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優
前不久在微博看到這樣一句話“武漢人不是病毒,只是倒黴版的你”。所以借它取了這篇文章的題目。也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需要做的是物理隔離,而不是心理隔離。
“你來人間一趟 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我記得這是海子曾經寫過的詩。 2020年伊始,生活像極了速度與激情,開始之後就是驚悚的動作大片或亦是大爆炸。
仔細想想也是貼切。從過年回家到今天,我每天都在緊密關注著有關疫情的任何信息。讓人揪心的求助文章、前線記者的新聞報道、某一個地方病例的持續增多、醫學研究上的努力突破……疫情陰雲籠罩,大家都緊繃著神經。
直到李文亮醫生逝世的消息公之于衆的時候,讓我整個人都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像突然被打滿了氣一樣。說實話,一直遊離在疫情信息之中,憤怒、無奈、悲傷以及麻木像排著隊一樣每日報到,每天兩點一線的吃飯睡覺,這樣的我已經很少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了。刷抖音刷到過一位躺在病床上卻依然淡定的拿起手中的書的青年哥哥,我不禁感到羞愧,因爲我已經好久好久沒用手捧起一本書了。我想問問自己到底是有多久沒有認認真真的看過一本書了?現在疫區尚未擺脫險情,恐懼的情緒裹挾每一個人,而那位青年哥哥卻在住院隔離之際依然保持著從容淡定,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實在是令人感動。
想起毛姆所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位青年哥哥大概已經在自己的避難所裏收獲抵抗病毒的勇氣和力量了吧。而此刻,也許,我們不僅僅要打敗新型冠狀病毒,還要打敗精神的病毒,心理的病毒。自疫情爆發後,一些不理性的聲音若隱若現,隨之而來……就比如說我舅媽吧,他們一家三口提前從成都回來甯夏過年,沒過兩天就收到了疫情嚴重,廣泛潛伏在各個地方,于是每天都憂心,糾結著能不能回到成都,呆在這裏安不安全一些瑣碎、無關緊要的問題,回去的時候,也是一路上安檢、測體溫、自覺向社區報備登記,而她也買好了足夠的食物准備自行在家隔離十四天,可是物業竟派人去她家裏消毒測體溫登記,封鎖小區。只是因爲她出門了,是從遠方回來的。
關于這件事,我很難去分析誰對誰錯,似乎站在誰的角度上我都可以理解一點。理解物業或是周邊鄰居的恐懼,理解親戚自覺做了一切該做的事情後卻遭受如此對待的心寒。
歧視,是和病毒一起蔓延的。不難發現,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很多人對武漢人的歧視,對湖北人的歧視,甚至對外地人的歧視在不斷增加,網絡上不乏一些斥責咒罵之聲。這大概就是除新型冠狀病毒外最肆意的精神病毒——無法正視疫情。疫情不是那些被無辜感染的患者帶來的,也不是武漢人帶來的。病毒之迅猛,大家也都知道,想要自保無可厚非,但我們需要明白,面對疫情,獨善其身絕不是有效方法。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們可以戴口罩、消毒、增強免疫力,保護好自己。但同時,我們也應當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歧視不排斥,不過度恐慌也不人雲亦雲,保護好他人。
我承認自己也曾在疫情中感受過無力,它讓我買的新衣服無法穿給別人看;他讓我新染的頭發無法給別人看;它讓我從外地回來無法與老街舊友聚會閑談;它讓我不能及時開學卻要如期參加考試;它讓我過年在家憂心忡忡;它讓我元宵佳節冷冷清清淒淒慘慘;它讓我不能自由出入卻是在家醫學隔離觀察……而鍾南山院士的逆向而行、無數爲不公發聲的平凡英雄、李文亮醫生的離開、前線醫護人員的辛苦奮鬥、基層工作的志願者、與苦難掙紮的患者給了我一些力量和希望。他們處之泰然的態度和對生的渴望,正是處在這場疫情邊緣的我們應當保持的精神狀態。我以爲他們不是和我們告別,而正是用這些“不幸運”來告訴我們:他們去拯救地球了!
苦難不應該被悲情化,去正視它,正視苦難裏的每一個人才能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這一次,疫情留給武漢人的不僅僅是病痛折磨,還有封城後的蕭條回憶和那些我們無法感知到的情緒,就像心口上的一道傷口。不要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是我們從小就明白的道理。隔離病毒並不代表要隔離愛。加缪的《鼠疫》中也曾寫到:“我們的所作所爲從來都不是什麽英雄主義,那只不過是一種人之常情。我的想法說出來可能會讓人覺得好笑,可是在我看來,跟鼠疫戰鬥的唯一方式就是這種人之常情。”也許,正是無數平凡人的“人之常情”,組成了困難面前一道道堅實的堡壘。的確,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所以我爲災難裏的悲痛者,不幸者發聲:我們只是隔離病毒,我們從來不隔離愛!關心武漢人,關心疫區人民,關心普通人,也正是關心你自己。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就像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一樣的道理。而我懇切的希望,疫情可以早點結束,愛可以一直蔓延,那些患者可以一如既往的從容淡定,那些平凡英雄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個人摘下口罩的那一刻都會露出最初的笑容。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