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資大行巴克萊銀行(Barclays)2021年始再度加碼亞洲業務,中國市場尤是。
2021年10月,英國巴克萊銀行任命劉洋(Angela Liu)擔任該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該任命之前,劉洋曾常駐紐約工作。上任後,劉洋走訪巴克萊倫敦及新加坡交流經驗。她說,尤其是在倫敦,遍地是巴克萊的ATM機,單是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就有兩棟巴克萊大樓。她說,“這歸屬感非常強”。
赴任中國前的時間空當,劉洋將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走了一圈,希望聯合全球各個部門,使全球客戶能夠經由巴克萊在中國的平台,了解、學習,與投資中國市場。
“即便是在戰略重組時期,巴克萊也從未退出中國。”巴克萊銀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劉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說,巴克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的決心非常堅定。巴克萊在中國的第一步,是在做好産品的同時,擴大對海外和國內客戶的覆蓋度。
劉洋強調,在中國,巴克萊做的是長線生意,需要將根基打結實,每天都要有成長。“(按計劃)巴克萊必然最先會帶著其最核心的、最耐打的産品,進入中國。”其中包括結算服務、結構性産品與衍生品業務等。
目前,英國巴克萊銀行在華設有上海分行和北京代表處。劉洋表示,著力在資産管理領域對中國市場進行了解研究,未來希望能夠參與或加入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業務。但目前,其仍處于研究、了解階段。
劉洋。資料圖
“巴克萊從未退出中國”
《21世紀》:如何評價近年來巴克萊在亞太區域及中國的進展?
劉洋:巴克萊于1981年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2005年建立了分行。其間,確實有一段時期,巴克萊對整個亞洲及其他市場進行了戰略重組。但我想要強調的是,即便是在戰略重組期,巴克萊從未退出中國。
誠然,對比其他一些地區,我們如今在中國的布局小了些,但在我就任的這段時間內,巴克萊在中國進行了很多努力。
首先,2021年中及2021年底,巴克萊增加了7.1億元人民幣的運營資金,並計劃在今年與明年繼續增加運營資金。
其次,巴克萊一直在打造其中國團隊,吸納了許多優秀人才,例如將增聘人員發展全球市場業務,我們也計劃擴大在上海的辦公面積。過去幾個月間,從巴克萊銀行行長郭婉怡,到包括中國的利率與彙率産品在內的銷售、交易人員,再到投行業務領域;從資本金到人員,巴克萊一直在積極布局,補齊短板,並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期,在對合規經營風險控制、資産管理領域的探索及研究中,新人員會以不同方式參與至其中。
上述細節意在證明巴克萊從未撤出中國,我們的承諾此前一直在。未來,巴克萊在中國不僅是一個承諾,還有一個更長期的信心:在中國進行更多的投資與業務拓展,將整個業務做得更好,達至一個破局的發展。
《21世紀》:巴克萊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方向是什麽?又是如何規劃的?
劉洋:整個巴克萊集團對未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非常支持,予以很大期望。巴克萊在中國的整體戰略定位有三個重心。
首先,巴克萊對自身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決心非常堅定。基于“要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這一信念,我們正進行新的布局,希望獲得長足的發展。
其次,作爲全球第六大投行,也是最大的非美投行,不論是從亞洲,還是全球視域出發,巴克萊都有一個共識,即看多與做強中國。在我看來,這也恰是巴克萊與其他銀行相異的一點。帶著300多年的曆史感視角,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較爲)複雜的時期,巴克萊希望爲中國的金融開放,社會福祉的提升,與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發展等促力。
再次,我們希望在未來一兩年內,將巴克萊在中國的平台做大、做活、做好,擴深對客戶——欲要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客戶與想要進入海外市場的中國客戶——的覆蓋度。
巴克萊全亞洲的各個前、中、後台的最高層領導,每星期都會聚在一起探討其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情況,努力解決問題。這種溝通的頻率和規模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見過。
長線布局中國
《21世紀》:巴克萊如何制定在華增長策略,包括全球市場、投資銀行、企業銀行等領域?
劉洋:巴克萊在中國的第一步,是在做好産品的同時,擴增對客戶的覆蓋度。
外資銀行肯定要重點著手兩個客戶:關注中國市場的海外客戶,和對海外市場有興趣的中國客戶。
海外客戶群方面,巴克萊作爲全世界最大的投行之一,對此群體的覆蓋率良好。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將這些客戶引入中國市場。對于中國客戶群,我們一般將其分爲三個部分:企業客戶、機構客戶與個體客戶。
中短期而言,企業與機構客戶爲主要發力點:先是機構,再到企業。
巴克萊將發揮自身強項,在中國主打其全球龍頭産品,尤其是結構性貸款、結構性信用産品、衍生品服務,與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它們將于一兩年內推出。此外,巴克萊還將探尋在資産管理方面的發展空間。
《21世紀》:中國正在加快金融業雙向開放,巴克萊在華有無獲得新的金融許可牌照的計劃?
