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3月29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會晤後,出席新聞發布會
李顯龍訪美堅持“亞太”提法:爲何不接拜登政府“印太”的茬?
文/李紅笛
3月26日至4月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這是東盟國家領導人在美國總統拜登執政後首次訪美。此前針對俄烏沖突,新加坡曾于3月5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並禁止出口電子産品、電腦和軍用物品。
新加坡外交部在制裁聲明中表示,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其主權、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都必須得到尊重。新加坡嚴肅對待任何違反這些核心原則的行爲,因爲它們是新加坡這個小國生存的根本。
“小國”是新加坡的關鍵詞之一。如果治大國若烹小鮮,那麽治小國可能就如佛跳牆——哪一尊名貴的食材都不能怠慢,火候得一樣。
有學者將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歸結爲主權至上、實用主義、和平共榮、積極外交四個特點。即在維護自身國家主權的同時,平衡大國之間的關系,在大國之間持中立、不結盟立場,同時通過深化合作,實現自身的發展以及提高自身國際地位。正如新加坡1965年建國後的第一位總理李光耀所說:“我們需要盡量多的朋友,盡量少的敵對的或者不友好的國家。”
此後的數十年裏,即使在親近西方的立場不變的情況下,新加坡依然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在與中國建交之前已經開始頻繁的經貿往來。
2015年,李光耀去世,其長子李顯龍連任新加坡總理。2016年李顯龍首次訪美,便積極推動美國參與亞太區域的事務。他表示,若美國核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將能展現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亞洲國家都想要美國參與亞太事務,我們需要知道這個參與將會持續,以及我們必須知道,協議將會受到維護,並且亞洲可以依靠美國。”
同時,李顯龍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也傾向性明顯。他在訪美期間還就當時的“南海仲裁案”表示,裁決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並強調作爲小國,新加坡必然希望各國都能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
當地時間3月29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與來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會晤,並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
幾天後的國慶群衆大會上,關于南海問題李顯龍一再聲明“規則的重要性”。他表示,新加坡必須支持“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因爲“如果不在意規則,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將無從生存”。
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東盟方已明確表示作爲整體對所謂仲裁案不持立場,希望新方切實尊重中方立場和與東盟方達成的有關共識。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新加坡與中國關系出現明顯降溫的態勢。
不過,TPP遲遲未能獲得美國核准,特朗普上台後更是直接宣布退出TPP。作爲創始國之一的新加坡,其失望可想而知。有學者認爲,新加坡的外交策略應該是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小國外交的空間並不大,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也無法從美國那裏得到比印尼和馬來西亞更多的信任。“西進”策略受阻後,李顯龍回歸了“均勢平衡”的傳統。
2019年,李顯龍在華語群衆大會演講上說,作爲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候處境格外困難,尤其是中美之間産生矛盾的時候。“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會認爲我們華人占多數,對中國有求必應;支持美國 ,中國也不一定會理解。”
2020年,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10國加入了規模更大、涵蓋人口更多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在簽署協議之前,李顯龍在第四次RCEP領導人峰會上稱該協議是“在多邊主義失去根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世界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而在被問到拜登將建立所謂的“民主國家聯盟”時,他委婉地表示:“我想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
此次訪美期間,在出席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討論會,李顯龍堅持使用“亞太”的說法,而沒有沿用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提法。他提醒美國,一旦和中國脫鈎,美國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成本。希望美中兩國能夠做出理性的考慮,維持兩國的關系。因爲一旦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那麽整個世界以及亞太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一些美國媒體不友善地稱他爲“北京的耳語者”時,李顯龍也直接回應:“我不是北京的耳語者,新加坡作爲以華裔族群占多數的東南亞多元種族國家,有獨立的國家利益和優先考慮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