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易啓江
自去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藍圖敲定後,這顆“南海明珠”備受矚目。作爲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領域,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在海南加速推進。而縱觀目前世界範圍內成熟的自由貿易港,在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也均逐步形成了與之相配套的離岸金融市場。
早在十余年前,海南便開始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今年4月9日,人民銀行等四部門更是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旨在推動建立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夯實海南金融基礎。
三亞亞特蘭蒂斯度假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多位受訪人士看好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特別是資本自由流動、貨幣自由兌換等核心領域,海南作爲先行者持續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形成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田”,這也將對全國尤其是內地各大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起到示範作用。
夯實基礎,推動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
去年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有序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資金自由便利流動”。記者注意到,目前這項工作安排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海南已上線運行自由貿易賬戶,即FT賬戶,企業可通過FT賬戶辦理跨境交易的本外幣結算和境外融資業務,FT賬戶的資金兌換可在離岸市場平盤。另外,在一些地區開展本外幣合一的銀行結算賬戶體系的試點,“去年9月份,我們把海南納入到這個試點地區,目前試點的准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擬于近期落地。”
2020年12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發布通知,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水平提高,部分資本項目人民幣收入的使用限制也迎來放寬。數據顯示,去年海南省的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增長了近五成。
另外,在跨境投資管理方面,去年12月份,外彙局批複同意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對外投資試點,並給予50億美元試點投資額度。目前,外彙局海南省分局已經制定了QDLP試點的管理辦法,正在組織推進具體的試點工作。
遊客在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有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裏,海南引進外資的步伐持續加快。2018-2020年,海南省實際使用外資分別爲7.33億美元、15.1億美元、30.3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12.7%、106.1%、100%,連續三年實現“翻一番”。全省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2.7億美元,占建省32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37.3%。
2018-2020年,共有來自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海南省投資,同時該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連續快速增長,累計達1510家,占近10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74.9%。
今年4月9日,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從提升人民幣可兌換水平支持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擴大海南金融業對外開放等六個方面提出33條具體措施。
廈門國際銀行投行分析員任濤博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相較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金融政策,上述《意見》有一些制度創新的地方。例如,通過海南自貿港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允許海南自由貿易港內QFLP按余額管理模式自由彙入彙出、將海南自貿港納入QDLP試點並給予基礎額度且每年可向其增發額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海南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證;放寬在海南就業的境外個人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支持境外投資者投資海南自貿港內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産品和資管産品;擴大境外人民幣投資海南金融産品的範圍;試點擴大可跨境轉出的信貸資産範圍和參與機構範圍。
在他看來,這些制度創新有助于推動我國個人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增強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産的信心並拓寬持有渠道,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最終實現彙兌和投資自由化。
他山之石,把握金融開放和創新節奏
目前世界範圍內成熟發達的自由貿易港,均有與之相配套的離岸金融市場,以滿足其具有“境內關外”特點的貿易、資金等一系列活動。
首屆消博會舉辦地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黃革等人撰寫的《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對海南自貿港離岸金融市場建設的啓示》一文中提出,美國國際銀行設施(IBF)、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日本東京離岸金融市場(JOM)和泰國曼谷國際銀行設施(BIBF)都是由政府推動設立的,通過法律、稅收、監管等多方面的政策優惠,吸引跨國企業和非居民在本國的離岸金融市場上開展金融業務。這四個國際離岸金融市場具有依靠政策推動、特殊賬戶安排和設置業務限制的共同特征,但日本由于沒有把握好金融改革節奏,泰國在允許國際資本向國內滲透的同時沒有做好風險防範,最終都導致了金融危機。
基于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上文建議海南自貿港應適度放松金融管制、維持有競爭力的稅負水平、循序漸進地推進,堅持嚴格的內外分離制度,采取限制性監管措施,把握好金融開放的速度和次序,穩健推進離岸金融市場建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發展,需要重點關注這些領域:
一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清算結算機構等;
二是先行先試、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對于跨境資産管理、個人跨境交易等業務進行嘗試,探索建立離岸金融賬戶;
三是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通過擴大稅收優惠等措施增強海南發展離岸金融的吸引力;
四是完善金融監管,建立健全資金流動監測和風險防控體系,做到金融防風險與金融創新相協調。
“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對于探索提高人民幣自由兌換具有示範作用,有利于全國層面金融改革創新的順利推進。推進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是大勢所趨,金融開放和創新往往需要把握好節奏,部分政策可通過先行試點,將更有效地降低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範若滢表示。
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前景可期,“試驗田”政策空間漸次打開
在任濤看來,當前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發展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20年6月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及2021年4月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只是從制度層面上給予了框架性設計和安排,“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的政策路徑推進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
他同時提到,中國目前有數以萬計的境外紅籌企業上市主體位于維爾京、開曼等其它離岸區域,相比之下,海南的區位優勢明顯,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境內資本市場開放力度逐步擴大以及已放開紅籌企業境內上市的背景下,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可期,尤其是人民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流動等方面。
“考慮到國際上已有的離岸金融中心核心是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化空間應該說還是比較大的。盡管《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已經發布,但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離岸金融方案尚未真正明確,仍然處于基礎制度完備階段,資本自由流動、貨幣自由兌換這一離岸金融市場的核心內容仍然需要通過大幅提高額度等舉措來逐步過渡,並最終形成建立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田。這個方向是明確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條件允許,未來五年(特別是臨近自由貿易港封關時期)開放的力度是有可能比預期更大的”,任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論交易貨幣是人民幣還是外彙,海南的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前景都比較大,這種前景,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巨大的政策改革空間。首先,以對外貿易尤其是跨境貿易爲重點發展領域的海南自貿港,其外彙和離岸人民幣結算的需求和市場空間很大,這是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的實體經濟基礎,海南地理位置也對發展離岸金融中心有加持。
其次,離岸金融前景取決于政策改革進程,目前海南在稅收、資本賬戶管制、法律等方面仍然與加勒比海島國、新加坡、我國香港等離岸金融中心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以上諸多方面的政策有序放寬,海南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空間也將被打開。
在陶金看來,海南發展離岸金融中心,在減稅、吸引外資、改善人民幣自由兌換環境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在貨幣自由兌換、資本流動自由等離岸金融中心的核心領域,海南作爲先行者,在多次政策改革中持續推進,這兩項改革也適合向全國尤其是內地各大自貿區有序推廣。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