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枝煌 李斐
爲減少疫情影響,政府陸續出台了多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外資企業生産經營出現向好情形。但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實現全年穩外資目標任務仍任重道遠。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 以下簡稱“疫情”) 和中美貿易摩擦雙重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出現下滑,吸收外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就整體外資企業運行情況看,産品內銷企業比外銷企業好,線上經營比線下經營好,工業企業比服務業企業好,零部件比整車整機好。
根據商務部統計,2020 年1-6 月,新設外資企業15742 家,同比下降21.8%,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折合679.3 億美元,同比下降4%;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5 個百分點、較1-5 月收窄2.5 個百分點,總體好于預期。6 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170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折合167.2 億美元,同比增長3.7%);二季度實現同比增長8.4%,較一季度(下降10.8%)回調明顯,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
分行業看,1-6 月,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2.6 億美元,同比下降14.7%;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54.6 億美元,同比下降22.4%;服務業實際使用521.3 億美元,同比增長4.5%;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2%,其中,信息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0.9%、8.7% 和35.7%。
在主要投資來源地中,香港地區、新加坡、美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2%、7.8% 和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9%;東盟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9%(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爲減少疫情影響,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了多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外資企業生産經營出現了止跌向好情形。但是,下半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影響外商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實現全年穩外資目標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在華外企的主要狀態
1.逆勢上揚類企業
這類企業主要是提前應對,加強企業技改和産品研發。例如,有的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初,自2018 年下半年就開始布局,在東南亞組建生産基地,通過大陸生産,東南亞組裝精加工的形式來規避貿易摩擦關稅,效果十分顯著。有些企業加快人工智能普及同時,抓緊開展産品研發,使其技改後的産品質量在今年得到美國商戶的認可,從二級供應商上升爲一級供應商,甚至成爲不可替代産品,讓企業增添了發展後勁。
疫情影響下,居家辦公和遠程辦公的需求與日俱增,電子信息類企業的訂單非但沒有取消,反而訂單充足産銷兩旺,業績暴漲。生物醫藥企業也未明顯受到疫情或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例如,GSK中國2020年上半年經營情況與去年同期持平,下半年新産品上市將帶來經營業績上漲。德國默克生物醫藥企業第一季度增長率超過10%,二三季度雖然受到物流影響但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2.平穩發展類企業
這類企業爲分散貿易戰風險,達到平穩發展目的,將涉美産能轉移出大陸,同時將非涉美産能或訂單轉入大陸,通過産能和訂單的合理配置來抵消貿易摩擦的沖擊。疫情影響下,這些企業也通過出口轉內銷,力爭全年保持正增長。
3.受損嚴重類企業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紡織服裝企業利潤均出現下滑,今年加上疫情影響,本來是旺季的二三季度因疫情影響都沒有訂單,加上奧運會取消、廣交會取消現場展覽展示,新訂單非常渺茫,下半年生存壓力巨大。全年虧損幅度估計在兩位數以上。
服務類企業受疫情影響更嚴重,特別是酒店、餐飲等企業營收同比大幅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 - 5 月份,餐飲收入11346 億元,下降36.5%;限額以上餐飲收入2434 億元,同比下降33.9%。以麥當勞爲例,疫情高峰時期,全國3000 多家餐廳有1000 多家閉店。融資租賃公司業務也在2020 上半年下降20%-50%,預計下半年可以恢複至去年同期水平。醫療器械企業因爲疫情期間門診取消或限流,醫院業務大幅下降,普遍出現了營收同比下滑情況。
外企反映的主要問題
1.疫情影響外資落地
當前國際疫情管控形勢嚴峻,招商團隊無法出境接洽,外商無法入境考察,另外,疫情形勢下區域競爭加劇,投資方提高要求,談判成本劇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資項目談判進度,造成原先對接洽談的外資項目進展遲緩甚至擱置。
