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空間爲什麽越來越流行“種樹”?
隨著健康生活與可持續理念的日漸滲透,“綠色+生態”的場景化商業空間近年來愈發火熱,以“花園”、“森林”爲題的概念空間層出不窮,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街邊小店,不知不覺間竟都開始悄悄“綠”了起來……
在#商業空間·創意提案#第二期,我們以植物爲視角出發,觀察、探討那些以“自然”爲題的新商業空間。
01悄悄變“綠”的商業建築 在建築界,自生態建築的概念提出以來,“種樹”並不是什麽稀罕事,屋頂、外牆這些曾經很難被功能化的空間,如今都成了建築師的發揮場所。 2019年亮相的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項目可謂“綠色建築”的一大神作:郁郁蔥蔥的22000㎡的室內園林景觀,全世界最高的瀑布——高達40米的“雨渦”(rain vortex)從圓頂中心傾瀉而下,下方的“梯田”景觀中,栽種了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的2000多棵樹木和10多萬株灌木……
在兩年後的重慶,香港置地全新商業品牌“光環 The Ring”首個落地項目——光環購物中心的亮相則開啓了國內生態商業綜合體的新篇章。
沐光森林©CreatAR
設計的焦點是縱跨7層的沐光森林,42米高的穹頂下,引入了近300種植物及生態物種,打造了一個綠意盎然的立體“植物園”。 植物園剖面©PHA湃昂 空中7棵“懸浮樹”頗具電影般的科幻色彩,同時與重慶賽博朋克的城市氣息相契合。懸空的步行棧道跨越其間,巧妙融合自然與商業,帶來“像逛公園一樣逛街”的奇妙體驗。
效果圖©PHA湃昂
全球最大規模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也將綠色、可持續的理念融入了新門店中。位于維也納Westbahnhof車站附近,這棟7層建築兩個月前剛剛開業,是宜家開設的全球首家城中心“無車”商店。 效果圖©Querkraft 由Querkaft設計事務所和宜家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基于“綠色建築”及品牌“友好開放”的理念,建築用鋼管搭建成巨型“書架”外觀,其中種植了160棵樹木,可在炎熱天氣裏使該處降溫1.5°C。
©Querkraft
出于倡導低碳經濟,鼓勵公共交通和騎車出行,這家位于市中心的宜家沒有設置停車場,根據測算,這一舉措減少了約1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Querkraft
02種樹狂魔——Apple store
在建築語彙中,從象征工業革命的水晶宮開始,玻璃似乎就與現代科技緊密聯系,當我們在討論蘋果店鋪的設計時,首先想到的也總是它明淨通透的玻璃幕牆。
第五大道店Apple Fifth Avenue©Foster + Partners
店鋪中的玻璃幕牆或許是蘋果極簡美學基因的一種顯現,而品牌創始人喬布斯倡導的以人爲本理念,在空間中則演化爲了簡明便捷的動線,以及對“種樹”的執念。
邁阿密Apple Aventura©Apple官網
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店Apple Champs Élysées©Foster + Partners
在蘋果體驗店中,幾乎沒有小體量的綠植盆栽,而是一棵棵長得一模一樣的大樹。每棵樹底下設有環形座椅,供大家在樹下聊天或工作。這種“樹+座椅”的標識性設計也被廣泛運用到蘋果的多家門店中。
倫敦攝政街店Apple Regent Street, London©Foster + Partners
第五大道店Apple Fifth Avenue©Foster + Partners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店Apple Marina Bay Sands©Foster + Partners
在東京店和澳門店中,設計師沒有沿用這種方式,而是根據東方竹文化,在店裏種起了竹子。
東京Apple Marunouchi©Foster + Partners
澳門金沙店中,設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采用了玻璃+石材的複合型立面,建築四周和中庭都被種上竹子,夜晚,建築透出朦胧的光線,竹林隨風搖曳,頗具鬧中取靜的東方意境。
澳門金沙城中心店Apple Cotai Central, Macau©Foster + Partners
03“森林系”消費新場景 越南咖啡品牌September新店以“風與巢”爲主題,店主希望將花園的氛圍引入室內,設計將兩棟相鄰建築合並,構築出一個自然溫馨的“鳥巢”咖啡店。
©Phú Đào
空間中,設計師使用白色、米黃色、玫瑰橙和天然木色等柔和色調,營造溫暖舒適的氛圍。
在入口的玻璃門洞、樓梯、牆面甚至家具細節中,圓形和弧線元素被反複運用。風的意象主要由空間中的弧線表現,貫穿天花、牆面和地面,如同微風拂過各個角落,創造出了一種輕盈的感覺。
©Phú Đào
店鋪一層用碎石鋪地好綠植引入自然氛圍,這一方法也在September第一家店中被使用。
