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據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月29日,紐約州金融服務部宣布,渣打銀行(02888-HK)在2007至2013年間試圖操縱外彙交易,被罰款4000萬美元。
紐約州金融服務部表示,這段時間內,位于紐約和其他地方的外彙交易員加入了一個名爲“Old Gits”,旨在協調交易並共享機密信息的聊天室。
而在一位交易員的眼中,這個聊天室就是“賊窩”。不僅從事著不可告人的交易秘密,而且就連聊天室的成員資格都嚴格控制,必須由全體成員投票決定新成員是否值得信賴加入。
沒有隱私權,用戶信息就是賺錢的籌碼和工具
紐約州金融服務部表示,周二公布的協議是針對操縱外彙市場調查後所采取的一系列執法行動中的最後一次。該部門此前已向多家銀行共罰款31億美元,當中包括巴克萊、法巴、瑞信、德銀及高盛等。
事實上,國際頂級銀行操縱外彙市場的醜聞由來已久。
早在2014年,有媒體報道稱多家國際頂級銀行聯手建立了一個秘密聊天室,以其他投資者和客戶的利益爲代價攜手操縱外彙市場,甚至向國際能源巨頭企業提供內幕交易信息。
2014年11月,英國、美國和瑞士等國家的監管機構宣布對六家國際大型銀行罰款總計42.5億美元,因爲它們對外彙市場進行了操縱。
這六家銀行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花旗集團(Citigroup)、瑞士銀行(UBS)、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彙豐(HSBC)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2017年7月18日,美聯儲開出天價罰單,對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及其附屬公司處以2.46億美元的罰款。理由是,該行未能發現其外彙交易員使用電子聊天室與同行談論交易頭寸的行爲。
對此,法巴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違規行爲深表遺憾,這也違反了該集團運作的規則。 法巴表示,今後將會加強內部監督,承諾繼續改善監管活動。
最滑稽的是,2018年10月26日,在紐約曼哈頓聯邦法庭一起涉嫌操縱彙率的案件審理中,三名通過名爲“The Cartel”聊天組協同操縱外彙基准,組織外彙炒作的交易員被判無罪釋放。而這三名交易員分別來自: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巴克萊。
當然,“The Cartel”聊天組中的交易員絕非只有這三人,也不局限于這幾家金融機構。更多的內幕信息沒有被披露,“秘密聊天室”俨然已經成爲一個賊窩。
在“秘密聊天室”裏,這些銀行會披露交易寸頭甚至是銀行自身客戶的交易信息,與其他金融機構交易員討論協調交易策略,進而操縱彙率變動,以便從中獲利。
在這一通操作中,用戶信息不再被保密,更沒有什麽隱私權,反而成爲銀行寡頭們賺錢的籌碼和工具。
銀行寡頭,從“大到不能倒”變成“管不了”
我們一直在討論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其實還有個現象幾乎也同樣重要,那就是銀行“大到管不了”。
而據一些銀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秘密聊天室”操縱外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像“卡特爾”、“土匪幫”、“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夢想”、“黑手黨”都是聊天室的名字,在這樣的虛擬空間中,交易商們互相交換客戶的下單信息,並就定盤時段如何交易達成一致。甚至很多時候,有些銀行的外彙交易員會參加好幾個聊天室。
在一個封閉的網絡環境中,一小撮銀行寡頭的外彙交易員就有能力“扭曲”全球彙率,堂而皇之地“交易”用戶信息爲自身牟利。
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全球外彙市場單日交易額便已經超過了5萬億美元。其中,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外彙交易中心,占全球交易總量的41%左右,緊隨其次的是紐約和新加坡,占比分別是19%和6%。
顯然,被媒體披露出來並整改的相關銀行外彙交易員操縱外彙市場的事件,不過是所有外彙交易中的“九牛一毛”。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彙市場想實現監管,幾乎是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多家銀行外彙交易員居住地集中分部在英國Essex的鄉間,從那裏到倫敦金融區也就十幾分鍾的車程。
而這些交易員們,經常會相約吃完飯,一同去旅遊,打高爾夫球。可以說,即便沒有“秘密聊天室”,外彙交易被操縱也早就不是秘密了。
聊天工具“自制”,監管很難
2013年,由于彭博聊天平台的“竊聽門”事件,導致高盛和彭博一度陷入口水戰。爲了代替彭博即時通訊系統,高盛領銜的華爾街巨頭們已接近買入聊天和即時通訊初創企業Perzo的股權。
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彙豐控股、貝萊德等銀行或資管公司和對沖基金Maverick Capital在內,均考慮參與高盛主導的“全新一代自設聊天系統”開發計劃。
過去的幾年,華爾街的投行們花了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美元開發與其業務看似毫不相幹的專用代碼,不斷升級自己的聊天工具。
以至于一些投行機構和外彙交易員們都戲稱“高盛更像是一個科技創新公司”。
表面上看原因簡單,是爲了避免彭博“竊聽門”再次發生,保障未來的信息安全和保密,但誰也不能保證這是在爲特定銀行業務(如外彙買賣)隱藏信息留後手。
一位負責華爾街金融機構聊天工具開發的人士曾表態:“在這個聊天工具裏,我們無法看到你在做什麽。如果你丟失密碼,幾乎不可能找回,因爲設計上就是這樣。如果政府要求我們的數據,我們當然配合,但我們也沒有辦法幫助解碼加密信息。
結語
無論在任何時候,用戶信息的隱私權益都應該得到充分地尊重。銀行,以及外彙交易員個人都不應該通過“私下交易用戶信息”的形式,謀求自身的利益。
或許,對于銀行而言,“天價罰單”並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從監管的角度出發,金融機構的交易行爲必須要納入統一的國家監管,並規範使用統一,可監控的聊天工具。這才是真正的解決“內幕交易”,避免用戶信息交易的途徑。
作者:李長祥
編輯:李雨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