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LIVE·冰上中心外有人經過,這裏曾是冬奧會冰球比賽訓練館。 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夜幕下的“冰菱花”五棵松華熙LIVE·冰上中心華燈初上,片片“雪花”從格柵幕牆間緩緩飄落,夏夜似乎多了些許清涼。北京冬奧會期間,“冰菱花”與主館五棵松體育中心一起承擔了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賽、訓練任務,成就了一段“雙奧場館”佳話。
作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重要遺産,五棵松體育中心十余年來探索出一條“文體+商業”的運營模式。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品牌推廣總經理兼場館事業群副總經理袁穎慧介紹,五棵松體育中心未來將延續籃球、冰球的奧運血脈,充分發揮“看台優勢”,承辦高質量賽事和高端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繼續扮演好北京賽事、演藝活動地標的角色。“冰菱花”則更多承擔大衆體育功能,未來將打造爲一站式親子樂活體驗中心,致力成爲“京西親子微度假勝地”。
冰面可根據賽事需求任意切換
2月3日12點10分,五棵松體育中心內場巨大的紅色簾幕徐徐拉開,中國女冰和捷克女冰踏上冰面,北京冬奧會女子冰球比賽揭幕戰打響,五棵松體育中心就此開啓“雙奧場館”時代。
2008年北京奧運會,五棵松體育中心承辦籃球比賽,見證了姚明領銜的中國男籃硬扛美國夢之隊的壯舉。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五棵松體育中心成爲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場館。
爲更好服務北京冬奧會,五棵松體育中心2020年4月啓動全面改造工程,改造項目包括更換新制冰機組,設計改建球員更衣室、興奮劑檢測室、洗衣房等功能性房間。
改造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創造性地利用“冰壩”技術,在保留30米×60米冰場基礎上,“截”出一個符合冬奧會標准(26米×60米)的冰場,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改造完成後,五棵松體育中心冰場大小可以按需切換,成爲能承辦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賽事的通用型場館。
由于冰場空氣中含水量大,冰面上容易起霧,板牆周圍容易發生結露,從而影響冰面質量。因此,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配備了全新的溶液除濕系統,這一系統利用化學方式除濕,可將空氣中的水分吸收、幹燥。相比傳統的轉輪除濕系統,溶液除濕可降低50%的能耗,年運行費用可降低70%左右。
此外,爲保證冰球比賽需求,五棵松體育中心對照明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使用的是金鹵燈具,如今已全部更換爲LED照明。更換後的照明頻閃更低、照度更均勻,即開即亮且節能環保。
北京冬奧會期間擔任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設施副經理的韓麗粉介紹,攝像機的角度和比賽時對燈光的要求不一樣,如果完全滿足攝像機,場邊板牆就會出現陰影。而如果完全滿足賽時要求,攝像機就會出現大量光斑。爲解決這一問題,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邀請國際冰聯和OBS(國際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照明專家做實地考察和測試,先後出了8套方案。最終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一周確定了解決方案,基本消除了陰影,也達到了OBS對照明的要求。
與其他冬奧會項目不同,冰球比賽是唯一需要在場館內爲運動員、裁判員等提供洗衣服務的項目。爲此,五棵松體育中心新建洗衣房內,安裝了3台容量達100公斤的專業洗衣機和3台烘幹機,以保證每場比賽的兩支參賽隊賽後擁有各自獨立的洗衣設備。
五棵松體育中心遠景。 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繼續走“文體+商業”的運營模式
