放到草原上,適應作戰環境,75天後訓練牧雞聽從指揮,90天後就實戰了。
計劃周密詳盡,整個過程也就是150天。
關鍵是,治蝗之後的牧雞還可以拿到市場上賣肉,一點兒不浪費。
說白了,就是一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雞生”。
當然,這中間生的蛋産生的利益,咱也不能不算啊,看看這奉獻多大!
關鍵是,農民們也是真的傾注了心血的培養的,就像是望子成龍的家長。
所有雛雞都拿“童子雞”的標准對待,想從童子雞晉升到牧雞,還得通過培訓考試,合格才能錄取。
可不是每一只都有機會鞠躬盡瘁的。
每屆“培訓班”有1000-1500名學員組成,後面提著撬的就是它們的培訓師和保育員。
因爲得生活學習兩手抓嘛,保育員負責創造好的生活環境,給雞舍四周搭建的整整齊齊,培訓師負責育德育才。
即便遇到極端環境,學員們也得學會“逆流而上”。
比如暴雨,就是對剛出道得學員們,一場身體力行的考驗,結果全躲在雞舍裏狗狗碎碎。
培訓內容也很艱巨。
一般雞啊,都喜歡在固定的半徑裏活動,但培訓就是要讓他們學會看看外面的世界,擴大活動半徑,但還不能跳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這是主要的課程要求。
說起來簡單,指揮難。
雞們生性散漫,想讓它們像狗一樣聽從差遣可不容易,
所以,在雞很小的時候培訓員就處心積慮了,餵食兒的時候吹哨,讓雞們學會聽從差遣。
再通過吹哨的頻率和長度,讓雞學會聽從指揮。
這樣一來,牧雞治蝗的目的就達到了。
既不破壞生態平衡,又能讓蝗蟲得到治理,這種科學的方法也只有我國農業部門能想得到並真正實施了。
最後,牧雞還可以用吹哨的方式,不費吹灰之力運送上車,送到市場去。
這就是,牛掰啊!
當然,話說回來,這樣成功的治蝗經驗能否運用在這次世界級別的蝗蟲災害上,尚未可知,還需實踐。
但因爲有了充滿智慧和行動力的專家在行動,這讓我們更相信了再難的難關,我們也都一定可以克服。
- 內容編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