同時,隨著囯際疫情蔓延,全球産業鏈發展受到嚴重影響。不少海外投資者對當前經濟發展持消極態度,特別是人員和物資跨境流動受限,訂單延緩或取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資本在華投資意願。
2.中美貿易摩擦拉低外資
例如,蘇州對美貿易居全國第一,占比近30%,中美相互提高關稅使得美資企業或其他相關跨國公司不得不考慮新的投資地,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審視和布局産能,更加注重以分散生産代替集中在單一區域的生産,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外資下降趨勢。
3.出現企業轉移和變更現象
由于國內外形勢發生較大變化,跨國企業不得不進行適當調整和重新布局。國際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産業鏈、供應鏈受到影響,加上美國和日本鼓勵本國企業回遷,企業不得不重新調整産能布局。國內方面,生産、物價、稅收、人力、要素、物流、倉儲等各種成本急劇上升,加上少數政府部門服務跟不上,導致企業反應的問題和困難難以及時解決,營商環境受到影響。雖然未出現群體性外資轉移趨勢,但一些企業已經對外轉移或正在考慮離開大陸。例如,三星將手機制造工廠搬到越南,名碩、樂軒科技將涉稅産品生産轉移到越南,佳能蘇州工廠將一部分型號的産品組裝放到亞洲其他工廠生産。
可喜的是,今年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將從法律層面保障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加上看好中國的長期投資環境和市場消費潛力,以及世界領先的基礎設施和産業配套能力,外企紛紛變換身份注冊爲內資企業,以便更好地深耕和拓展國內市場。
4.資源要素供給瓶頸凸顯
投資飽和趨勢開始顯現,一方面是世界五百強多數已經完成在華布局,因此重大項目信息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我方要素資源日益短缺。
一是土地和廠房瓶頸。特別是優質的土地和廠房等載體資源需求大,但是政府已經無法滿足,而且二手土地價格趨高,舊有廠房二次利用率不高。雖然寫字樓等商業樓宇卻開始大量空置,但一時難以變更用途和創新開發。
二是礦産瓶頸。經過40 多年的飛速發展,國內礦産資源日益枯竭。加上環保硬約束,很多制造業必需的礦産資源難以滿足生産。例如,锆英砂是精密鑄造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但是江蘇省環保廳和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台锆英砂輻射標准,台企原來進口的澳大利亞锆英砂不符合標准,而國內又沒有合格的锆英砂提供商,導致企業可能陷入生産停頓或者時刻准備受罰的境地。
三是人才瓶頸。服務業投資開始增加,但政府對互聯網、人工智能、資産管理、並購重組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研究還不夠深入,難以很好地推進新型外資項目。此外,大學畢業生與市場匹配度相對較弱,一方面造成人才浪費,另一方面企業亟需相關人才補充。
5.疫情管控境外客商來華
商務人員來華簽證出現踢皮球現象。由于防控疫情成爲最大的政治任務,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和駐外機構在客商簽證發放問題上沒有形成統一合力,給外商來華造成諸多不便。另外,境外客商(含台商)和外籍工作人員進出境面臨雙重14 天隔離要求,而且隔離指定地點很多無法滿足高管的五星級酒店服務要求。
6.優惠政策難以落到實處
一是部分外資企業房産租金減免政策落地難。一方面是政策主要針對以法人爲單位的“中小微企業”;另一方面是不少國有企業自身經營困難而難以兌現對外資企業的房産租金減免。
二是商場轉供電主體截留電價優惠。當前規定商業企業享受優惠電價95 折,很多轉供體連同2018/2019 兩年所規定的分別降低10% 的優惠都一並截留。
三是專項再貸款可望不可及。有關部門提出“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同時“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餐飲企業不在此列,融資租賃公司無法獲得銀行的到期債務展期或延期。
四是外企難以獲得政府補貼。國家大基金僅僅支持國內芯片企業,而外資芯片企業只能靠自有利潤進行基礎研究。而外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及長時間投入獲得的成果,又常常受到侵權假冒。
五是難以平等參與標准制定等事務。政府委托一些商會、協會、學會制定標准,但目前規定有些民間團體不能由外籍人士擔任副會長或會長,有些商學協會甚至不讓外企入會,導致外資企業標准制定話語權有限。
六是有些外資企業産品無法公平參加政府采購。一些地方政府采購強調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在某些領域強調進口替代,使用國産産品。中美貿易戰以來,國家在産業政策上更是給予國內企業各種支持,不符合産業全球分工和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初衷,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外商企業在國內繼續投資研發和生産的信心。
7.知識産權保護問題
商標惡意搶注方面,修訂的《商標法》和新頒布的《規範商標申請注冊行爲若幹規定》沒有明確新法新規生效之前的惡意搶注商標是否可以直接適用本規定,導致一些惡意商標搶注人借助互聯網檢索便利,申請注冊跨國企業知名品牌或産品的相近或相同商標並投入商業使用,造成客戶對産品來源的混淆。電商平台侵權方面,侵權假冒行爲較多,權利人維權困難重重,平台監管壓力巨大。商業秘密侵權方面,保護商業秘密難度,因爲舉證難,成本高,風險大,導致泄密事件十分普遍。
外企的有關訴求
1.希望適當放松商務、研發人員的疫情隔離政策
新冠疫情加上中美貿易戰新形勢,特別是嚴格的疫情行政管控政策,給外資經濟活動帶來了很大挑戰,但很多商會會長、企業主、高管、技術骨幹和一般員工至今仍滯留境外,不僅影響了複工複産、科技研發、創新設計,還影響了新增投資等,亟需通過一定的政策創新。很多企業代表,特別是台商建議加快推廣中韓便捷通道的做法,以便推動正常的商務往來和科技交流。
2.希望稅收、租金、社保等政策優惠延至2020年底
企業希望在擴大減稅降費規模的同時,提升稅費的合法性、功能性、針對性、覆蓋面和公平性,同時繼續延遲繳納社保、租金、稅收等費用,適當延長疫情優惠期限,最好能夠延長到今年年底。另外,稅務部門盡快將餐飲等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增值稅留抵返還企業,明確企業階段性減免增值稅的同時,享受進項抵扣。