奧運場館賽後利用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性難題,國際上已逐漸形成一個共識:一屆奧運會是否成功不僅在于舉辦期間的精彩呈現,後續對于諸多新建場館的利用也應是衡量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在這一點上,五棵松體育中心是中國體育場館市場開發的先行者,它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冠名贊助的體育場館。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五棵松體育中心經過幾年摸索和嘗試,走出了一條“文體+商業”的奧運賽後運營之路。五棵松體育中心每年舉辦的活動數量已從2009年的9場增加到2019年的80多場,年觀衆從7萬人次增長到150多萬人次,場地利用率達到70%。2010年,五棵松體育中心訓練館完成改造並更名爲M空間,當年活動場次爲29場,目前年最高活動場次達到80場。
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品牌推廣總經理兼場館事業群副總經理袁穎慧稱,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五棵松體育中心從夏奧到冬奧的發展曆程:從單一場館到綜合性場館,從競技體育到大衆健身,從文體地標到5小時時尚生活圈。
袁穎慧介紹,五棵松體育中心和訓練館在北京奧運會後完成改造,成爲既適合舉辦體育賽事、又適合舉辦演唱會等娛樂活動的綜合性場館。同時,五棵松體育中心在建設之初便考慮了賽後利用問題,場芯下面預埋了制冰管道。2016年,借KHL北京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主場入駐之機,五棵松體育中心更新和改造了制冰設備,從而成爲全國第一個冰球、籃球雙主場,6小時內便可完成冰籃轉換。2017年參觀五棵松體育中心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場館的“冰籃轉換機制”大加贊賞。
按照當初規劃,五棵松體育中心在北京奧運會後將成爲一個集專業籃球館、群衆性文化體育設施和商業服務設施等在內的綜合體。2014年,五棵松體育中心西南側建成了一個擁有11片籃球場、1片空中鐵籠半場的群衆性籃球主題公園——HI-PARK。11片籃球場中的6片室外場地,周一至周五白天免費向公衆開放。目前,這裏已成爲京西著名籃球愛好者聚集地。
文化、體育類大型公建曆來有較強的人流集聚力,但體育場館“孤島”式布局很難讓集聚的人流在觀演、觀賽之余停留下來。2015年,五棵松體育中心二期工程在原北京奧運會棒球場動工,兩年後建成了一片面積約53000平方米的下沉式商業廣場。與以零售業態爲主的傳統購物中心不同,五棵松商圈內多是娛樂、體育、生活、教育、藝術五位一體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商業,目標人群爲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袁穎慧介紹,五棵松商圈頗受年輕消費群體認可,疫情之前工作日人流量達到6萬,周末日均人流量則達到14萬人次。“我們的商業今年走過5個年頭了,事實證明定位和方向還是對的。”袁穎慧說。
市民在華熙LIVE·冰上中心內滑冰。 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打造以家庭客群爲主的文化體驗業態
爲保障北京冬奧會冰球項目訓練需求,在五棵松體育中心東南角修建了擁有兩片冰場的華熙LIVE·冰上中心。冰上中心外立面采用格柵幕牆體系,斜向格柵呈45度交叉,通過幾何圖形組成雪花的圖案,夜晚在光影變化中像有無數片雪花飄落,因而又名“冰菱花”。
2月17日結束北京冬奧會賽事保障任務後,“冰菱花”南北兩塊冰場已于4月1日對公衆開放。結合不同賽事需求,南北兩塊冰場均可在60米×30米、60米×26米兩種規格之間隨意切換。目前,南冰場多以冰球培訓爲主,北冰場主要承擔滑冰教學任務,冰場圍擋上“BEIJING 2022”的字樣記錄著這塊冰場的特有身份。
華熙冰雪體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馮飛介紹,“冰菱花”設計之初不僅考慮到奧運會期間的服務保障,也考慮到奧運會後如何利用,如何更好服務大衆體育的問題。“2022年只是中國冰雪的起點,不是終點。”馮飛介紹,冰場開放後有不少青少年報名學習冰球,很多人都是因爲看了北京冬奧會比賽後喜歡上了冰球。擔任“冰菱花”制冰任務的制冰師都參與過北京冬奧會服務保障工作。“我不敢說他們的制冰工藝跟世界最頂級制冰師完全一樣,但像全運會、全錦賽這種比賽規格,我們的制冰師完全沒問題。”馮飛稱“冰菱花”冰面采用純淨水制冰,澆冰用的則是80攝氏度熱水,這樣制出來的冰面雜質少,更潤更滑,冰感也更好。
除了冬奧會級別的冰面,滑冰愛好者還可以在這裏感受奧運級別的更衣室和配套設施。盡管只是訓練館,但“冰菱花”仍配備6間更衣室,每間面積都超過150平方米。“一般冰場是沒有我們這麽大的更衣室格局。”馮飛稱,除器材室、健身房、按摩室、教練員休息室、淋浴房、洗手間等標配外,還有專爲青少年提供的自習室。