September咖啡首店©Phú Đào
2019年,Roman Izquierdo Bouldstridge事務所將一個銀行的辦公空間改造成Colvin花店。設計師希望打造“樹蔭下小路旁的一片花叢”的感覺,試圖創造一種新的環境形式,鼓勵人們在自然環境中探索花朵。
©Adrià Goula 幾棵筆直的大樹被放入空間,鮮花、樹木與舊的建築形式融合在一起,從視覺、嗅覺和觸覺上,激發了人們對自然的感知。
©Adrià Goula
artefact事務所設計的OSECHILL是一個集文化、餐飲、藝術一體的多元化空間,主理人是韓國明星宋旻浩。店鋪內售賣咖啡和面包以及一些潮流周邊,也在不定期舉辦一些小型藝術展和沙龍活動。
©Yeo, Inwoo 正如店鋪官網上對自己的定義——“有植物的奇怪咖啡廳”,在低飽和度的空間中,大量綠植爲店鋪帶來了新鮮與活力,同時也讓其在網紅店如林的首爾,更顯得不落窠臼、清新脫俗。
©Yeo, Inwoo
由安森設計事務所操刀,廣州來回咖啡方圓大廈店直接將樹幹搬進了室內。
“自然是自由的,被剝奪生命的樹幹也是自由的,讓樹幹重新融入新空間煥發生命,錯綜複雜是自然的規律,沒有約束才能得到自由。”空間選取了十余根被抛棄的樹幹重新注入生命,以此能給別人帶來更多思考。
©羅文翰
“近似于樹林的狀態,但卻不是真實的樹林;意識服務于自我,並依照自我的思想而産生變化,樹幹把空間切割成不同的微小形態,是對空間的碎化實驗。”
©羅文翰
“把森林裝進空間”,位于日本表參道的UPI戶外用品集合店把句口號變成了現實。
這家商店試圖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售賣的戶外商品可以被更好地展示。店鋪由一條直線,從視覺上劃分爲兩個部分:一面是原木色調的産品展示零售區,另一面則建立起一個真實的“叢林模型”。
©Katsu Tanaka
空間中栽種了大大小小的各類植物,一條蜿蜒的小溪從中流過,白牆上投影出篝火的畫面,模仿了真實的戶外場景。
©Katsu Tanaka
借由一個叢林模型,既巧妙展示了産品,又營造了一個新鮮的消費場景,可謂一舉兩得!日本知名建築雜志《商店建築》也在7月刊中隆重介紹了這個項目。
©Katsu Tanaka
店鋪的想法源自設計師在疫情期間觀察到的兩種現象:一是人們突然渴望與自然重新建立聯系;第二,網絡購物的蓬勃發展正在質疑實體零售空間的未來。 這或許也是近兩年“森林系”空間越來越火的原因,一方面講,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在都市覓得一片綠洲,以聊慰長時間與自然的疏離。
GINLEE Studio服裝店©Jovian Lim 另一方面,而對于網絡經濟擠壓下的實體空間,體驗化、場景化已成大勢。 美國著名建築師Curtis J. Scharfenaker曾這樣解釋場景營造——“真正的場所並不存在于大樓之間,而是存在于人們值得記憶的體驗中”。 Tomacado花廚深圳卓悅中心店 梁築設計事務所©葉松
場景的迷人之處也在于此,並非簡單的售賣場所,而是故事的發生地。植物只是工具,協助空間塑造出場景,場景之中,不需要刻意強調,對品牌、産品的感知也在潛移默化中,融入記憶。
04幻境之森 今年一月,新媒體藝術團隊CT.LAB在薩米特陶瓷展廳中,利用數字媒體藝術,打造了一個可交互的沉浸式“森林”——Wonderland·朦胧森林。
©CT.LAB官網
設計以自然的晝夜變化爲背景,當人們漫步小橋,走過感應點,影像不同時段的自然元素便會被觸發。場景的變化充分調動觀衆的五感,讓觀者沉浸在自然中,喚起他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CT.LAB官網
GUCCI GAOK是奢侈品品牌GUCCI在首爾開設的全新旗艦店,選址于首爾梨泰院商圈,由韓國雕塑藝術家Seungmo Park設計,占地1015㎡。
全息投影打造的外立面是這家旗艦店的最大亮點,Seungmo Park以森林、樹木、光影爲主題,以诠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光線透過玻璃幕牆和層層鋼絲網,在外立面呈現出一片朦胧、夢幻的森林。
另一家奢侈品品牌Burberry也將自然意趣融入了最新快閃店中。以「寰宇博境」爲題,Burberry在上海恒隆廣場開設了爲期8天(11月9日-11月16日)的全新限時精品店。
品牌邀請三位國內外新媒體藝術家,以大自然爲主題進行影像創作,打造了一個自然與科技交彙的數字藝術空間。
05結語 在不可逆轉的城市化進程中,我們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植物系空間,有機結合自然與商業,構築出更生態、綠色的新消費場景;同時也需警惕形式大過實質的“綠色商業”,剝離表象,抵達本質,以創造出真正服務于人、有利于生態的“綠色”空間。
| 內 容 精 選 |
商業空間創意提案 VOL.01 城市角落裏的創意小店
喜茶西安“靈感特色店”:古城牆下的在地性實踐
開在廣州CBD,一家有溫度的48㎡糖水店
當極簡也成爲網紅風,如何在“內卷”中脫穎而出?
創新店舖研究所 | 新旅居 | 在這兒辦公 新商業建築 | 食空制造 | 環球展覽設計快閃商業精選 | 創意視覺營銷設計
未來零售派 | 未來食空制造場景喚醒實驗 · 論壇 · 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