3.希望加強政策實施情況大督查確保落到實處
一是加大優惠政策實施大督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出現梗阻,難以落到企業頭上。例如,麥當勞、百勝、星巴克等外資餐飲企業反應,疫情期間他們響應號召,堅持營業和負重經營,但是無法享受經營用房租金減免,電價優惠被商場等轉供體截流,免征增值稅政策難以兌現,企業社會保險費減免嚴重縮水,金融機構提供的優惠信貸支持難以惠及,希望政策執行層面與政策制定層面避免不一致現象。
二是加大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大督查。國家層面已經明確或者法律法規已經明確的改革和開放舉措,應該毫不動搖毫不打折地執行。例如,金融開放方面,資本市場應該早日推動國際版,加強跨國公司融入感,同時拓寬國內投資渠道。修改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標准,讓外資科技企業能夠同等獲得技術研發、技術升級改造等補貼支持。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餐飲及酒店等文旅企業應全部享受,擴大專項再貸款惠企規模,對于亟需商業貸款的企業提供貼息支持。
4.希望建立外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全國平台
外國在華商會及一些企業代表反應希望繼續融入中國供應鏈和産業鏈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等對外倡議,希望早日建立全國統一公開的合作平台,讓外資企業能夠便捷地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方便地參與“一帶一路”第三方合作。
5.希望政府提高監管和服務水平
監管方面,政府加強監管但不能不作爲。權健事件促使直銷治理整頓,但不能因噎廢食,直接停止直銷審批和備案,應根據新的團隊計酬方式和線上銷售模式早日出台規定,保持監管政策的嚴肅性、延續性和規範性,保護相關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
服務方面,一要建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快速溝通渠道。《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已經頒行,但是外商投資保護和投訴機制還不健全。因此,希望建立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渠道,特別是建立外資歸口管理部門,能夠通力協調外資企業相關問題。二要建立大型項目領導定期現場辦公機制。百億美元以上項目建議由分管副總理定期聯絡,50-99億美元項目由部長和地方黨政一把手定期聯絡,11-49 億美元由部委司長和地市黨政一把手定期聯絡,10 億美元以下項目由項目所在地開發區或縣區黨政一把手定期聯絡,從而將服務前置和下沉,切實提高服務成效,優化營商環境。
6.希望加強政策協調避免部門各自爲政
就融資租賃業而言,其監管方式和監管指標與金融租賃公司基本相同,但卻無法適用金融租賃公司所享有的資本支持、融資便利、稅收優惠等政策,應該早日抹除這種不一致。《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刪除了“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的經營範圍,這與《國務院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制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精神不一致,應加快避免政策打架,保證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連續性。另外,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金,在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時需要事先獲得地方金融局的批准,增加了融資租賃公司的辦理時間和辦理成本,與“優化利用外資環境”的要求不符。融資租賃公司爲了拓展業務,一般需要在當地設立分公司、代表處等分支機構,但某些地方要求“融資租賃公司應當對每個分公司撥付不少于5000 萬元的營運資金”,這不符合融資租賃公司的經營特點,也不是防範金融風險必然要求。醫療器械進口的實際操作中,存在政策執行機構(海關)對政策制定機構(藥監局)的文件存在解讀差異的情況,影響了部分産品的正常進口。
相關政策建議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加上中美貿易戰可能加劇,雙重長久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和吸收外資將會面臨更多困難。4 月14 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期《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在2020 年將急劇收縮3%。從訂單情況看,企業對于上半年出口情況的看法逐漸趨于悲觀。另外,從商務部4 月中旬對1840 家內資外貿企業問卷調研情況看,二季度新訂單下降10% 以上的占到近七成;從商務部對蘇州1 萬余家外資企業的問卷調查看,有近六成的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
從産業鏈角度看,我國加工貿易仍然占有大頭,也中間品和工業品制造大國,部分産業的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高度依賴日、韓等市場進口。隨著疫情在日、韓、歐、美等國蔓延,當地上遊産品和核心部件生産受到沖擊,直接影響到對處于産業鏈中遊的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供給。因此,爲了保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建議加強以下工作:
1.加快出台貫徹實施中央近期四大文件的對接政策
