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傳來一則消息:德國政府以公共安全爲由,叫停了中國誼安醫療系統股份公司(下稱“誼安醫療”)對德國小型呼吸機制造商Heyer Medical AG的並購。而在幾個月前,德國就曾以同一理由禁止將一家無線電技術公司出售給中國企業。
這是過去兩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反全球化思潮盛行等多重因素影響,中企海外並購之路變得困難重重。
專業服務機構安永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下稱“投資概覽”)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企海外並購總額58.5億美元,同比下降65%,創曆史單季最低;宣布的交易數量爲107宗,同比減少25%。
更早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中資海外並購宗數和金額連續下降。其中,2021年,中資海外並購交易宗數同比下降28.09%,披露交易金額同比下降40.09%,交易宗數、披露金額均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中企海外並購遭遇外力阻撓被迫終止的案例亦屢有發生。除了最近的誼安醫療並購案,去年,智路資本收購Magnachip、晶盛機電收購應用材料公司等並購也受到阻撓被迫終止。
不過,在海外並購步伐放緩的大趨勢下,仍有一些中企積極尋求海外並購的新突破,並在一些高科技行業有所斬獲。今年6月底,電連技術發布重大資産重組預案,公司擬收購海外芯片龍頭FTDI。此外,能源礦産行業的海外並購熱度也居高不下,锂業巨頭紛紛加快全球布局步伐。
可以預見,短期內外部大環境不會發生改變,中企海外並購之路也將充滿挑戰,同時也不乏新機遇,在新的區域、新的領域仍然存在新的增長空間。
中企海外並購的拐點可追溯到2016年。
在此之前,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企海外並購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麥肯錫曾經做過統計,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中國企業家累計達成650多宗1億美元以上的海外並購交易。
2016年是中企海外投資並購交易跨越式增長的一年。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金額達到2210億美元,超過前四年的總和。
但在2016年的“高光時刻”過去後,中企海外並購交易量和金額開始急劇下滑。據麥肯錫統計,從2016年到2019年,金額10億美元以上的中企海外並購交易量從202起下降至57起。
這一輪收縮主要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監管部門對海外投資加強監管和指導;二是目的地市場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審批日趨收緊;三是跨國並購後的整合工作高度複雜,一些並購後無法融合的案例引發企業家擔憂;四是國內市場投資和增長機遇爆發。
另外,2018年掀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也對中企海外並購造成了較大沖擊。美國針對中企海外並購設置了大量“路障”,包括借助長臂管轄原則,將所有在美擁有資金賬戶或銷售收入的全球跨國公司納入安全審查範圍。這直接導致中企海外並購規模大幅下滑。僅是2019年一季度,中企海外並購交易額就同比下降了48.8%,交易數量同比下降了54.4%。
總的來說,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以前,中企海外並購的步伐已趨于放緩,企業家對于海外投資也越來越謹慎。2020年之後,隨著新冠疫情疊加地緣政治風險升級,進一步削弱了中企對外投資的勢頭。
安永發布的《2020年全年中國海外投資概覽》顯示,中企海外並購再創近年來新低,宣布的並購額同比下降46.2%。2020年中企宣布的海外投資退出項目金額較2019年上漲124%,達493.3億美元,首次超過全年宣布的並購總額。
去年,中企海外並購收縮的趨勢依然延續。安永統計顯示,2021年,中企宣布的海外並購數量爲516宗,同比減少4%,創七年來最低。海外並購總額爲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9%,但較疫情前2019年的794億美元仍萎縮28%,且四季度交易額處于曆史同期最低水平。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當前,中企在海外並購市場上面臨多重挑戰,從外部因素來看,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跨境人員活動仍受限,對企業進行海外實地考察/盡職調查帶來不便;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激增,俄烏沖突等對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經濟穩定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IMF將2022年世界經濟增長由4.4%調低至3.6%,全球經濟複蘇預期顯著放緩,歐美國家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均已創近30年來新高。“全球各國宏觀經濟形勢不穩定性增加,令中企海外投資趨于謹慎。”周昭媚說。
即便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性,過去數年來,美國一直是中企海外並購的熱門目的地國。
按交易額計,2022年一季度中企宣布海外並購的十大目的地國中,美國、印度和德國位居前三。按交易宗數計,前三位是美國、日本、韓國,美國同樣位居榜首。
但隨著美國加大對外國投資審查力度,以及一些新興市場的崛起,中企海外並購的目的地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7月13日,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發布報道稱,“在華爾街將矛頭對准中國企業之際,歐洲已成爲中國投資的’燈塔’。該地區已是中國企業並購操作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大量資本流入。”
從2021年的中企海外並購數據也不難發現,歐亞區域對中資的吸引力在不斷提升。據統計,2021年,中企在歐洲宣布的海外並購金額爲15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交易數量161宗;在北美洲宣布的海外並購金額爲87.5億美元,同比減少35%,交易數量134宗。
去年歐洲市場最受關注的一起並購交易,正出自中國企業。2021年3月25日,荷蘭皇家飛利浦宣布,將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中國私募巨頭高瓴資本,交易價值約爲37億歐元。這是當年度中企海外並購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歐洲當年度最大的一筆並購交易。