冰場只是“冰菱花”的一部分,它還有近2萬平方米的商業配套設施。華熙國際(北京)文化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冰球館事業部總經理李偉介紹,部分商業配套設施今年7月中旬將正式營業,目前已有十幾家商業進場裝修。未來,“冰菱花”將成爲體育、商業相互融合的服務綜合體,功能包括冰場、餐飲、劇院、文化、教育、娛樂等多業態, 打造“一核心、多業態、全方位”的消費模式。
李偉介紹,體育商業綜合體在新加坡、日本、韓國已有成熟的運營模式,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冰菱花”在建設過程中已經考慮到後期的商業價值,並根據五棵松整個商業屬性來確立定位。“華熙不做零售,只做文化、體育、娛樂這三大板塊。華熙之前沒有家庭這個業態,冰上中心這個項目也是以家庭客群爲主的文化體驗業態,讓家庭消費助推實體商業回歸,用互動式+社交化的場景提高消費者駐留時間,形成多業態融合的聯動式消費。”李偉說,“冰菱花”未來主題就是打造爲一站式親子樂活體驗中心,滿足家庭周末的微度假和休閑需求。
雙奧場館延續籃球、冰球奧運血脈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五棵松體育中心考察時曾表示,體育場館賽後利用是世界性難題,體育場館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是中國的經驗,一定要按照節約和可持續的要求把體育場館建設好、利用好。
4月15日,“冬奧場館賽後利用高峰論壇”在五棵松體育中心舉行。北京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曉鳴表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未來仍要繼續發展冰雪項目、擴大冰雪人口,“很多冬奧、冬殘奧的比賽場館應該被很好地利用起來,繼續發揮它們的作用。”
作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重要遺産,五棵松體育中心如今是爲數不多的雙奧場館。北京冬奧會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共舉行冰球比賽29場(女子23場、男子6場),兩個館共接待訓練148場。
2020年4月冬奧專項改造工程期間,本著綠色、共享、科技的原則,五棵松體育中心通過“冰籃轉換”兼顧賽後利用,實現精彩奧運與可持續利用雙目標。袁穎慧稱,五棵松體育中心將延續籃球、冰球的奧運血脈,運營方向仍以舉辦高水准的冰、籃頂級賽事,舉辦國際、國內一線藝人演藝活動爲主,繼續扮演好北京賽事、演藝活動地標的角色。“五棵松體育中心設計之初,就是按專業體育館方向建造的。”袁穎慧介紹五棵松體育中心群衆性體育設施並不多,它的價值主要在看台,今後還是會繼續引進高質量的賽事和高端演唱會,爲公衆打造高水准的視聽盛宴。
袁穎慧說,五棵松體育中心後冬奧時代還是要繼續走“文體+商業”的模式。“幾年下來,這個模式證明還是不錯的。”不過袁穎慧也表示,五棵松體育中心大型活動目前基本集中在周末,接下來的工作是要考慮如何在工作日也能把場館利用起來。
與五棵松主館不同,承擔冬奧會訓練任務的“冰菱花”未來更多體現的是發展大衆體育。“我們不希望像商場裏的冰場一樣,大家來體驗一下就完了。”袁穎慧稱希望大家能把體育當成一個愛好和生活方式,跟吃飯、穿衣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身爲爲數不多的雙奧場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冬奧遺産再利用備受關注。在袁穎慧看來,“雙奧場館”是一個載滿榮譽的標簽,對于場館業主和運營方來說,將五棵松體育中心經營好、發展好,讓它一直保持北京西部獨特的地標、一個年輕人喜愛的活力聚集地,才是自身重要的責任。
數據
場館介紹
五棵松體育中心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能容納18000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承辦了籃球比賽,隨後成爲北京一座文化體育活動地標式場館;2022年北京冬奧會承辦了冰球比賽,與鳥巢、水立方、首都體育館等場館一起成爲雙奧場館,可在6小時內完成冰球、籃球場地轉換。目前,五棵松體育中心不僅滿足了大衆觀賽觀演需求,也滿足了大衆日常餐飲、娛樂和休閑消費需求,成爲了北京市區西部一個精品荟萃特色文化、休閑、商業聚集地。
北京冬奧會中國女子冰球隊戰績
中國隊1比3捷克隊
中國隊3比1丹麥隊
中國隊2比1日本隊
中國隊1比2瑞典隊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編輯 韓雙明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