劉洋:巴克萊會根據市場的發展與機遇的表現,著力在資産管理領域對中國市場進行了解、研究。
未來,巴克萊希望能夠參與或加入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業務,從而構建其在中國的綜合戰略布局。但于我們而言,目前處于一個研究與了解的階段。
我們在內部已做了很多前期准備工作。在中國長線的綜合化戰略布局中,巴克萊會觀測不同的産品線所能帶來的機遇,不會拒絕考慮任何一條産品線。
《21世紀》:在中國境內發展時,外資銀行如何利用其自身優勢或特點?
劉洋:巴克萊業務包括三個次産品線:投行、企業銀行,與整個全球金融市場。
結算服務、結構性産品與衍生品業務是巴克萊的業務亮點,巴克萊在這些方面享有絕對優勢。
中短期內,巴克萊要將龍頭産品引入中國,即結構性貸款、結構性金融産品與宏觀銷售交易,前兩類也是巴克萊在美國和歐洲的標杆産品。
引進海外産品與風險監控的經驗之上,結合對中國市場特色的洞察,巴克萊會推出更爲貼合中國客戶偏好的産品。
此外,作爲一家外資銀行,也需將中國國內的産品介紹給海外客戶。中國的利率與彙率産品將持續對全球客戶具有吸引力,巴克萊將拓展此方面的産品種類,優化銷售與交易團隊,進一步與全球市場接軌。
我們希望將上述三類産品升華爲最具競爭力的産品,通過它們的成功推出與壯大,吸引更多的中國、海外客戶。
差異化競爭策略
《21世紀》:外資銀行今年均將跨境業務作爲發展重點,巴克萊的獨特優勢是什麽?
劉洋:跨境業務是雙方之事,也是一件在雙向開放的過程中必須要做的業務。
巴克萊希望比其他外資銀行做得更好的一點是,更好地聯動其海外各平台。我們希望聯合集團的全球其他部門,使全球客戶得以通過巴克萊在中國的平台,以了解、學習,與投資中國市場。
這也是爲何在就任巴克萊中國CEO之前,我花費了約一個月的時間去往巴克萊一些海外駐地的原因。
《21世紀》:作爲外資銀行,巴克萊有無針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制定專門的風控計劃或安排?
劉洋:巴克萊對中國風險的認知,與其他外資銀行或不太一樣。
我一直認爲,若一家外資銀行無法以一種中國特色的視角看待中國市場,反而是照搬美國及其他地方的經驗,可能會多一些碰壁。在符合中國監管的前提下,巴克萊要做的,是將任何業務運營的風險視爲三點: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更細爲對手方風險)、杠杆風險。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三類風險在具體區域表現出的特質與類型,巴克萊會采取不同的策略,著力于提升金融服務基礎的建設,與相應的風控管理。
合規管理方面,我們希望加強在中國的全面風險識別能力與管理能力,並將對全球風險管理的認知深化爲具有中國特色的風險管理認知,優化各方面的風險政策,同時加強風險與業務拓展的緊密對接。
《21世紀》:外資銀行在華的機遇與挑戰是什麽?巴克萊在中國拓展業務的需要突破之處是什麽?
劉洋:不論是全球哪個地區的客戶,如果未能對其形成價值,就無法做成一個長線、可持續的生意。
中國內地的銀行體系規模很大,巴克萊肯定要開展不一樣的業務,且要比其他外資銀行做得更對口。巴克萊要把自身最好的産品帶進中國,實現長線發展,並以深耕中國市場的態度以制定戰略布局。
巴克萊需要對客戶群與增長點有長期價值。在與監管的交談溝通中,雙方對中國市場目前需要什麽存有共識。由此,巴克萊將爲中國客戶帶來我們最能打的産品。
似孩童長牙一般,巴克萊在中國發展期間不免會有成長的煩惱。巴克萊的中國團隊裏,對于任何産品線,對于前台、中台與後台,我秉持的觀念是,在中國,巴克萊做的是長線的生意,需要將根基打結實。每天都要有一點點的成長,無論其有多微小,也無論期間會否有挫折。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