安永投資概況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企在歐洲宣布的並購金額爲21.3億美元,交易數量43宗,在各大洲中均位列第一。安永分析,未來,俄烏沖突加速歐洲各國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以德國爲例,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的立法草案設立了兩個階段目標:在2030年實現8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2035年達到幾乎100%。因此,中企在歐洲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機會預計將繼續增加。
周昭媚認爲,歐洲的傳統發達國家在許多行業仍具有領先的技術和品牌,較具投資吸引力,盡管歐洲近年來也逐漸加大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力度,但仍有一些空間。
中企海外並購的另一個新興重要目的地是亞洲。2021年,中企在亞洲宣布的海外並購金額爲263.7億美元,同比增長85%,占同期總額46%,爲投資金額最多的大洲,且大項目數量較2020年明顯增多,有7宗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
在2021年中企海外並購最受歡迎的十大目的地中,有一半來自亞洲,包括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日本,且除印度外均取得三位數增長。
亞洲板塊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源于經濟發展展望好,東盟等地發展潛力頗爲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訂也增加了亞洲地區的投資吸引力。
互聯網投行平台晨哨集團曾發布《2018—2019年中資海外並購報告》,該份報告顯示,受市場和監管影響,2018年中資海外並購交易宗數和金額繼續下降,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並購宗數卻出現了13.64%的增長。
安永投資概覽顯示,2021年,中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4.1%,達20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7.9%,較上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主要投向東盟、孟加拉國、阿聯酋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隨著今年1月RCEP正式生效,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投資和貿易活動,亞洲板塊預計將繼續成爲中企海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
海外並購是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競力、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手段。中企海外並購趨勢始終與國內産業發展的勢頭也有密切聯系,金屬、礦産、TMT、醫藥都成爲過去兩年來中企海外並購的熱門行業。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胡潤中國跨境並購百強榜》,金屬與礦産成爲中企出海跨境並購的最主要行業,50強交易中占6筆;其次是軟件與服務,占5筆;醫療健康、食品飲料和能源並列第三,各占4筆。
這背後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高速發展,引發企業大肆收購礦産資源,到處跑馬圈地。過去兩年來,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對大部分行業的海外並購交易造成了影響,而能源礦産行業是爲數不多能夠保持熱度的行業之一。
今年上半年,國內能源礦産行業海外並購熱度依然居高不下。就在本月(寫具體月份),國內锂礦巨頭贛鋒锂業發布公告稱,爲進一步加強上遊锂資源布局,同意全資子公司收購 Lithe公司不超過100%股份,收購總對價不超過9.62億美元。Lithea公司擁有位于阿根廷薩爾塔省的Pozuelos和PastosGrandes兩塊锂鹽湖資産。
2021年更是中資海外“搶”锂的一年。其中,紫金礦業以9.6億加元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新锂公司,其核心資産爲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卡塔馬卡省的3Q锂鹽湖項目,這也成爲2021年中企海外收購的點睛之筆。
除了能源礦産,TMT行業(科技、媒體和通信)也一直是中企海外並購最熱門的行業。2022年一季度,TMT行業並購交易金額在中企海外並購總額中占比超過四成,主要投向IT咨詢及服務、軟件系統和半導體制造等細分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從曆年交易來看,半導體制造等高科技行業極易受到阻撓甚至被迫終止,尤其是中資赴美投資並購碰壁的重災區。例如紫光集團收購美光科技被否決、中資基金收購美國萊迪思公司擱淺等並購交易案例,都引發了關注與討論。
另外,疫情促進了國內外醫療行業的發展,這一領域的海外並購數額顯著攀升。2021年,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的中企海外並購交易金額同比增長240%,交易數量同比增長64%,達到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時,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是唯一連續兩年獲得交易金額和數量雙增長的行業。
從2004年聯想集團發起中企第一宗大型跨境收購案——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算起,中企海外並購已經走過18年曆程,期間曆經跌宕起伏。《並購的邏輯》一書作者、經濟學博士姚影認爲,如今中企參與全球並購的廣度、深度和專業度在逐步提升。
他以2021年贛鋒锂業和甯德時代爭奪加拿大千禧锂業爲例。當時,贛鋒锂業和甯德時代同時參加了競標,隨後贛鋒锂業退出。而後,加拿大企業美洲锂業加入競購,但甯德時代並未和美洲锂業進行提價大戰,而是選擇接受交易賣方千禧锂業2000萬美元的分手費,終止了此次並購交易。
“以往在中企海外收購中看到的‘中國溢價’不再出現,中企境外並購的專業度有了很大提升。”姚影如是評價。此外,在並購交易執行中,越來越多中國買家組建專業的並購團隊、聘請專業並購顧問,以增加並購交易成功概率。這些都可視作中企海外並購愈加成熟的標志。
對于接下來全球並購的趨勢,姚影認爲,2022年新冠疫情持續,但全球並購在新技術、新模式、新産業的催生下,可能繼續走出曆史新高。周昭媚預測,中企海外並購將呈現三大趨勢:更多中企將探索深入參與國際産業鏈供應鏈重構,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繼續引領中企海外投資,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相關的投資將逐步上升。
【撰文】林東雲 葉潔純
【作者】 林東雲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