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9日,彭博社主辦的第四屆創新經濟論壇會議在新加坡舉行。19日上午是該論壇的最後階段,在主題爲“中國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議程中,中國褐皮書創始人米勒、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歐冠升、啓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雷歇爾出席了本場活動,他們就“中美之間金融會否脫鈎、中國經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資本市場對于中國市場的態度”等一系列關鍵問題展開了談論。
“中美之間金融脫鈎沒有發生”
在回答中美之間金融脫鈎問題時,米勒認爲,真正的金融脫鈎沒有發生,並且不會發生。從香港的角度來說,歐冠升同樣認爲,並沒有看到任何方式的脫鈎,恰恰相反,他看到了更多經濟活動的投入。
他進一步補充,兩年前的香港股市平均日交易量890億;如今日交易量達到了1700、1800億,是兩倍的增長,直接流入中國的資本也增加了22%,國際投資者在中國的資産增加了30%,達到了1.2萬億美元。這些指標都說明了將來也會有更多的互動。
“中國在開放市場”,歐冠升提到,“2個月前中國發布了債券通,這是從中國到世界、從中國到國際,再從國際到中國的連通和互動。因此,沒有感覺到任何的脫鈎現象。”
對于金融脫鈎問題,雷歇爾同樣認爲不可能,“我覺得脫鈎是人們不了解供應鏈,不了解技術産生的幻想,一個行業政策宣布的話,可能還不夠成熟從而創造了更多的問題,這比政策本身解決的問題還要久,所以在未來還需要更好的探討。”
“中國經濟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回答“中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時,米勒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發生的問題,除了升升降降、起起伏伏,還能看到一個逐漸放緩的過程。因此,他認爲,中國在20年之後會有一個大的轉變,這個轉變就是經濟朝著更慢的、但是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看GDP,通常會看到GDP增速在降低,不過也會看到經濟更多的系統性發展。
“過去中國支持企業,而企業給中國帶來經濟的增長,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經無法産生當時那樣高、快的增速了,所以他提倡要有更健康、更緩慢的增長,這樣讓財富更好地分配、共同富裕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他說。
當然,這也反映在了經濟政策制定方面,今年金融行業之所以積極地應對風險化,是因爲不改變的風險遠比進行改變的風險要來得更高,這樣做才能確保未來持續的成長和生存。
當彭博電台主持人問道:“對于你的公司來說,中國的成長意味著什麽”時,歐冠升表示,將會有一個持續不斷的趨勢,就是資本市場不斷地增加,所以經濟將至少會翻倍,中國將會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也是合理的。中國在抓住國際機會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國際投資者也要去找尋中國的機會,“所以我會期待有更多的一些舉動進入到中國,這個是很多年前就開始的趨勢”。
“港交所將有更大發展機會”
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台一些政策以適應經濟發展。其中,成立北交所就是爲了更好地應對經濟的發展。但是米勒對北交所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他覺得,北交所注入了太多的監管元素,這是他認爲不理想的地方。
至于未來更寬廣的成長,他認爲中國按照這樣的做法已經不太可能了,但是不代表中國的方式不好,只是需要一個變化。如果可以擺脫過去經濟增長模式的話,比如擺脫房地産驅動的政策,對經濟的長期增長來說,會變得更加有韌性。
作爲香港交易所,歐冠升相信未來會更健康的成長,當然,避免不了會有障礙和挑戰。那麽,港交所跟大陸的交易所、與北交所要如何競爭呢?
歐冠升回應這個問題時表示,港交所已經跟大陸接通了,並且隨著市場增長,能夠讓市場做的更大,像滬深的兩個交易所都是連通的,這樣的生態系統能夠使企業真正地投資于中國、亞洲,交易所是一個很舒服的門戶。
“在新加坡交易所競爭中,如何保持競爭力呢?”關于這個問題,歐冠升對彭博電台主持人回答道:“我相信,在東南亞也呈現了不可思議的機遇,港交所跟大陸的互聯互通,也讓國內市場可以跟海外市場進行互動。”
在他看來,港交所是處于大陸外最國際化的中國城市,這是一個很好的地位,可以創造機會來創建一個生態系統,舉例來說,最近推出的A50期貨的合約是非常成功的。歐冠升補充說,這一周每天都超過10億的交易量,有很多力量讓香港作爲中西連接。
除此之外,他認爲,新加坡交易所對于港交所也是很有價值的,希望市場可以繼續擴張達成更多的合作,從而獲得更多的商機。
挑戰依然存在
當然,中國應對新經濟政策的誕生,也會存在著一些挑戰。
在經濟大趨勢下,歐冠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新的經濟出現帶來了一些市場上的不平衡。因爲有新一代的企業,還有額外的監管進入。那麽在短期來說,監管的壓力和改變會持續進行,隨著國家正在適應監督新産業的出現,同時也要兼顧國家安全、數據安全,以及隱私方面的一些問題。
同時,面對中國的監管背景,雷歇爾就“投資中國企業”發表觀點,他認爲香港有更好的體系,企業上市後六個月就可以分股,有很高的流動性。可是在大陸,交易所有一年的封鎖期,解封之後只能銷售3%;在香港6個月的流動性要延期到18個月、甚至是24個月,這就是一種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需要計算多兩年的風險才能撤出資金,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被問到“初創公司變成大公司後會面對監管的壓力,你是否不希望初創公司成長地太快”時,雷歇爾表示,“其實創業家不會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馬雲有這樣的想法的話,他的阿裏巴巴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壯大,現在要看一個現實的情況,中國過去是讓市場監管、讓市場管理,那中國現在就有一個能力需要提高,就是要建立一個相應的系統,以更好地監管。”
當然,機遇與風險是並存的,未來的中國發展是否會帶來機遇?
米勒對此表示,從風險偏好的角度來看,這取決于投資什麽——如果是養老金,有太多的流動性,加上隨時會有政策的頒布,養老金就沒辦法按風險偏好來投資。不過,米勒表示,很多對沖基金在不同的平台,有一個高風險偏好,投資人看到這些有吸引力的價值,會根據政治風向來投資,所以關于是否投資,這個要取決于想要獲得什麽。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張洪錦,編輯|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