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提出了六保六穩的要求,並連續出台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等重要文件。建議加快出台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推動外資參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建立外企參與的國內國際大循環體系。
2.建立應對産業鏈本地化、區域化和數字化等政策體系
中美貿易摩擦戰和新冠疫情影響,使得産業鏈和供應鏈出現了本地化、區域化和數字化等傾向,我們的政策也應該加快順應這種趨勢:
一是繼續吸引外資做好建鏈、補鏈、強鏈工作,切實完善和提升本土産業鏈供應鏈,例如,重點支持芯片、生物醫藥等短板産業,完善我國芯片和醫藥産業鏈。
二是注意中日韓+ 東盟産業鏈供應鏈的區域一體化,有序地建立中國+ 南亞經濟圈、中國+ 非洲經濟圈、中國+ 環印度洋經濟圈,推動自主可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是加快通過技術改革,普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特別是加快實施“互聯網+ 醫療”、社交電商等新型模式,推動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從而提升我國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平。
3.建設世界一流營商環境
借鑒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立足本國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外要加強同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多邊規則對接,早日加入《聯合國政府采購協議》,推動實施競爭中性政策,保障外企國民待遇;對內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負面清單等法律政策,建立涵蓋政治軍事、經濟金融、社會文化和自然生態等四個支柱的全領域全要素營商環境測度指標體系,並以新指標體系爲藍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優的世界一流營商環境,從而切實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4.確實提升知識産權保護機制
商標保護方面,建議在商標異議或者無效程序中,權利人可以通過提交其在互聯網上的使用證據來支持相關品牌或産品名稱的知名度,從而協助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標審查部門駁回或無效該商標申請。此外,建議增加公衆的投訴和舉報程序,拓寬商標審查部門的信息來源渠道,使比較隱蔽的惡意搶注商標,能及時讓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標審查部門予以了解,在審查階段即予以駁回,減少後續的異議、無效、撤銷案件,節約社會資源。
商業秘密保護方面,將商業秘密犯罪由結果犯向行爲犯轉化,將商業秘密的犯罪構成前置到行爲實施開始,而不是造成損害後果才構成犯罪,並相應地降低該罪的入刑門檻。比如,將入刑門檻降低到15 萬元,甚至是5 萬元,與其他類型的知識産權犯罪入刑標准一致。
另外,將散見于各個部門法中的商業秘密條款系統化,並借鑒國際經驗,進行商業秘密單獨立法,針對商業秘密的焦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結合我國的具體國請,進行系統化、體系化的規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範商業秘密案件在偵辦、審理中被不當泄露,通過下達保密令、當事人簽訂保密協議或承諾、不允許複印拍照,分步驟披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將涉及秘密的證據交由第三方專家審查等方式,防範商業秘密在訴訟中被不適當地二次泄漏。
5.持續加大開放廣度和深度
擴大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取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清理化解負面清單中文化類管制過多過泛、醫藥科技類管制過于嚴格、農業類管制亟待放松、互聯網管制造成額外負擔等市場開放滯後現象。加快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優化清單評估、清單代碼、清單動態調整等管理規則,維護清單的統一性和權威性。
6.改變外資工作考核內容
繼續重視加工貿易招商引資,因爲一方面我們人口現狀依然需要勞動密集型産業,另一方面很多加工貿易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也是高端制造業,也是高質量發展需要,也應該納入戰略性新興産業考核。另外,研發、金融、租賃等服務業都是高端服務業,更應該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或高質量發展元素。
7.人民幣利潤再投資
在外資新設成爲難題的情況下,應考慮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人民幣利潤再投資。外資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有充裕的人民幣利潤,在國內建有人民幣資金池,基于多重因素考慮,外資企業更傾向于用人民幣直接投入,而不增加注冊資本,建議國家在遞延繳納所得稅基礎上進一步出台政策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
8.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政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前瞻性、前沿性的科技、産業、商業模式有研究和有預判,從而能夠引導新的投資。因此,應加強培訓力度,圍繞法律政策、工商財稅、安全環保、報批報建等領域進行專題培訓,提升招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各部門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
原文刊發于2020年9月(上)第17期《中國外資》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